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中山大学校长高松简介

2024-03-22科学

高松,生于1964年2月,籍贯安徽省泗县,中共党员,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理学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高松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助教等职,先后至德国亚琛工业大学、香港大学等进行访问研究。

2000年起,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等职;2012年6月起,任北京大学教务长、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等职。

高松教授专注于分子纳米磁体研究,创新性发展了单链磁体构筑策略,开发了稀土及过渡金属单离子磁体,并发现铁磁与铁电共存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高松教授研究组长期研究磁性分子合成及其物理化学现象,创造性贡献包括磁有序分子固体、分子纳米磁体等方面。最早发现磁电有序共存的单相分子材料,为开发新型多铁性材料开辟新可能性。

在分子纳米磁体的研究中,发现并报道首例同自旋单链磁体(2003),将Glauber一维自旋动力学模型以分子实例展现,并将弱铁磁策略成功应用于设计单链磁体;在国际上很早发现了磁性分子固体中孤立金属离子表现出的慢磁弛豫现象(2001),并基于此发展出了单离子磁体的概念,发现首例稀土有机单离子磁体(2011),构筑线型配位或低配位的过渡和稀土金属有机单离子磁体,开拓了金属有机单离子磁体研究新领域。

2018年起,在磁性分子量子相干行为的研究中,提出笼状结构保护电子自旋量子相干性策略,并在系列内嵌富勒烯中观测到较长的量子相干时间,通过化学策略突破了高维态空间的拓展性瓶颈。利用稀土离子的强旋轨耦合特性,大幅提升了电场与自旋的耦合作用,从而将直流电场脉冲作为高效率的量子相位移门,实现了量子启停器、量子芝诺效应和Deutsch-Jozsa量子算法的演示。首次报道了完全叠加的磁性分子三能级量子位,并观测到分子中的量子相位干涉现象。

高松教授成就卓著,率先报道世界首例同自旋单链磁体,多次获奖,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2年任长江学者,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成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并获何梁何利奖。

高松教授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还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他在北京大学化学系和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任教期间,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学生,对我国化学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外,他还担任多个学术期刊的顾问编委和副主编,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为推进我国化学学科的国际地位作出了不懈努力。

作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高松教授将继续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中山大学担任党委副书记、校长期间,他将带领中山大学师生继续发扬「中山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