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如果进化论是对的,植物为何不进化得很难吃?果实反而还是甜的?

2024-10-14科学

根据进化论,物种进化归根结底是适应环境,即自然选择。因此,植物除了水分、阳光等,动物也是它们要面临的环境。但是,为何植物不向难吃进化,动物会讨厌吃它,以更易于生存,反而果实大都还是香甜可口,营养丰富,岂不是自取灭亡吗?

实际上,有些植物选择长出好吃的果实,是因为植物的果实是种子,植物不能移动,如果种子都在周围生长,只会造成「恶性竞争」,大家集体灭绝,所以必须利用动物来播种。

所以种子外面都会形成厚厚、香甜果肉,吸引动物前来采摘食用,而种子自身很小,外表还有保护壳,动物的消化液不会伤害种子,如此种子让动物吃进去的同时,就会被动物带到其他地方安家落户。

当然植物为了生存繁衍也是有不同策略的,也有一些植物为了避免被吃确实尽量让自己难吃了,植物会把自己的枝叶嫩芽,变得难吃和有毒,以避免有草食性和植食性动物过来蹭吃蹭喝,避免动物们掠夺它们好不容易从土壤里吸收的养分,以及努力光合作用产生的各种能量,并且不断长高,甚至还长了尖刺。

但是俗话说,树高一尺,鹿高一丈。首先进化也是一场军备竞赛,而植物总处于劣势,因为植物进化过程不仅极漫长,而且是被动演化,而动物是可以选择性的「进化」,当场就可以对植物的变异作出反制。好比说板栗辛辛苦苦演化了几万年或几十万年长出了刺,而猴子松鼠等动物只需要当即用石头或爪牙把板栗破开就能吃了。

即使植物拼命进化改变味道,让自己显得难吃,但吃植物的动物也在跟着进化,或把自己进化成能分解毒的本领,或改变味蕾,或大脑不断的去适应,把植物改变后的味道也同样解释为好吃。

比如辣椒,就很悲催,进化出辣味,让众动物望而生畏。可它们没想到鸟类直接就对辣味无感,它们更没想到的是,竟然还有人类好这一口,亿万年的进化最终以失败告终。

其实说白了,一直被吃的植物都具备生物成长所必须的糖分和蛋白质,而动物觅食基本上就是冲着营养物质去的,不可能不爱吃,事实上在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自然界,爱吃不爱吃也都没得选。

其次,现在适口的蔬果粮食都是人工筛选培育出来的,为了防止作物发生品质退化,还要不间断的重新筛选和培育。所以人们看到的进化走了两条路,一种是经过自然选择的进化,一种就是经过人工选择的进化。

哪怕你一开始很难吃,我一代代培育下来,筛选下来,什么高产抗倒伏,什么耐寒耐旱不挑地,那还不是都被弄出来了。

我们吃的大多数种植物,就不是自然进化出来的,是人工培养出来的,就照着好吃的方向培养,比如狗尾巴草(小米母本),比如野生玉米(现代玉米的母本),还有各种谷物,薯类,坚果类……人类都不放过的。再不济我们还有炒、烩、煮、蒸、炖、焖、炸、煎、溜、烤、熏、涮。

动物对于人类来说和植物也没什么两样,它们也有主动把自己进化的难吃的意向和想法,甚至也付诸行动了。但是,被人类盯上了之后,想跑都跑不了,驯化动物,就是人类从原始人时期,就一直在做的事情了,但凡你可以吃,我们会慢慢的,一代代的筛选,直到把你变得好吃起来,比如家禽和家畜们,就是这么过来的。

总而言之,进化的原动力,是动物植物的基因本身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是内因;而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是外因。经过这两种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就是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就是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