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探寻秋海棠的绚丽密码!【秋海棠属植物形态解剖图鉴】出版

2024-08-22科学

中国花木园林快讯 记者柏斌报道 由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秋海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凌飞研究员和杨蕾蕾高级工程师共同主编的【秋海棠属植物形态解剖图鉴】专著,近日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秋海棠属植物形态解剖图鉴】专著封面

秋海棠属植物不但是美丽且多样的植物族群,凭借其丰富的品类和独特的魅力,在植物的世界里别具一格。而且还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是全球维管植物数量排名位居前五的大属之一,原生种超过 2100种,培育出的品种更是不计其数。

秋海棠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泛热带地区,在非洲、亚洲以及中南美洲的热带与亚热带区域都能见到它们的踪迹。非洲是秋海棠属的起源中心,随后通过平行辐射演化,分别向美洲和亚洲扩散。作为起源中心的非洲,现存约160种,而作为多样化演化中心的美洲和亚洲则分别超过800种和1000种。中国目前记录超过277个分类群(含253个种、7个天然杂种、3个亚种和14个变种),是世界上秋海棠属植物分布最多的国家之一。

叶片形态和斑纹多样的秋海棠属植物

在中国,秋海棠经常与海棠混淆。从古籍记载来看,秋海棠一词的由来,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当时有不少诗词出现了「秋日海棠」,但大多并非现在我们熟知的秋海棠。

直到明中期,秋海棠的名称才真正开始被明确记载和描述。如边贡的【秋海棠】和陈道复的【题秋海棠】等。不过,在民间最为盛传的还是关于一妇人因思念丈夫,化泪为草(秋海棠)的典故以及南宋大诗人陆游与唐琬的凄美爱情故事,也因此成为了中国爱情花之一。

此外,清末民初时期的中国地图从形态上与秋海棠叶片有点相似,即有了「我国地形,如秋海棠叶。出渤海,如叶之茎;西至葱岭,如叶之尖;各省及藩属,合为全叶」的描述。这将国家地理与之紧密相连,赋予其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花型多样、色彩斑斓的秋海棠属植物

秋海棠,其名字仿佛蕴含着诗意与浪漫。其形态各异,色彩斑斓,宛如大自然手中的调色盘被肆意挥洒。有的秋海棠叶片圆润如盘,翠绿欲滴,仿佛能滴出水来;有的叶片细长如剑,脉络清晰,展现出生命的坚韧与力量。而它们的花朵更是争奇斗艳,有的娇小玲珑,如繁星点点;有的硕大娇艳,似云霞灿烂。

秋海棠的种类繁多,每一种都具备独特的特征和习性。有的喜爱在潮湿的溪边生长,与潺潺流水相互陪伴;有的则钟情在幽静的山谷中绽放,享受着静谧的时光。它们适应着不同的环境,却都以各自的方式展现着生命的顽强与美丽。

秋海棠特色品种‘罗城秋海棠’

而在探寻秋海棠奥秘的征程中,有一本堪称珍宝的书籍,那就是秋海棠属植物专著——【秋海棠属植物形态解剖图鉴】,它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了深入了解秋海棠世界的大门。

历时3年从收集素材到编撰完成的该书共385千字,不但图文并茂,而且堪称精心打造的艺术之作。书中通过2000张精美的形态解剖图,首次呈现全球95种秋海棠属原生种类以及32个栽培品种植株的整体形态及茎、叶、花等各个器官的细节。同时为确保科学性,全书依照秋海棠属植物在全球的分布状况,并基于当下运用最为广泛的马克·休斯最新分类系统(2024),对原生种予以分组编排。

轻轻翻开该书页面,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对秋海棠的深深热爱与尊崇。每一幅精细的解剖图,每一段详实的文字描述,都凝聚着无数个日夜的观察与研究。书中的形态解剖图鉴,以其惊人的清晰度和准确性,展现了秋海棠内部结构的微妙之处。那些细腻的线条,精准的标注,仿佛在引领我们进行一场微观世界的探险。

秋海棠特色品种‘黑峰秋海棠’

透过这些图像,读者能够看到秋海棠叶片的脉络是如何精巧排布,花朵的内部结构又是如何复杂且有序,恰似在欣赏大自然这位伟大艺术家的杰作。书中每一张图片都犹如一扇窗口,使读者能够窥探到秋海棠的绝妙之处。

本书采用中、英文双语,是一座珍贵的知识宝库。不但适用于植物学、园艺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以及大中专院校的师生,普通读者也能够借助本书了解秋海棠属植物识别的基本常识,为鉴赏、保护、栽培和开发利用秋海棠属植物提供更为全面的基础。该书不但能够满足我们对秋海棠的求知渴望,还能让我们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对大自然神奇的创造力油然而生由衷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