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废水的可生化性是指废水中有机物质通过生物处理工艺,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的能力。可生化性是决定废水处理方法选择的重要参数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处理工艺的效率和经济性。
废水中的有机物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这些物质是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营养物质。在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分解这些有机物,释放能量,转化为细胞物质,最终将有机物转化为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等无害物质。
可生化性的评估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化学需氧量(COD):表示废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氧化当量,是衡量废水中有机物含量的重要指标。
2.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表示废水在五天内被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是反映废水可生化性的重要参数。
3.悬浮物(SS)和污泥指数(MI):悬浮物含量和污泥指数可以反映废水中固体物质的含量,影响生物处理的效率。
4.营养物质:如氮、磷等,这些物质是微生物生长的限制因子,对生物处理的效能有重要影响。
5.毒性物质:某些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可能会对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影响可生化性。
6.污废水的可生化性可以通过实验室的小试、中试到大试等不同规模的试验来确定,通过这些试验可以评估废水的可生化性,并为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提供依据。
提高污废水的可生化性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或方法,增强废水中有机物的生物降解性能,使其更易于通过生物处理工艺进行处理。毫无疑问,生化法是现代污废水处理应用中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污废水的可生化性是决定处理方法、设计处理工艺和优化运行条件的关键因素。在污废水处理中,如果废水的可生化性低,意味着其中的有机物难以被微生物降解,这将直接影响到生物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和效果。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采取一系列预处理措施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如:
1.物理方法:如筛分、沉淀、浮选等,用于去除大的悬浮物和难以生物降解的物质。
2.化学方法:如絮凝、混凝、氧化等,用于转化或去除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
3.生物方法:如厌氧消化、好氧预处理等,用于预先降解有机物。
通过这些预处理步骤,可以显著提高污废水的可生化性,从而使得生物处理工艺能够更加高效和稳定地运行。此外,对于那些可生化性较低的废水,可能需要采用组合处理工艺,将生物处理与其他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甘度研发和生产的微生物菌种,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可以帮助废水处理企业提高处理效果,降低处理成本,实现废水的合规排放和资源化利用。
常用来评价可生化性的方法主要有:微生物呼吸曲线法、三磷酸腺苷(ATP)指标法、CO2生成量法、B/C比值法等。
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就是提高废水的B/C比。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有水解酸化法、臭氧氧化法以及芬顿法。
在确定生物处理工段的进水量、水力负荷和有机负荷等工艺参数时,需要依据废水的可生化性、污染物浓度、期望的处理效率以及系统的处理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通过科学的设计和合理的运行管理,可以确保污废水处理系统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同时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