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千岛湖的「悲哀」,9种入侵鱼类乱成一锅粥,以鱼治鱼是否可行?

2024-07-26科学

提起入侵鱼类,估计很多人印象中是南方,特别是广东、福建、海南等地区,自然水域内很多入侵鱼类,造成本土鱼类密度锐减,那么你是否知道,千岛湖内入侵鱼类乱成一锅粥?

大家都知道,千岛湖号称「天下第一秀水」,在水质好的时候,透明度能够达到10多米,之所以千岛湖山清水秀,离不开以「以鱼治水」。

千岛湖库区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蓝藻爆发水质变差,通过在库区内投放鲢鱼和鳙鱼这些滤食性鱼类,让它们吞食浮游生物、浮游动物的方式改善水质,从而达到以鱼治水的目的。

这种以鱼治水的效果很好,短短十多年就让千岛湖水质达到全国之冠,不仅水质好,并且千岛湖的鱼还被称之为「有机鱼」,成为全国第一个有机鱼养殖基地,并且经过国家认证。

也就是说,千岛湖在上个世纪90年代因为污染造成蓝藻爆发,以鱼治水的方式,让千岛湖获得了新生,那么这次千岛湖内的入侵鱼类,到底是那种鱼类?能否「以鱼治鱼」?

1、千岛湖鱼类

1955年,新安江水库动工兴建。1959年,新安江水电站封孔蓄水。1960年,新安江水库建成。1984年12月15日,浙江省地名委员会正式将新安江水库命名为「千岛湖」。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境内,小部分连接杭州市建德市西北,是为建新安江水电站拦蓄新安江上游而成的人工湖。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大坝将新安江上游拦截成一个巨大的湖泊。

水库坝高105米,长462米;水库长约150公里,最宽处达10余公里,最深处达100余米,平均水深30.44米,在正常水位情况下,面积约580平方公里,蓄水量可达178亿立方米。

千岛湖水库坝址以上的流域面积达10442平方千米,其中60%的流域面积(汇水区)在安徽省境内,主要源水为安徽境内的新安江及其支流,汇水来自安徽徽州的歙县、休宁、屯溪、绩溪,以及祁门和黄山区的南部,入库河流33条。

入库河流33条,580平方公里的水面,说千岛湖是超大人工湖一点也不为过,这么大的水面鱼类肯定不少。据统计数据千岛湖内水域范围内已探明鱼类有114种。

这可真不少,100多种鱼类估计住在千岛湖附近的人,都不一定能够全部辨认出来,其中其中有9种外来物种占5.61%。(引用来源淳安县农业农村局)

这些物种当中包括蓝鳃太阳鱼、尼罗罗非鱼、吉利罗非鱼、斑点叉尾鮰、大口黑鲈和白斑狗鱼,这6种入侵鱼类在千岛湖湖区均有分布,其中蓝鳃太阳鱼、尼罗罗非鱼这两种入侵鱼类还出现在河流环境中。

可见这些鱼类有些已经适应了千岛湖的生态环境,甚至已经扩散到千岛湖周边的河流中,加强防止外来鱼种不断增加,保护千岛湖水生态系统平衡已刻不容缓。

2、这9种入侵鱼类是什么鱼?

这些入侵鱼类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有些是繁殖能力超强,有些是繁殖后保护鱼卵不受其它鱼类吞食,直至幼鱼能够独立生活,有些是超强的攻击力。

蓝腮太阳鱼、 原产于北美,分布于加拿大的安大略、魁北克省南部至美国大湖水系,南方多个州及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水域。被当作观赏鱼在1987年,中国水产学会引入北京和湖南省试养。

同年,湖北省水产研究所从美国引进该鱼鱼苗;1998年,广东省东莞、顺德市也从美国引进该鱼。它能在北京、湖南、湖北等省、市的自然条件下安全越冬。喜集群游动,适应性很强。

尼罗罗非鱼、 原产于非洲的尼罗河水系,其适生能力强,杂食性,生长迅速、繁殖力强,有强烈的领地意识和护幼行为。通过竞争、捕食等作用对本地鱼类威胁很大。

1978年7月,长江水产研究所从苏丹青尼罗河引至沙市2-3厘米的尼罗罗非鱼22尾试样成功。1979年10月份向全国推广。

吉利罗非鱼、 吉丽罗非鱼是以尼罗罗非鱼新吉富品种为母本、萨罗罗非鱼为父本,杂交产生的适宜海水商业化养殖用的耐盐新品种,属于杂交品种。

最适生长的温度为28―32℃、耐低氧,海、淡水中均能生活。性成熟早,繁殖力强,属于雌鱼口育的繁殖类型。

斑点叉尾鮰、 原产于美洲,主要分布于北美洲大部分国家,东南亚及西欧部分国家和地区也有分布,斑点叉尾鮰是一种淡水养殖的优质种类,属于大型鱼类巨型个体在20公斤以上。

斑点叉尾鮰是在1984年首次引入我国,它们食性杂、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广,并且生长快、个体大。在我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中有养殖。

大口黑鲈、 原产于北美洲的淡水河流和湖泊中,在水温1~36℃范围内均能生存,10℃以上开始摄食。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体长达到3.5公分后主要以鱼类虾类为食,为肉食性鱼类,在食物缺乏时,常出现自相残食现象。

大口黑鲈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到我国的,自1983年开始在我国进行养殖推广。经过40余年的发展,大口黑鲈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广东、江苏、湖北、上海、山东等地均有养殖。

白斑狗鱼、 白斑狗鱼分布于亚洲、欧洲及北美高寒河流,我国仅分布于额尔齐斯河干流及其支流哈巴河、布尔津河、克兰河、喀拉额尔齐斯河等河下游段。喜栖于有支流的湖泊和缓流的河道中,通常栖息于水生植物丛中,生活于寒冷地带。

白斑狗鱼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在湖泊中起到抑制小型鱼类种群繁衍作用,是新疆自治区经济鱼类之一。属于巨型鱼类,成年后的雌性体长甚至能超过1.5米,体重可达50公斤。

这6种鱼类在千岛湖内已经有一定的种群,蓝鳃太阳鱼、尼罗罗非鱼已经扩散到周边河流内,其中蓝鳃太阳鱼在千岛湖114种鱼类种群当中排名第6,可见蓝腮太阳鱼的种群密度多到什么程度。

剩下的另外3种入侵鱼类,具体是什么种类,官方并没有说明,应该是种群密度并不大,对于千岛湖内生态环境影响尚不明确。

3、入侵鱼类对于千岛湖的危害

由于外来鱼类在千岛湖水域没有天敌,外来鱼种便大量繁殖,可能会破坏原有的水生态系统,危害原有水生动植物的多样性,那么这些鱼类有什么危害?

就拿种群最多的太阳鱼来说,太阳鱼的繁殖期从4月份一直持续到11月份,也就是说一年中有7个月的时间在繁殖,超强的繁殖能力严重挤占本土鱼类的生长空间,并且不仅仅是繁殖速度快那么简单。

太阳鱼适应性强,生性凶猛,爱吃鱼卵,吞食大量的鱼卵,造成其它鱼类种群增长缓慢。别看太阳鱼个体小,它的背刺比较长,能够有效的阻挡大型鱼类的吞食,让它被大型掠食性鱼类捕食的几率减少,从而保证了自己的存活。

千岛湖库区内的大眼华鳊种群慢慢减少,这很可能和太阳鱼有关,因为大眼华鳊的繁殖地有很多太阳鱼的存在,有可能大眼华鳊的鱼卵被太阳鱼大量吞食导致。

再说罗非鱼,罗非鱼的繁殖很奇特,产卵后雌性罗非鱼将受精卵含在嘴巴中孵化,孵化出的幼鱼还可雌鱼口腔中躲避敌害,即使鱼卵孵化后,罗非鱼也不会立即离开,而是等待幼苗有自由觅食的能力后,成鱼才会离去。

这就造成罗非鱼幼苗成活率很高,致使罗非鱼在千岛湖种群数量增长快。不仅仅是罗非鱼的鱼卵孵化率高,成活率高,大口黑鲈的繁殖方式和它差不多。

繁殖期的大口黑鲈雄鱼用尾挖坑,筑建巢穴后,引诱雌鱼入巢进行产卵。当雌鱼产后,即被雄鱼赶,由雄鱼负责守护受精卵孵化。鱼卵孵化后,雄鱼不会立即离开,而是守护幼苗,当幼苗有觅食能力后才会离去。

并且大口黑鲈为肉食性鱼类,主要以鱼虾为食,自然水域内捕获的大口黑鲈最大记录为10多公斤,幸亏个体不大,如果个体巨大的话,对于水域内生长的其它鱼类来说,是个灾难!然而白斑狗鱼,属于彻头彻尾的「恶狗」!

白斑狗鱼为巨型掠食性鱼类,在过去白斑狗鱼一直是靠捕捞天然鱼供给,其天然资源已十分有限,在某些河道内甚至已经灭绝,属于是珍稀名贵冷水性鱼类,被列入我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

然而可不要小看这种鱼类,这只是滥捕滥捞造成,实际上白斑狗鱼十分凶残,捕食凶狠,在原产地以水面的水鸟、水底所有比它小的鱼类,以及同类为食,除繁殖季节性成熟得亲鱼停食外,全年都在摄食。

只要鱼类个体比它小,它就会依仗自己的满嘴尖牙冲上去咬几口,到了繁殖期,繁殖过后的雌性狗鱼,连雄性狗鱼都不放过,因为雄性狗鱼比它小,狗鱼的这种进食方式,你说凶残不凶残?

太阳鱼一年7个月在繁殖,并且吞食大量的鱼卵;罗非鱼口含鱼卵孵化率超高,成年后和很多鱼类食性相近,严重挤占本土鱼类的生存空间;大口黑鲈守护幼崽,到幼崽能够自由活动后才离开,幼崽成活率高,并且属于肉食性鱼类,吞食大量其它鱼类。

而狗鱼属于妥妥的恶狗,虽然属于珍稀名贵冷水鱼类,肉质比较好,但是千岛湖不是它的原产地,这种鱼类也没有天敌,它的生长造成很多鱼类死亡。不得不说,这几种鱼类在千岛湖生存,对于千岛湖内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4、以鱼治鱼放生大眼鳜鱼

千岛湖「以鱼治水」的觅食,取得巨大成功那么能否套用以鱼治水的模式「以鱼治鱼」?你还别说,千岛湖已经这么做了,通过放生湖内本来就有的掠食性鱼类,增加掠食性鱼类的密度,从而治理外来鱼类。

2023年【淳安检察】报道标题为:「30万尾大眼鳜鱼游入千岛湖,增殖放流原来这么重要!」之所以放生这么多鳜鱼,就是为了治理太阳鱼的问题。

野生鳜鱼由于肉质鲜美且营养丰富,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巨大的市场需求引发多起非法捕捞和收购鳜鱼的案件,导致野生鳜鱼资源急剧下降。

而以太阳鱼为代表的外来物种近年来开始大量繁衍,对千岛湖土著鱼类种群构成极大威胁,严重影响了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鳜鱼作为太阳鱼的天敌,可以有效遏制太阳鱼的生长。 那么鳜鱼真能遏制太阳鱼的种群吗?咱们可以通过对比得出结论。

太阳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及水生昆虫,也吃水生植物、小杂鱼和小型软体动物。鳜鱼(此次放生的为大眼鳜鱼)大眼鳜是肉食性的凶猛鱼类。春季游至浅水岸边觅食,以鱼类和虾类为主食。冬季活动减少,栖于岩石洞穴中过冬。

大眼鳜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掠食者,其消化系统高度发达。在自然环境中,大眼鳜全年都会摄食,且食物组成会随季节变化。春冬季的食物主要由鱼类、虾类和植物碎屑组成在夏秋季,大眼鳜的食物组成更加复杂和多样化,除了鱼类和虾类,还包括鞘翅目幼虫、昆虫卵和淡水壳菜等。

太阳鱼个体比较小,常见的多为50—100克/尾,大型约为2公斤/尾。千岛湖内的鳜鱼曾经捕捞到几十斤重的巨型个体。我觉得判定鳜鱼能不能捕食太阳鱼主要是体形的问题。

如果拿太阳鱼和大眼鳜的体形比较,成年的大眼鳜确实能捕食太阳鱼,从而达到遏制太阳鱼种群的问题,但不能指望大眼鳜能够消灭太阳鱼,毕竟大眼鳜生长速度太慢了,即使它能吞食太阳鱼,也很难达到平衡,因为太阳鱼的繁殖速度太快。

可以通过增殖放流的模式,在千岛湖内放生本土物种,比如:黑鱼、鱤鱼等鱼类,这些鱼类成年后体形更大,能够吞食大量的太阳鱼,从而遏制太阳鱼种群。

那么千岛湖内其它的外来鱼类咋办?应该说很难办,基本没有办法。因为成年后的罗非鱼个体巨大,甚至达到10斤以上,这么大的体形即使肉食性鱼类也很少能把它们吞食。

而白斑狗鱼更为凶猛,这种鱼类即使成年的鱤鱼估计也撼动不了它的地位,因为白斑狗鱼和鱤鱼的体形相差并不大,并且白斑狗鱼有锋利的牙齿,估计白斑狗鱼不找鱤鱼的麻烦就不错了。

再说斑点叉尾鮰,这种鱼类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很多省份都有养殖,这种大型鱼类成年后往往10斤以上,甚至出现几十斤重的巨型个体,这么大的个体即使掠食性鱼类,也很难和它抗衡!想要遏制它们的种群,也比较困难。

最后:9种鱼类入侵千岛湖乱成一锅粥,「以鱼治鱼」放生鳜鱼,吞食外来物种可行吗?我觉得这种方式是可行的,毕竟鳜鱼成年后体形相对于太阳鱼来说要大,鳜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太阳鱼的种群。

但是指望鳜鱼遏制罗非鱼、狗鱼、大口黑鲈、斑点叉尾鮰这些鱼类的话,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这些鱼类比它个体大了许多,特别是狗鱼,狗鱼肯定会反向吞食鳜鱼,所以指望鳜鱼消灭千岛湖内的外来鱼类很难,你说呢?

参考资料:百科蓝鳃太阳鱼、尼罗罗非鱼、吉利罗非鱼、斑点叉尾鮰、大口黑、白斑狗鱼

【淳安检察】山区检察官|30万尾大眼鳜鱼游入千岛湖,增殖放流原来这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