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花9个亿将黄河水引到沙漠中,是超级工程,还是劳民伤财?

2024-04-23科学

如果你有9个亿,你会怎么做?库布齐沙漠,身为我国第七大沙漠,沙土规模之大,水土流失之严重,当风沙作势时,周边群众深受影响。因此,9亿巨资,全被内蒙古一咬牙全部投资到「引黄治沙」上,最后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呢?

从「弓上的弦」沉沦为「死亡之海」

库布齐沙漠广袤而深远,有着「弓上的弦」的美名。 库布齐沙漠以绵长深渊的姿态,盘踞在内蒙古杭锦旗一隅。在库布齐沙漠约 1.39万平方公里 的总面积中,流沙甚众,但是俯瞰起来,浅黄与深黄的沙色与天空衔接得十分美丽,犹如一幅旷古绝今的边陲图。

但是,当这些流沙随着风势狂舞的时候,不仅会给当地百姓的出行与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还会影响到京津冀地带,对周边的城市和群众造成极大的影响。库布齐沙漠的沙尘不仅使困扰着人类,还限制了当地的发展,终年干冷多风、干旱炎热使水土愈加贫瘠化。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面对库布齐沙漠越来越恶化的态势不抓紧采取措施,京津冀地区的社会生活、经济运行、工业发展都会受到严重的制约。恶劣的气候环境以及沙尘影响,将会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才和工厂搬离。

其实,库 布齐沙漠大规模的流沙与沙尘,不仅会对外部环境产生巨大的威胁,对自身也起着严重的「自戕」行为。 库布齐沙漠一开始并不是满目狼藉式的沙尘遍野、了无生机,反倒是一幅草长莺飞的盛景。

明末清初,朝廷内忧尘嚣,库布齐也未能幸免,人类为了掠夺更多的资源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在库布齐大量放牧,同时战火的纷争也牵连到了库布其。

最终,库布齐因为人类过度活动与开垦,逐渐落魄成土壤裸露,绿洲没落的样子,就连往日最为活跃的动物也消了声迹。库布齐从一派欣欣向荣的绿洲,从四季分明的宝地,逐渐凋零为沙地,最终沦落为一方寂静的死亡之海。

恶化与蚕食,愈演愈烈

在人们还未清楚地认识到生态与经济、社会运行的紧密联系之时,不可避免地认为沙漠已经沦为死寂,那就让它静静地「遗失」在角落里,被人们遗忘在脑海里。

但其实不然, 因为生态系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而且也是动态发展的。 也就是说,库布齐沙漠恶劣的环境并不是静态的,而是会随着时间的发展向四周蔓延,甚至在影响人类社会之后,继续肆虐。

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真实发生的历史。 比如,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库布其沙漠的风沙越来越猖獗肆虐,它们蓄势待发,基本上每一年都会向黄河推进数十米,犹如「沙尘狂人」一样妄想侵吞现代人类文明,一个白昼,地上就能积上一层明显的细沙。

库布其沙漠这肆虐的举动,直接将刀架在「塞外粮仓」,即河套平原以及黄河安澜,遏制了老百姓的食粮,甚至影响周边老百姓的生存与发展。时间进入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库布其沙漠的沙漠持续强化,甚至已经染指上800公里之外的首都北京。

如果连首都都被「攻陷」,那么就会产生更不可预期的影响。 在「兵临城下」的趋势下,内蒙古治沙的箭,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耗费9亿砸出来的超级工程究竟值不值得?

于是1999年的「引黄入沙」工程就千呼万唤始出来了。这个工程的字面意思是用黄河水灌入库布其沙漠,让黄河水润泽沙地,从而改善当地生态,减少沙漠化对人类的影响。

但具体来看,专家更倾向于用黄河「泥」滋养库布其沙漠, 为什么那么说呢 ? 这主要是因为库布其沙漠干旱风化时间极久,已经超过一百年,沙土的恶劣程度可想而知。因此,盲目用水补沙,可能会加速下渗,加大蒸腾作用,即使能够蓄成水面,也是治标不治本的,时间一久,风沙再起,还是会将这些孤岛似的「沙漠小池塘」给掩埋。

因此,专家的观点就是用黄河泥水来挽救库布其沙漠恶劣的土质结构。黄河泥水中的 泥分十分湿润、细软,而且蕴含丰富的有机物质, 能够极大地改善库布其沙漠的土质结构。当「引黄入沙」顺利被推动的时候,大量的黄河泥水将会给库布其沙漠如甘露降临般的润泽,这对库布其沙漠涵养水土,恢复生态,减少沙尘暴具有重大作用。

另一方面,「引黄入沙」工程的设计十分缜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2004年,「引黄入沙」工程才启动一期建设,总投入为3.6亿元。这个阶段起到打头阵、打基础的作用,只有把一期的建设做好,困难克服好,才能为顺利开展二期工程。

在全长185公里的一期工程中,施工团队总共花了6年的时间,才让沙漠「苍龙」涌动起来,黄河泥改善着沙漠的土质,黄河水润泽着当地的生态。到了2010年,一期工程通水之后, 「死亡之海」重现生机,沙棘树、胡杨、红柳拔地而起,形成不小的阵营,不仅起到防风防沙的作用,还为当地生态系统的运转创造了条件。

一期工程取得显著效果之后,二期工程于2011年顺利展开,总里程更长,全长为399公里。在新科技与新设备的带动下,工期所见,仅用5年的时间就克服了沙漠复杂地势与气候的难点,成功通水,第二波绿林好水被唤醒。

总工程的顺利结束,不仅带来了愈加天朗气清的天空,带来了绿意满满,带来了流水漫漫,还为当地的经济带来了生机。

当地人把沙棘果晒成的果干,形成特色产品,进行外销,创造了稳定的经济来源, 也让许多不愿意离开家乡务工的百姓,在自己家乡就能寻找到工作岗位。 另外,沙漠周边区域也不用天天迎来「沙尘厚礼」,文明更加井然有序。

其实「引黄入沙」工程功在当代,但利在千秋。现在狠砸巨资,虽然「肉疼」,但现阶段取得的胜利以及预期回报,会让人们有「值得」之感,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