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1901年诺贝尔奖创立,121年后奖金还没发完,诺贝尔到底有多少钱

2024-08-13科学

2022 年 10 月 4 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办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中,今年的物理学奖被授予了在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领域有贡献的三位科学家。

这是「量子纠缠」研究头一回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属于量子学范畴的又一项重大突破。

大家都知道,诺贝尔奖在全球都被公认为是学术研究者能拿到的最高荣誉,对化学、物理学、生理学或医学、和平、经济学还有文学这六个方面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再者,诺贝尔奖从 1901 年开始颁发,到现在都 120 年啦,每一年的获奖者不光被称赞是「对人类贡献最大的人」,还能拿到一笔不少的奖金,今年每项奖的奖金有 1000 万瑞典克朗(650 万人民币)呢。

这些奖金全都源自该奖项的创立者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留下来的遗产。

诺贝尔留下的遗产发奖金发了 120 年还没发完么?他究竟给后人留了多少财富?为啥要设立这个奖呢?

这得从诺贝尔设立这个奖项的历程讲起。

【一、诺贝尔奖的诞生】

在世界历史里,有这么一位科学家,他活着的时候,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到科学研究上了,去世之后,又把自己全部的遗产都留给了那些为科学事业努力拼搏的人。

他叫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他的名字在人类科学领域那可是最高的荣誉。

诺贝尔的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是个发明家,在俄国开了一家工厂。他弄出了一套家用取暖的锅炉系统,还设计了制造木轮的机器,也改造过工厂的设备。

就因为这样,从小在父亲身旁受到熏陶的诺贝尔,对科技发明也有着特别浓的兴趣。

他天赋极高,16 岁就成了相当有本事的化学家,接下来的几年里在俄、法、美三国到处奔走深造。

回到自己的国家瑞典以后,诺贝尔着手搞起了液体炸药——硝化甘油。

硝化甘油没多久就被研发出来,还投入到工厂进行生产,然而它不稳定,导致工厂发生爆炸,诺贝尔最小的弟弟埃米尔和 4 名员工在这次意外里不幸丢了性命。

当地政府因为安全方面的考量,把这项研发给禁止了。

然而,号称「科学疯子」的诺贝尔可没就此收手,他在斯德哥尔摩市外的马拉湖上弄了一条船,把实验室挪到船上接着搞研发。

嘿,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呐,过了几个月,诺贝尔把硝化甘油炸药用的雷管给研制出来啦,而且还拿到了硝化甘油炸药的专利,开起了炸药公司。

接下来的几年,诺贝尔接连在英、美、德等国拿到了专利,在那些地方陆陆续续建了工厂,开办了公司。

硝化甘油炸药在他的努力研发下持续改进,一种无烟的火药弹道炸药也被搞了出来,在军事领域用于手雷、炮弹、子弹之类的武器。

诺贝尔毫无疑问是「现代炸药之父」。

另外,诺贝尔在生物、生理还有光学跟文学这些方面也获得过很高的成绩,他搞出来的玻璃制压榨喷嘴给纺织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推动作用。

仅在英国,他拥有的发明专利就有 355 项之多,欧美等国公开的公司将近 100 家。

诺贝尔所拥有的专利,使得他在全球的炸药制造企业中都持有股份,另外他还涉足了石油产业,已然是个富得流油的大富豪。

然而,一辈子都埋头搞发明研究的诺贝尔,没成家也没孩子,到了晚年,不光是孤身一人,还得了心绞痛和心脏病。

或许是他清楚自己活不长了,担心突然走了啥也没给这世界留下,于是从 1889 年至 1895 年,先后立下了三份遗嘱。

一开始,诺贝尔在第一份遗嘱中把遗产分给了亲人,接着在第二份遗嘱里拿出一部分遗产为科学做贡献,最后在第三份遗嘱时,他才完完全全地把自己的大部分遗产留给了全世界。

他在临死前把这些年挣的 920 万美元存进了斯德哥尔摩市的一家银行,弄成了奖励基金,每年拿 20 万美元的利息当作奖金,去奖励那些有突出贡献的人。

这份遗嘱是在诺贝尔逝世后的第二年才被公开的,而且遗嘱里明确表示要把奖金分成五份,分别给当年在物理、化学、生理这三个领域有重大发现或者发明的人,还有写出优秀文学作品的人,以及为促进国家之间友好、促进和平作出贡献的人。

这就是后来大家都知道的诺贝尔物理奖、化学奖、医学奖、文学奖以及和平奖。

并且遗嘱里着重表明了候选人不论国籍,不论民族。

遗嘱一公布,马上就在社会上掀起了大波澜,批评和谩骂居然成了主流声音。

诺贝尔本来想着自己死后还能给人类接着做些贡献呢,哪成想竟然被安上了「不爱国」这么个帽子。

一些媒体鼓动诺贝尔的亲属去上诉,把遗产给抢回来,原因是一个瑞典人不先顾着瑞典的利益,还让瑞典揽下这么棘手的活儿把钱给外国人,啥好处都没有。

遗嘱里居然把和平奖奖金的分发工作交给了挪威的一家机构,那时挪威跟瑞典的关系特别紧张,这明显严重损害了瑞典的利益,这就是典型的不爱国举动。

同时瑞典人觉得奖金分给极少数人对社会进步没啥作用。

一些厉害的律师着手寻找遗嘱里的法律破绽,试图让遗嘱失去效力,而他们首先瞄准的点是诺贝尔没有国籍。

诺贝尔出生在瑞典,是在俄国长大的,后来他的足迹遍布了欧洲,可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国籍,所以很难明确让哪个国家来执行他的遗嘱。

其次,遗嘱里压根没讲让谁来组建这个基金会,因此遗嘱执行人没资格继承财产,这个基金会当然也就不存在了。

更让人觉得讽刺的是,本来应该依照诺贝尔的托付来评定物理学和化学奖的瑞典科学院,那位校长居然站到了诺贝尔的反方,特别赞成把遗产捐给瑞典。

好在经过长达两年的「遗产争夺战」,瑞典国王最后宣布这份遗嘱生效,诺贝尔基金会这才得以建立。

1901 年 12 月 10 日,也就是诺贝尔去世五周年的时候,诺贝尔奖在这一天首次向世界颁发。

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瑞典银行于 1968 年增设出来的。

【二、基金会怎么搞钱】

1901 年开始第一次颁发诺贝尔奖,之后每年都颁,只是个别年份没颁,到现在差不多有 120 年的时间啦。

奖品是依据奖项来发放的,不是按人数。不管每个奖项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团队,都固定有一块刻着诺贝尔头像的奖牌、一本证书,还有一份奖金。

在颁奖的第一年,规定每项奖的奖金是 15 万瑞典克朗,这在当时相当于一个瑞典科学家 20 年的工资呢。

随着时间不停往前走,奖金的数量一年比一年高,如今每项已经有 1000 万瑞典克朗了。

可诺贝尔留下的遗产不就 920 万美元嘛?每年五到六个奖项的奖金咋可能发了 120 年呢?

要是以当下的汇率跟 19 世纪末的美元作换算,这 920 万美元差不多相当于如今的 10 多亿人民币。

其实啊,奖金历年增多是跟着通货膨胀率走的。拿现在奖金 1000 万瑞典克朗来说,每年有 5 - 6 千万瑞典克朗,差不多能折合成 500 万美元,120 年下来就是 6 亿美元。

如此说来,诺贝尔的遗产压根就不够啊!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跟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段时间,货币一直贬值,通货膨胀之类的一堆问题接连出现,而且给瑞典国家交的国防税特别高,税钱都比奖金还多了。

1953 年那会儿,诺贝尔基金会的资产就只剩下原基金的三分之一了,大概是 330 万美元,眼看就要破产。

不过基金会居然神奇地存续下来了,不但熬过了 1990 年北欧金融危机,还扛过了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一直到现在。

可别忘了,银行和基金会那可是最能「让钱生钱」的所在,他们绝对不会干坐着吃老本,眼巴巴等着自己掏腰包来付奖金。

首先,诺贝尔存在银行的巨额财产每年在银行能产生很多利息,这些利息除了用于发放奖金,还会拿出其中 10%存进基金。

不过这奖金颁发是没法持续 120 年的。

关键还是在于诺贝尔基金会自身的运作方式与投资策略。

就在基金会快要破产的那一年,瑞典政府总算出面帮忙了,准许基金会用仅有的那点存款去投资房产、别的基金,连炒股和私募股权都行。

与此同时,美国把这个基金会在美国投资任何项目的全部税务都给免除了。

如此一来,给基金会拓展了盈利的途径,还让投资成本和风险降低了,把未来的发展全都寄托在全球的房地产和股市当中。

好在二战结束以后,全球都在忙着搞经济复苏,股市跟房地产行业越来越红火,这也使得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得到了很多的回报。

特别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进入「牛市」那阵子,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收益猛涨,就这几年在美国股市投进去的资产总值多达 12 亿瑞典克朗以上,都超过诺贝尔遗产原本的价值了。

这也表明基金会通过炒股获得的利润那是相当多。

诺贝尔基金会运气不错,巧妙地避开了 1990 年那次北欧金融危机。

在这之前,瑞典政府把不动产税给提高了,为了能避税,诺贝尔基金会就把自己名下的不动产统统转移了,从一家叫「招募人」的上市公司换来了股票份额。

就在这个时候,瑞典的房地产价格翻了一倍地涨,还让股票的价值涨了两倍。基金会一看情况不错,赶紧见好就收,把「招募人」的股票份额全都给转让出去了。

这么一来,不但恰好避开了那一年的金融危机没受啥影响,而且在好多家金融公司破产的时候,自己狠狠地赚了一大笔。

早就在美国股市得了好处的基金会又把目光投向了美国,将基金会七成的资产一股脑儿都投进了美股。

也许真是老天照顾,自 1990 年起,美国居然迎来了长达十年的超级「牛市」,这成了美国经济史上最为光彩耀眼的一页。

果不其然,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七成的资产在这 113 个月里「钱生钱,利滚利」,实现了成倍的增长,等到 1999 年,诺贝尔基金会的总资产已然达到了 39.38 亿瑞典克朗。

就算现在不再搞投资,发几十年的奖金都没问题。

不过呀,人往往都贪心,一旦有了高回报,谁都很难罢手,就像俗话说的「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到了新世纪,诺贝尔基金会就碰上危机啦。

美国出现了互联网泡沫,这一情况产生连锁反应,致使诺贝尔基金会的资产市值严重缩减,亏了差不多 10 亿瑞典克朗。

基金会太依赖美国股市了,资产老是被美国股市左右,一会儿涨一会儿跌的,没个消停。

好在他们上次应对金融危机的时候积累了经验,能及时对市场做出准确判断,增加对冲基金的投入,不停调整资产的配置比例,就这样再次撑过了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这时候的基金会心里也明白,不能把所有的「宝」都押在股市上,得去找一条稳稳当当赚钱的法子。

他们着手投资了一部分搞煤炭勘探或者煤炭发电的能源公司,还有一些处于国际公约许可范围内的军火工业。

就当时的投资环境来说,把人权、劳工等问题都考虑进去,不图一夜暴富,只求稳当,持续调整投资策略,主动寻觅各种新型产品。

就这样不停地尝试和摸索,诺贝尔基金会的资产不管怎么起伏,都没再遭遇破产的困境,始终把诺贝尔想要传达的精神延续了下来。

坚持了 120 年去鼓励人类科学事业不断进步,诺贝尔无疑是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

【三、不一样的「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已经存在 120 年啦,六大奖项总共颁发了 600 多回,得奖的人差不多有近千个,像居里夫人、爱因斯坦这种闻名世界的名人也在其中。

在其中,得奖人数最多的是美国,有 300 多人呢,排在第二的英国也有上百人,咱们的老邻居日本有二十多人。可到现在为止,拥有中国国籍的获奖者就只有两人。

一个是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另一个是拿到诺贝尔医学奖/生理学奖的屠呦呦。

我们还搞出了属于自家的「诺贝尔奖」——未来科学大奖。

这个奖项于 2016 年正式设立,由香港未来科学大奖基金会有限公司发起,北京的一家科技发展中心一起举办,主要是为了奖励在中国两岸三地工作过并且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虽说给中国做了贡献,可国籍方面不受限制。

未来科学大奖涵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这三大奖项,其中前两项跟诺贝尔的医学奖和物理学奖相对应,而第三个奖项填补了诺贝尔没有设立数学奖的空缺。

评选机制是仿照诺贝尔奖来的,先由评选机构提名和邀请,然后由同行专业人员进行评定。

这是在中国大陆首个由民间颁发的科学大奖。

今年的未来科学大奖在 8 月就揭晓啦,颁奖典礼定在今年 11 月,获奖者有三位。

生命科学奖的获得者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博士李文辉,他所发现的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能让治疗乙型和丁型肝炎的药物开发工作更有效。

物质科学奖给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杨学明教授,他弄出了更精确的新一代交叉分子束科学仪器,把化学反应里的量子共振现象和几何相位效应给揭示出来了。

香港大学 Edmund and Peggy Tse 讲席教授莫毅明,依靠他所创立的极小有理切线簇理论,还有对志村簇上 Ax-Schanuel 猜想的证明,把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收入囊中。

除了他们仨,历年获奖的人加起来已经有 24 个了。

说实话,他们取得的科技成果以及对世界的贡献,真不比那些诺贝尔获奖者差,他们的名字不该被忽略掉。

我国的未来科学大奖正是通过咱们自己的办法对他们予以表彰,给他们在世界上正名。

一门心思搞「杂交水稻」研究,想让中国和世界人民都能吃饱饭的袁隆平爷爷,居然没拿到诺贝尔奖,那咱们就自己给他奖励。

袁隆平爷爷于 2018 年拿到了生命科学奖。

跟诺贝尔奖类似,咱们会给获奖者发一份奖金,有 675 万人民币,差不多是 100 万美元。

这个奖项的资金不是像诺贝尔那样来的,而是由香港政府通过基金会捐赠的,所以不用担心资金会用完。

或许不少人会认为 100 万美元不多,就连诺贝尔的 1000 万瑞典克朗也是如此,这跟科学家们作出的贡献不相称。

实际上,不管是在国内还是欧美国家,这个奖金的数额差不多等于一位科学家将近十年的工资总和。

多数科学家都过着普通人的日子,毕竟像诺贝尔这种有着几百项发明专利,还能靠专利和开工厂赚钱的具有商人特质的科学家非常少。

奖金不是要让他们成为富翁,而是为了改善其生活,借表彰来激励他们以及更多出色的人,共同促进人类科学事业向前发展。

除了中国拥有属于自己的「诺贝尔奖」,美国人还瞎搞出了一个「另类诺贝尔奖」。

这个「另类诺贝尔奖」是 1991 年由科学幽默杂志【不可思议研究年报】创立的,旨在表彰那 10 大看起来好笑,却又值得琢磨的科学成就。

因为定位就是幽默、讽刺类型,所以这个奖项被叫做「搞笑诺贝尔奖」,可它的宗旨却是引人深思。

比如说今年入围获奖名单里有个医学奖,说的是「吃冰淇淋能够帮助癌症患者预防口腔黏膜炎」。

这猛一瞧真是挺荒唐的,冰淇淋咋能预防疾病呀?

实际上好多癌症患者在经过化疗以及相关治疗后,胃肠道会遭到破坏,从而得了口腔黏膜炎,这时候最好的法子就是让他们吸冰块,用这种冷冻疗法。

不过啃冰块可难受啦,只有吃冰淇淋,患者配合度才会比较高。

另外一个物理学奖给了「小鸭子为啥要排成直线」这个研究,其实是小鸭子跟在妈妈身后保持恰当距离,这样在游泳的时候就能减少阻力,节省力气。

这些好像没道理的事儿背后,其实真有值得咱们学习的点。

同样,「另类诺贝尔奖」的获奖者能得到一份「奖金」,那就是一张印着 10 万亿元这个天文数字的津巴布韦假币。

简直是将搞笑与讽刺发挥到了极点。

不管是正宗的诺贝尔奖,还是其他各类「诺贝尔奖」,激励众多学术研究者勇于创新、促进人类文明一起发展的这一宗旨始终都不会变。

唯有大家一起努力、一起进步,全人类的未来才有希望一片光明!

编辑:托马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