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鄱阳湖:历史与自然的璀璨明珠

2024-10-17科学

鄱阳湖的形成是一段漫长而壮丽的地质演化历程。在中生代时期,受燕山运动影响,江西北部、湖北黄梅地区以及安徽宿松和望江一带逐渐下陷形成盆地。约 1 万年前最近一次亚冰期结束,断块上升形成庐山,盆地内则形成纵横交错的河道和众多池塘。随着冰后期的海侵,整个盆地变为辽阔湖泊,成为长江宽阔河段。

在古代,鄱阳湖有着众多名称,如彭蠡泽、彭泽、官亭湖、扬澜和担石湖等。三国时期,鄱阳湖分为南湖和北湖,长江从两湖之间地峡流过,后来北湖演化为如今的龙感湖和大官湖。随着时间推移,长江主泓逐渐南移,江北彭蠡泽与长江主泓道分离,面积萎缩,而湖口断陷的赣江水域逐步扩展。到了隋朝,因湖水逼近鄱阳山,这个湖泊被命名为鄱阳湖。

据 2008 年水文资料,鄱阳湖水位达到 22.59 米时,面积为 4070 平方公里。它接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五大江河及众多区域水流,经调蓄后注入长江,是流域汇水中心,控制着流域与长江的水量吞吐平衡,多年平均年入出湖径流量 1509 亿立方米。除五大河流外,湖区周边还有 14 条 30 公里以上河流直接注入,也会接受长江倒灌。鄱阳湖在调节长江水位、涵养水源、改善气候和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历史中的鄱阳湖

(一)鄱阳湖之战

鄱阳湖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当时,陈友谅拥兵六十万,且拥有高数丈、上下三层、可载 2000 - 3000 人的大型楼船。而朱元璋仅有二十万兵力,且多为小船。

战役背景是朱元璋与陈友谅地盘相邻后冲突不断。双方在龙湾、江州大战中,陈友谅均以失败告终,其疆土不断被朱元璋占领,愤恨之下,陈友谅于 1363 年四月率领六十万大军包围洪都。洪都守将朱文正顽强抵抗,在城池被破坏三十余丈的情况下,边修边战,以火器击退陈军。洪都被围一个多月后,朱元璋率二十万大军到达鄱阳湖湖口,陈友谅被迫撤围,进入鄱阳湖水域迎战朱元璋。

战役经过十分激烈。七月二十一日,双方正式开战,朱军先利用火炮、弓弩等攻击陈友谅前军,斩杀一千五百人并缴获楼船一艘,焚烧舰船二十余艘。陈友谅猛将张定边又以大船优势冲入朱军阵营,想直取朱元璋旗舰,常遇春、俞通海等将领驱驶舰船来救朱元璋才侥幸逃脱。七月二十二日,朱元璋采纳部将郭兴建议,采用火攻战术在黄昏时分进攻陈军水寨,陈军百余艘舰船被烧毁,陈友谅两个弟弟及平章陈普略等都被烧死,朱元璋又乘势斩首陈军两千余人。次日,陈友谅聚集兵力再次出战,朱元璋采取小船围攻,从早晨打到中午,陈友谅大败于是收兵自守,不敢出战。

鄱阳湖之战的影响巨大。此战后,朱元璋顺势消灭陈友谅残余势力,兼并其所有土地并自立为王。在其后数年里一统江南并建国大明。朱元璋在鄱阳湖之战的胜利,为他统一江南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鄱阳湖之战也被誉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的水战,成为古代军事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鄱阳湖在古人眼中的样子

鄱阳湖在古代文人墨客眼中,是充满魅力的胜地。如谢灵运的【入彭蠡湖口】为鄱阳湖的叙事开了个气象开阔的序曲。王勃的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让鄱阳湖有了比诗歌更宏大的叙事方式。李白多次游历鄱阳湖,留下了多首诗作。孟浩然、李白、王安石等文人都曾为鄱阳湖的壮丽景色所倾倒,留下了众多佳作。鄱阳湖不仅有湖光山色之美,还像一位宰相,承载着众多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它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三、鄱阳湖的价值与挑战

(一)带来鱼米之乡

鄱阳湖是名副其实的 「鱼米之乡」。受暖湿东南季风的影响,鄱阳湖年降雨量平均 1636 毫米,形成湿润季风型气候。这里自古就是鱼米之乡,鄱阳湖平原面积达 2 万平方公里,堪称天然鱼库,每年捕捞量超过 2 万吨,最多达 5 万吨。鄱阳湖平原由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水等水系冲积而成,是江右民系分布的核心区。这里四季风景如画,良田美景、阡陌相交,不仅是江西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还栖息着众多珍禽异兽。

鄱阳湖是候鸟越冬的栖息地。每年秋冬季节,数十万只候鸟飞抵鄱阳湖越冬,这里浅滩湿地的嫩绿小草和迎风起舞的芦苇荡,为候鸟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鄱阳湖地区预留了稻田、藕塘等作为候鸟备选的觅食栖息地,目前全省累计储备共计 4000 多亩的稻田,以保障各类候鸟的食源补给。

鄱阳湖还促进了江西省的形成。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等大河都流入鄱阳湖,在以水运为主的古代南方,鄱阳湖如同纽带将这些水路连在一起,促进了江西省的形成。

此外,鄱阳湖对古代漕运也有重要贡献。江西为清代重要的有漕省份,清代江西漕运深受鄱阳湖为中心及其辐射的五条主要支流的影响。江西漕船的设计与建造受江西河道水运环境制约,其建造技术对探究古船形制和结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面临的挑战

鄱阳湖面临着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挑战。首先,水土流失严重。由于人们的盲目耕种以及围湖造田、非法采沙、过度捕捞等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鄱阳湖水土流失,蓄水能力越来越下降。其次,水质污染问题突出。近年来鄱阳湖总磷浓度一直未达到湖库 Ⅲ 类水标准,2023 年,湖区 18 个国控断面中仅 5 各总磷浓度达标;9 各断面总磷浓度同比不降反升,最高上升 39.6%。滨湖地区化肥、农药施用量大,减量化工作不严不实,农田沟渠水总磷浓度超湖库 Ⅲ 类水标准 3 倍至 13 倍。

湖区还存在违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中封洲禁牧规定在洲滩湿地进行畜牧养殖问题,洲滩粪便成堆、污水横流。此外,鄱阳湖非法矮围整治流于形式,影响湖区水质,阻断河湖水系连通。重点水域禁捕和水生生物保护落实不到位,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水旱灾害频发也是鄱阳湖面临的挑战之一。鄱阳湖是季节性变化巨大的吞吐型湖泊,雨季湖面迅速扩大,旱季湖面急剧缩小。当人多地少的矛盾凸显时,人们在非雨季开垦田地、修筑堤坝,雨季来临湖面无法扩大,一旦遇到特大降雨或者长江水倒灌时,水位上涨急剧加快,容易发生 「大洪水」。

(三)鄱阳湖的现状

目前,鄱阳湖的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江西省发现,鄱阳湖非法矮围整治流于形式,重点水域禁捕和水生生物保护落实不到位,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江西省有关部门和沿湖三市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视不够,监管缺位、工作不力,攻坚克难力度不足,导致鄱阳湖保护修复中的相关问题长期存在。为了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环境,需要加强监管,严格落实禁捕和水生生物保护措施,整治非法矮围,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同时,要加强生态修复,提高鄱阳湖的蓄水能力和水质,保护候鸟栖息地,促进鄱阳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