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为啥山海经好多神仙身上总挂着蛇或者手里总握着蛇呢?

2024-03-31科学

因为蛇这个动物太不寻常了,你没法不对它另眼相看。

1)蛇无足而能行、无抓而能攀、无鳍而能游,甚至无翅而能飞。

像毛毛虫那样伸缩移动人类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身体几乎没有可见的动作就可以「无动力」的运动本身就非常反常了。

能攀、能游,也就罢了,能飞就实在实在是过分了,超纲了。

别说原始人、古人,就是我们现代人都还没有实现这种飞控技术。

实现得了的话,无人机甚至可以换一个形态——很难有什么形态比蛇形机器人有更强的适应性了。

2)蛇类有超强的新陈代谢能力。

就是动不动可以几个月甚至一两年不吃东西,仍然能保持生存。

3)因为蛇类个体彼此间的相似性,古人误认为小蛇和巨蟒是同一个物种,认为很小的蛇类可以经过几十上百年的生长长成体长数十米的巨蟒。而又因为这种高度相似性导致的不可分辨性,导致人们强烈的相信蛇可以永生不死。

4)蛇可以吞噬远超头部大小的猎物。

5)蛇可以咬死体型远大于它的对手。

你想想看,一个动物,没有脚可以走,没有手可以攀登,没有翅膀可以飞,不吃东西不会死,寿命无限,可以长到几十米长,水缸粗细,可以整吞活鹿、小牛,咬一口狮子都能咬死。

你会不会觉得这东西有点不同寻常。

亏得蛇够多,不算罕见,否则现在大部分电影外星人都会长得像蛇,而不是像章鱼。

蛇类在人类神话和宗教故事里的地位是普遍显赫的。

这是人家靠真本事打出来的,不服也不行。

这是操蛇之神,是中国古文化中的经典形象,对应的文化主线和隐线极其复杂,也是对殷商及之前的重要考古探索内容。操蛇之神的文化概念必须得从三个方面讲解。

一、典籍中的操蛇之神形象

操蛇之神是中国古文化中的经典形象,频繁出现于古籍,其主要分成三类。

(一)山神或自然神

【列子·汤问】中,因为愚公移山的行为而上告天帝的 山神就是操蛇之神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为什么这里的山神会是操蛇的形象?这源于古人对自然的崇拜、对蛇的崇拜。

在古人类文化中,蛇就是灵性的象征,这源于蛇的特性。先人认为驾驭了蛇的力量就能驾驭自然的力量。作为自然象征的山神,自然应该有这种人蛇相结合的姿态。

(二)巫

先前也提到了,蛇就是灵性的象征,因此巫祭施术时常以蛇作为道具,蛇因此也成为了巫的象征。

【海外西经】:「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海外东经】:「雨师妾在其北,其为人黑,两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一曰在十日北,为人黑身人面,各操一龟。

【海内北经】:「蛇巫之山,上有人操棓而东向立。一曰龟山。」

也就是说,因蛇作为巫的常用道具,巫就有了操蛇的形象。同样,因龟也同样是常用道具,巫也有操龟的形象。

换而言之, 在上古时期,巫普遍是操蛇之神的形象。

(三)操蛇之神的变种——践蛇之神

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禺强。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䝞。南海渚中,有神,人面,珥两青蛇,践两赤蛇,曰不廷胡余。西海陼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弇兹。

与传统操蛇之神不同的是,这些属于变种—— 践蛇之神 。在这里,蛇图腾正式被鸟图腾征服。

对应的事件则是东夷部族(其至高神为帝俊,对应的鸟图腾崇拜)占据主导地位。那位 「绝地天通」 的颛顼就出于东夷少皞部,所谓「绝地天通」即是此时 观察候鸟以明时令的物候历制度 转变成了 以观测大火星的方位来确定农时的天文历制度

颛顼是古代三皇五帝之一, 是北方黑帝、水神。

北方有神颛帝,乘坎执矩司秋,生凝结严气,万物到此藏伏,所以水居之故,壬癸亥子同也。

二、宗教故事、民间传说中的操蛇之神

从民俗文化及宗教故事的角度分析,操蛇之神的形象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一)六天故气

六天指的是自上古以来的 血食祭祀制度 ,是古中国官方政治制度乃至意识形态的基础,儒家的一整套礼教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六天故气指的就是这种血食祭祀制度对应的祭祀对象,小学课文【西门豹治邺】中的河伯就是六天故气。

而血食祭祀制度是何时被淘汰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我国道教对血食祭祀制度的抵制,其标志即是于早期道教的教义中就确立了 三天正法为正统,六天故气为淫祀

以汉安元年壬午岁五月一日,老君于蜀郡渠亭山石室中与道士张道陵将诣昆仑大治新出太上。太上谓世人 不畏真正而畏邪鬼 ,因自号为新出老君,即拜张为太玄都正一平气三天之师,付张正一盟威之道,新出老君之制, 罢废六天 三道时事, 平正三天 ,洗除浮华,纳朴归真,承受太上真经制科律。——【三天内解经】

自然, 操蛇之神就是典型的六天故气 ,因反对血食祭祀制度、抵制六天故气的 文明演变进程 而难见于后世的神仙形象中。

文明的演变,使得血腥的操蛇之神形象被淘汰。

(二)操蛇之神的变种——蛟龙

在相关故事里,有人蛇相结合姿态的操蛇之神仅出现在东晋道士许逊的传记中。

真君归郡,周览城邑,有一少年美风度,衣冠甚伟,通谒自称姓慎,礼貌甚恭,应对敏给,遽告去。真君谓弟子曰:适者非人,老蛟之精来见试也。吾故愚之,庶尽得其丑类耳。迹其所之,乃化为黄牛,卧于砂碛之上。真君乃剪纸,化黑牛往斗之。令施岑持剑,俟其斗酣,即挥之,中其股。牛奔入城南井中,真君遣符吏寻其踪乃知,直至长沙。於贾谊井中出化为人,即入贾玉史君之家。先是蛟精慕玉之女美,化为一少年谒之,玉爱其才,以女妻之,居数岁, 生二子 。常以春夏之交孑然而出,至秋则重载宝货而归,盖覆舟所获也。是秋陡还,诒玉云:为盗所劫,且伤左股。

真君乃为医士谒玉,至其堂叱曰:江湖蛟精,害物非一,吾寻踪至此,岂容逃遁,速出速出。蛟精计穷,乃见本形,为吏兵所诛。 二子亦皆为小蛟 ,并诛之。 贾女亦几变形 ,真君给以符,故得不变。真君谓玉曰:蛟精所居,其下即水,可速徙居。玉从之,其地果陷为潭,深不可测。——【旌阳许真君传】

在这里,老蛟之精是能 在人蛇之间变化的形象 。有趣的是 老蛟与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且人也能变形成蛟。

话说在晋武帝时期,江南一带出现了一条孽龙,生养蛟党繁盛,扰害百姓,没有人能够降伏它。据说这条孽龙原本是一位聪明的才子,名叫张酷,由于 误食火龙下的卵而变成了一条孽龙 ,长得 人首龙身 。这孽龙 喜则化人形而淫天下之女子 ,怒则变精怪而兴陆地之波涛。或坏人屋舍,或 食人精血 ,或覆人舟船,取人金珠,为人间之大患。太白金星预知有此事,即奏请玉帝,下旨伏妖。玉帝便命玉洞天仙,让他变成一只金凤,口衔宝珠下凡,到许肃家投胎。——【警世通言】

这是【警世通言】,其题材或来自民间传说,或来自民间宗教宝卷和小说。讲述的是【旌阳许真君传】中的 老蛟之精是由人所变, 且有操蛇之神那人蛇相结合的姿态、六天故气的血食祭祀面貌。

中国民间传说中,不乏有人因食龙珠、龙卵而变化成龙的。这也可以理解成是古人对神仙的追求:要是做不了神仙,做条蛟龙也挺好的。 最起码蛟龙也有神通,还能长寿,还能做香火神系中的山水自然神——龙王。

吾仙去后一千二百四十年间,豫章之境,五陵之内,当出地仙八百人,其师出于豫章,大扬吾教。郡江心忽生沙洲,掩过沙井口者,是其时也。此时小蛇若为害,彼八百人自当诛之,苟不害于物,亦不可诛也。——净明道龙沙谶

在这里,我们能直观得到一个认知: 古人认为蛟龙极为长寿,最起码能活一年二百四十年。

换句话讲,能让人变化成长寿蛟龙的龙珠、龙卵,在古人眼里就是不死药。

源于对死亡的恐惧,古人类逐渐有了对成为操蛇之神的期望。 这也是人文主义的觉醒,是人征服自然的趋向。

(三)与操蛇之神相关的一些神话概念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 蛇解、羽化 这种古人习以为常的词,是由操蛇之神演变出来的神话概念。

(一)蛇解

「蝉蜕蛇解」,动物通过变化而转化和延续生命形态的方式给人们以遐想。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有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内容,即否认肉体的不可永久性,即便在肉体死亡后,还是希望以之为基础达到成仙永恒的理想,并不仅仅是灵魂进入天国,当时人称为尸解。

此点在早期道教文献【太平经】中也有记述: 「人居天地间,人人得一生,不得重生也。重生者独得道人,死而复生,尸解者耳。 」强调尸解可以「死而复生」。

尸解类型有火解、水解、兵解、杖解、剑解,另有太清尸解法、太一守尸法、太极化遯法、鲍靓尸解法、 太阴炼形 、水火荡炼尸形、阴阳六甲炼形质法等,名目繁多。

当然,就古人的观念,方法都是形式,能否成功看的是人。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因为古人对成为操蛇之神的向往,蛇解在尸解类型中是特殊的。换言之, 蛇解是上古主流的尸解方法,是最初的探索。

换句话说, 操蛇之神的形象代表了古人对成仙永恒的向往,蛇解则是古人在探索成仙永恒、长生不死的方法。

(二)羽化

羽化,旧时迷信的人说仙人能飞升变化,把成仙称为羽化。

蛹虫蜕变为长翅膀的蝉,凡人尸解为体生毛羽的仙人。蝉的蜕变除类似于「死而复生」之外,还有身体形态上的显著变化,当时的人们认为,要想成仙,就得经过一番身生羽毛、臂变翼的羽化过程,即由人变为羽人,就可以成仙。

但除此之外,还有东夷部族文化(其至高神为帝俊,对应的鸟图腾崇拜)的影响。前文也提到,那位「绝地天通」的 颛顼 就出于东夷少皞部,所谓「绝地天通」即是此时 观察候鸟以明时令的物候历制度 转变成了以 观测大火星的方位来确定农时的天文历制度

能理解吗? 古代道士身着羽衣,参星礼斗 的文化根源,就在上古部族由蛇图腾转变为鸟图腾后,其 巫师头戴羽冠,身着羽衣,举行星辰崇拜 的仪式中。

是的, 鸟图腾对应物候历制度,星辰崇拜对应天文历制度。 是东夷部族的文明进步的直观体现, 羽衣者参星礼斗 的形象由此而来。

文明有其演变过程,看似神奇的理念都有朴素的原型。

三、汉墓研究(马王堆辛追墓)——古人成为操蛇之神的仪式

故事本应结束,但马王堆汉墓的出土,让我们得窥古人对 成为操蛇之神 的热衷,以及其相应文化理念。

马王堆帛画,线描版

(一)帛画中的种种形象

我将按顺序来讲解此帛画中相应形象对应古人的世界观与神鬼文化。

1、鲸鲵交缠

最下部,那两条相互交缠的大鱼就是鲸鲵,是 海鱼 。古人相信,泉为地之血。人死后,魂灵会通过地脉进入 水府龙宫 。鲸鲵交缠对应的观念是人死后最好葬在地脉、水脉、亦或者说是龙脉之上, 这样能确保人死后有可去之处。

由此可得,在上古文化里不仅认为冥间是水界,还认为是 人需要冥间, 也揭示了 上古的墓葬文化

2、羊角怪兽

在两条交缠大鱼旁的是羊角怪兽,是阴府的象征。对应的是古人所画地狱图里的阴差。

3、水神禺疆

在交缠大鱼之上则是一个似龟之人,举着大地,具考证其为 水神禺疆

【大荒经】中记载,「北极之神名禺疆,灵龟为之使也」「北海之神名日禺疆,灵龟为之使」。这也在蛇神禺疆身上,明确地增加了龟神的性格。此外,【列子·汤问】曾把禺疆描写为「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山的人物;【庄子·秋水】称北海之神名「若」,【周礼·春官·龟人】则说「北龟日若属」。这样一来,在禺疆身上便体现了 蛇神同龟神的合一

禺疆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海神、风神和瘟神,也作"禺强"、"禺京",是黄帝之孙。海神禺疆统治北海,身体象鱼,但是有人的手足,乘坐双头龙。风神禺疆据说字"玄冥", 是颛顼的大臣 ,形象为 人面鸟身、两耳各悬一条青蛇,脚踏两条青蛇,支配北方。 据说禺疆的风能够传播瘟疫,如果遇上它刮起的西北风,将会受伤,所以西北风也被古人称为"厉风"。

很显然,帛画中这位似龟之人——水神禺疆也有践蛇之神的形象。并且还是那位 绝地天通的黑帝颛顼 的臣子。古人认为死者最终会去往 北海之神禺僵 掌管的茫茫 太阴

4、乌龟衔灵芝和猫头鹰

乌龟,前文有说是巫施法时的道具。并且古人认为龟蛇都有高灵性,且更能契合山水地脉之气。出现在马王堆帛画里很正常。

猫头鹰,也就是鸮。与殷商文化(与东夷文化极为贴近,且双方高度通婚)中的鸟图腾崇拜有关,所谓「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在东夷部族的文化里,其至高神为帝俊,帝俊常与能够自由翱翔。在天地间穿梭并来去自如的鸟类交流。因此鸟就被视为能与上天沟通的使者。

殷墟妇好墓中,我们能发现大量玉鸮、青铜鸮,不仅造型繁多且制作精致,鸮的特征非常鲜明。其中,商代妇好墓中的鸮尊最具代表性。「 鸮尊」为一对两只,大小形制相同。外形为一昂首挺胸的猫头鹰,作昂首挺胸站立状,勾喙,双目像人眼,宽耳竖立,高冠向两边分开,上面饰一对夔龙 ,其中正面的有双角。

很显然,乌龟和猫头鹰在这里都是 灵性 的体现,且猫头鹰还有夜视之能,象征 在长夜中自由活动。人死如入长夜的死后世界观 由此体现。两者合一,则是 人因食龟衔之灵芝,其精神能像鸮一样,于死后自由活动。

5、众人祭祀死者

水神禺疆拖举着的大地上,七人围着死者拱手默哀,陈设钟、鼎、壶等礼器,死者遗体身盖丝织品。这个场景出现帛画中就显得很不正常。此帛画含义很明显,强调人能死而复生。但为什么要出现 水神禺疆拖举 的场景呢?逻辑推断下, 这强调的是一种反差 。不光是 乌龟所衔灵芝 水神禺疆 也一定能在死者死而复生的过程中 起到重要作用

6、双龙穿壁

双龙涵盖帛画的大部分 ,不过我们能很直观发现双龙的尾巴在最下部。 显然,双龙源于水府 ,换句话讲,双龙指得就是山水地脉。死者(魂体)因能长久留世,自然能随着山水地脉四处游走,因此能去往一个神奇的地方。

7、木神句芒

玉壁之下的是鸟身人面的是木神句芒。

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 。」——【山海经·海外东经】

如果说最早的芒神是人兽化的鸟首人身形象,那么后来就拟人化了,芒神是一个男人形象,在民间年画中,则成了 二个笑眯眯的赤脚男孩的形象。 为什么会和帛画中一样,也是两位呢?

有春神为太昊、句芒合二而一说。民间流传,太昊做了东方的天帝,他的臣子句芒,便做了他的属神。他们两人共同管理着东方青土树木的原野一万二千里,共同为春天的神明。此种说法,与上述【尚书洪范】记载的,「帝太皞神句芒司之」也许并不矛盾。古代文献无标点,或许可断句为「帝太皞、神句芒司之」。太昊或为主神,句芒或为其下属之神。这也与传说中太皞主管东方,句芒为草木神、生命神的说法相吻合。

木神句芒的形象,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双龙的目的地——扶桑。

句芒是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中的木神、春神、东方之神,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忠心耿耿地辅佐少昊。太阳每天早上从扶桑上升起,神树扶桑归句芒管,太阳升起的那片地方也归句芒管。

8、倾宫、授于经书

那两只虎豹状的兽左右抵着的斜柱,象征着 倾宫 。与双龙的目的地相联系,此处即是 扶桑宫

此时有两位使者递给死者经书,也就是死者于扶桑宫得授真正的尸解之法。

9、招魂鸟、华盖立鸟

在扶桑宫上方的是飞廉,又称招魂鸟。表明此时死者还未复生,处于扶桑宫内的是死者的精神体。

华盖立鸟,象征屋顶。侧面说明此是在扶桑宫内。

10、 日月环拱的操蛇之神

位于上方中央的人蛇相结合姿态的天神,假如是墓主死后复生的姿态,那就是 尸解成操蛇之神

如果是天界的神明,日元环拱的刻画表明此 操蛇之神极其尊贵 。换句话讲, 操蛇之神的姿态也是其理想姿态。

(二)太阴炼形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中的【汉鬼考】指出帛画的含义,极可能就是后世道教的一种长生术,叫「太阴炼形」。

若其人暂死,适太阴,权过三官者,肉既灰烂,血沉脉散者,而犹五藏自生,白骨如玉,七魄營侍,三魂守宅,三元权息,太神内闭。或三十年,二十年,或十年三年,随意而出。当生之时,即更收血育肉,生津成液,复质成形,乃胜于昔未死之容也。真人炼形于太阴,易貌于 三官 者,此之谓也。——【真诰·卷四第十五】( 上清派陶弘景 著)

第二神阶左位"太微东霞扶桑丹林大帝上道君。"由于 扶桑 大帝住于碧海中,又与道教 三官之水官 相联系,称:"三品五炁解厄水官扶桑大帝,"——【真灵位业图】( 上清派陶弘景 著)

扶桑宫是什么地方?

是道教神仙文化中, 水府扶桑大帝 所在的仙境宫阙。

为什么要在扶桑宫?

在道教文化里,尝试太阴炼形的人叫做炼阴仙客,其理念为「地气吸天光」,就是以古文化中天地之气共通作为理论基础,是朴素的万物皆炁论。而于神话传说里,扶桑树上有十颗太阳。

「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山海经·海外东经】

而今人的结论是什么呢? 所谓扶桑树上有十颗太阳是神话故事,其实质是扶桑树是太阳轨迹的象征, 扶桑树就是古人计算太阳轨迹的仪器 ,对应的是高度的天文,是对 日月轨迹 的了解。

参考 三星堆青铜神树——扶桑。

三星堆一号青铜神树——扶桑

(三)存神

太阴炼形的方法出自上清派,而上清派认为通过存思,天地之神可以进入人体,人体之神与天地之神混融,即可长生不老,飞登上清。存想身内百节,节节有神,就是上清派经典【 黄庭内景经】 的理念。而 【黄庭内景经】 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经典。

三魂营骨,七魄卫肉,胎灵録气,太阴炼形。

可能也正是因为上清派道士相信通过存想,人的三魂七魄都有相应的神明护卫,才会有太阴炼形的理念出现吧。

(四)操蛇之神文化的演变——土地公文化

随着历史的变迁,操蛇之神文化逐渐演变成了当今我们熟知的土地公文化。

尸解,土下主者尔,不得称仙。——【紫阳真人内传】

源于此,中国神仙体系中, 确立了操蛇之神类型的尸解法对应的性质——是神非仙。 且此时操蛇之神又回归成上古的形象—— 山神或自然神。

龙神 安镇,方隅 土煞 之潜藏。——【安龙奠土科】

启请(安奉) 土地 。神之最灵。通天达地。出入幽冥。为吾启请(安奉)不得留停。有功之日。名书 上清 。——【 土地咒】

弟子再来奉请 水府扶桑丹霞大帝 ,四海 龙王, 五湖圣众,江淮河汉,四渎之神。——【请水科】

很显然, 土地公文化、龙王文化都源于操蛇之神文化

上清派 初祖紫虚元君之徒)赵成子奇道:「你是何人?」忽然 空中出现五个老头 ,戟指游人道:「 先生 的五脏宝石,当初正是给这癞面人偷走的!」游人欲要辩解,却张口结石不能言语,继而脸上剧痛,遍生恶疮。——【子不语】

【子不语】记载的故事中显示, 上清派尸解者能得到当地土地公的关注、帮助, 原因可能就在此吧。侧面可以说明古人已有完整的土地公文化体系,待今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