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认识自我系列:人脑的神奇双系统和三重大脑

2024-01-26科学

01

每个人每天都会面临各种决策,有些决策非常简单,几秒钟或几分钟就能做出决定,而有些决策则非常困难,需要反复思考和比较,才能做出最终的决定。

就拿我自己来说,去超市选择什么牌子的产品就比较容易,比如买什么牌子的零食、洗面奶、牛奶就完全不费脑子,一两分钟就能解决。 我们基本都习惯了原来经常用的那个品牌,这种决策处理起来就比较轻松了。

超市里的决策 (图片来源:搜狐网)

但有些决策就很伤脑筋,比如孩子想学围棋,我需要怎么做才能提高她的棋力呢?是我自己教她,还是外面报培训班学习呢?我可以通过网上的视频和围棋书籍先自学一段时间,等我学会了就可以教孩子了,但培训班的老师更加专业,孩子能得到更系统和更加专业地指导。

自己学会了再教的话可以节省一大笔培训费用,我有空的时候还可以随时陪孩子下棋,时刻都能提点她。最终,我选择了报培训班,同时我自己也开始自学,孩子在培训学校学完之后,我在家里跟孩子一起做题,一起对弈,一起学习围棋,直到现在都是这样,不过,因为孩子的棋力提升太快,我现在已经完全下不过她了。

(小趣事:之前老是听别人说,围棋在线对弈平台上有很多幼儿园的小朋友在下棋,没错,跟你下的可能就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而且非常厉害,他还会赢了你,哈哈)

幼儿园小朋友下围棋 (图片来源:搜狐网)

一开始找到最佳方案并不容易。你可能也深有感触,生活中的有些决策对我们来说并不轻松,还很伤脑筋。

上面提到的两类不同的决策,对应的就是我们的大脑面对需要决策的问题时,表现出的两类处理方式。关于大脑的这两类处理方式心理学家有过很深入地研究,其中有一位叫 丹尼尔·卡尼曼 的心理学家就非常有名,是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曾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 双系统理论

卡尼曼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比喻来解释我们人脑的决策过程,就是 在我们的头脑里其实是有两个代理人的,他分别称呼它们为「系统 1」和「系统 2」 。这两个代理人各有分工,也各有特点,他们俩一起决定我们的言行。

代理人「系统1」 ,它是潜意识系统,工作模式属于全自动模式,就像身体的本能一样,不需要思考,基本不损耗能量,处理速度非常快,而且一直处于工作当中,不需要休息,就像一个活力无限,年轻,冲动的孩子一样。

很多时候我们都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却一直在帮助我们做决策。我们每天 80% 以上的决策都是由系统 1 来完成的,前文提到的买什么牌子的零食、洗面奶、牛奶等生活用品,系统 1 都能帮助我们瞬间做决定。诸如此类的任务还有很多,比如吃饭,走路,开车等等。这些简单或者习惯性的任务,都是由系统 1 来完成的。

有人会问:一开始学开车,需要学习换挡,踩离合,还要考侧方停车,S 弯, 倒车入库,坡道定点停车和起步等等,稍微做的不好还会被教练骂,学完拿到驾驶证就感觉脱了一层皮,怎么会是系统 1 来完成的?这里说的开车指的是学会开车之后的情况,当我们考出驾照,开了一段时间之后,是不是感觉开车就比较轻松了,就像我们的身体本能地在开车,除了应对一些突发情况外基本都不需要思考,一切的开车指令都已经固化,成为一种习惯,我们会感觉很容易,因为当开车成为一种习惯之后一切都是系统 1 自动来完成的。

学车 (图片来源:搜狐网)

那一开始学习开车,是由什么来完成呢?这种 有难度的事情就轮到代理人「系统 2」出场了。系统 2 需要我们的启动才能开始工作,我们需要在决策中投入很多的精力, 因为我们的大脑在处理这类复杂且有难度的事情时会不断地思考运算,就跟电脑里的 CPU 一样,运算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但我们在一段时间内能提供给大脑的能量是有限的,因此, 系统 2 处理速度会比较慢,就像一个深思熟虑,但精力有限的长者一样。

因为启动和使用系统 2 是需要消耗比较大能量的,所以系统 2 通常是不会轻易出手的,它对系统 1 这个孩子很纵容,能够接受系统 1 做的大部分决策。

只有在系统 1 搞不定的时候我们才会启动系统 2,比如学习某项技能,像学习开车、学习炒菜、学习汽修等等,还有就是学习一门语言,像学习英语、日语、韩语等等。又或者是约束自己的言行,比如约束自己不要熬夜,在 23 点之前必须睡觉;比如为了减肥,约束自己晚上不吃夜宵和高热量的食物等等。

为什么我们 80% 以上的决策都是由系统 1 来完成的?主要是因为系统 1 非常高效,它的决策基本不需要消耗能量。要是在一天 24 小时的时间当中,我们的每一个决定都是要由系统2深思熟虑再决策,那将会是一个巨大的能量消耗,另外,也不利于我们对危险环境的快速反应,人类也无法在早期弱肉强食的环境中存活下来。

02

以上就是心理学家卡尼曼提出的大脑双系统理论,与此同时,脑科学家在研究大脑的过程中,也有很大的进展。周岭在【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一书中提到了「三重大脑」, 所谓的「三重大脑」,就是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

数十亿年前,海洋中出现了单细胞生物,然后慢慢演化成各种鱼类,到了 3.6 亿年前,部分鱼类开始向陆地进军,又演化成了爬行动物,为了适应陆地生活,爬行动物演化出了最初的「本能脑」。 本能脑的结构比较简单,只有一个原始的反射弧,主要是让爬行动物对环境做出快速的本能反应,比如当遇到危险时就会进入战斗状态或者打不过马上逃跑,看到猎物就会捕食等等。所以,本能脑主管本能。

爬行动物 (图片来源:搜狐网)

到了约2亿年前,哺乳动物出现了。爬行动物是冷血动物,对环境很敏感,但哺乳动物可以让体温保持恒定,它们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另外,它们还进化出了情绪。 有了情绪的这个能力加持,哺乳动物在原始社会恶劣的环境中大大提升了生存的几率, 比如兴奋的情绪可以让他们专注于捕猎,恐惧的情绪可以让他们远离危险,愉悦的情绪可以增强同伴间的亲密度等等。 慢慢地,哺乳动物的大脑里就发展出一个独特的情感区域,脑科学家称之为「情绪脑」,情绪脑主管情绪。

约 250 万年前,作为哺乳动物的王者人类出现了,当时的人类在大脑的前额区域进化出了「新皮层」。 这个新皮层大约在 7 万~20 万年前才进化成形,成为一个前所未有,无与伦比的脑区。这个脑区可以让人类产生语言,创造艺术,发展科技,建立文明。脑科学家把这个新的脑区称之为「理智脑」,理智脑主管认知。

从出现的年代来说的话,本能脑有近 3.6 亿年的历史,情绪脑有近 2 亿年的历史,相对来说,理智脑只有短短 250 万年不到的历史。可想而知,本能脑和情绪脑在漫长的进化中占据了主要的决策地位,对大脑的影响大且深,理智脑是新来者,在本能脑和情绪脑面前就显得有些势单力薄了。

03

脑科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相结合来看的话,我们的本能脑和情绪脑属于系统 1,而理智脑则属于系统 2。

很显然,我们的大脑根本不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由各种模块「堆砌」而成的,就像我们的电脑一样,主板(本能脑)是老的,显卡(情绪脑)是旧的,中央处理器(理智脑)是新的,而且还有 2 套操作系统(系统 1 和系统 2),所以它们在一起工作时肯定会出现很多兼容问题。 比如:我们明明知道长期玩手机是不好的,但我们的手和眼睛就是无法从手机上移开,一遍又一遍地刷着短视频,指尖在各种APP之间来回切换;我们明明知道锻炼身体是有益的,心血来潮开了一张健身年卡,但就是买卡的前两天锻炼了一下,后面的363天就没再去过一次。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但就是做不到;为什么我们明明下了很大的决心,但就是无法长期坚持。其实,这些都跟我们的「三重大脑」相关,也跟它们之间的兼容性相关。

我会在认识自我系列后续的文章中继续探讨这些更深入的话题,其中包括:

1. 为什么三重大脑和它们之间的兼容问题是导致我们苦恼和痛苦的根源?

2. 即时满足、急于求成、避难趋易,最终可能一事无成!我究竟该如何战胜自己的天性?等等...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