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信息技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研究丨第S70次香山科学会议学术综述

2024-03-14科学

原文刊载于【中国科学院院刊】2024年第1期「战略与决策研究」,本文为精简改编版

张 超 1 段炜钰2* 陈凯华2 杨晓光3 隆云滔1,2

1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3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当前,以通用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引领新一轮科技发展浪潮,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渗透,对经济与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重塑了国家治理的理念、制度、方式与手段等。以信息技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提升,是抓住时代机遇、适应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的必然选择,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因此,为确保我国在未来世界格局中掌握战略主动,迫切需要从国家战略出发,推动信息技术与国家治理深度融合的顶层设计,更好地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在此背景下,为凝聚学界和实际部门的共识、指导科技工作者协同攻关,2023年12月4—5日,以「信息技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研究」为主题的第S70次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召开,40余位来自法学、信息技术、应急管理与公共政策等多学科领域的学界专家,以及司法部门、应急管理部门等实际部门的专家应邀参会。本次会议聚焦智慧法治、网络治理、数据治理、应急管理4个典型领域,旨在提出信息技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思路和框架,描绘以信息技术赋能典型领域治理现代化的技术发展路径,提出强化信息技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能力提升的战略布局和发展路线。与会专家围绕「信息技术推进司法与数据治理」「信息技术推进应急管理与网络安全」「信息技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技术」3个中心议题,就信息技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4个典型领域的主要进展和成就、问题与挑战进行深入讨论,并凝练相关政策建议。

1 信息技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典型领域的主要进展和成就

智慧法治

1

信息技术通过强化司法流程管控,提升办案质量

当前我国检察机关坚持「一张网」信息化发展模式,使全国四级检察机关、3662个检察院能够在同一个应用系统中,按照一套标准、一套流程、一套数据办理所有检察案件。这一做法将办案规则有效嵌入办案流程,确保检察案件办理严格依法依规,促进实现程序公正。

2

信息技术通过助力智慧法院建设,提升办案效率

各地司法机关在智慧法院建设中通过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AI) 技术应用于类案检索、类案推荐、图谱构建、偏离程度测算等场景,办案效率、办案质量显著提升。

3

信息技术通过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线索发现模式,提升案件解决能力

例如,在2020年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办理过程中,最高检探索利用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的卫星遥感技术,辅助发现案件线索237条,助力实地勘验取证的调查任务顺利完成。

网络治理

1

信息技术提升网络安全治理的精准检测与溯源分析能力

随着跨模态多维语义分析、多模态事理图谱构建等算法模型的发展,相关技术已能够完成对网安事件进行检索溯源、实现对特定事件的监测,从而提升网络安全治理效能。

2

信息技术提升网络舆情治理能力

AI技术与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文本类信息进行深度的自然语言处理。同时,在数据可视化和分析方面,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效工具和平台,能够帮助用户更加直观地理解舆情数据,实现了网络舆情治理的全面化、自动化、科学化、精准化和个性化。

3

信息技术的发展引领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高速增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率达15%。

数据治理

1

技术领先的新型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趋向成熟,数据资源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

1. 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截至2023年9月底,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318.9万个,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58.4%。

2. 信息技术发展赋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数量显著增加,数据供给能力明显提升。

2

信息技术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持续完善

1. 信息技术持续赋能数据交易平台高质量服务与效率提升。例如,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的IDex数据交易系统通过利用隐私计算和区块链技术实现对数据内容的加密处理,将数据要素的计算价值进行了有效地释放和流动。

2.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进数据交易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3年8月,我国已成立48家数据交易机构,2022年度的数据交易额占数据交易机构累计交易额的71.7%。

3

数据治理法律体系逐步完善

【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保障了数据治理的有法可依,推动了数据治理体系构建的进一步完善。

应急管理

1

信息技术赋能多样化的应急管理场景应用,应急管理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实现在关键区域的预警网络广泛覆盖,同时地震预警系统可以通过手机端应用程序 (APP) 发布预警信息;卫星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应急治理中体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救援实战上,实现了信息技术赋能无人机在真实场景中解决通信中断问题的现实应用。在社会动员上,信息技术赋能灾害预警信息的精准触达。

2

应急管理信息化大数据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实现了跨层级、跨地域、跨行业、跨场景的多源异构海量数据协同共享

我国实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地理信息等技术,基本建成了集合1个国家综合库、10个国家行业库、32个省级库互联互通的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库体系。通过应用该数据库体系推进完成了我国在国、省、市、县4级,以及10个行业风险普查调查类、评估类、协调类数据的汇交和共享分发工作。

2 信息技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信息技术供给大大落后于应用场景需求

推进信息技术赋能国家治理的场景亟待拓展,同时面向场景驱动的信息技术供给不足。

1. 数字化场景是连接信息技术与数字化社会发展的纽带,但其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方面的运用还需进一步深入和扩展。

2. 由于现行科研体系与治理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同时推进治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研发具有较大的外部性和非经济性,导致当前我国国家治理各领域的信息技术供给滞后,不能匹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求。

数据安全问题持续涌现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需要鼓励数据开放与流动以打破数据孤岛、实现信息技术在治理过程中的赋能应用,而这势必将带来数据泄露、跨境传输威胁等数据安全问题。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在赋能如智慧法治、应急管理等涉及众多部门数据的领域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将使数字安全问题具备一种动态的复杂性和深度的耦合性,为信息技术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带来巨大挑战。

数据治理面临多方面的新挑战

数据要素是信息技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战略资源,海量数据在给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给数据治理提出了新挑战。具体地,数据的资产估值和定价机制不完善、数据权属及其分配规则不完善、数据跨区域与跨层次协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数据要素价值的全面激发与充分利用。

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

信息技术既是法治的工具也是法治的对象,它不仅能够改进或提供新的治理技术、治理手段和治理模式,同时也会衍生出新的治理问题并重塑治理秩序,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来解决这一秩序困境。面对飞速更迭的新技术与复杂多样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应用场景,信息技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相应法律与制度规则的建立表现出明显的滞后。

3 促进信息技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策建议

夯实数字技术作为信息技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技术底座作用

1

加强面向场景驱动的数字技术攻关与场景适配

收集数字技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多场景数据并进行解析,全面梳理数字技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现状,明确重点领域的数字技术需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试点机制提升数字技术的场景适配度,基于试点经验优化调整数字技术的场景赋能效果,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技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经验。

2

完善软硬件载体的开发利用,夯实数字技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环境

加强推进数字技术发展的操作系统、软件、芯片、平台等软硬件载体的开发利用,对标GitHub软件项目托管平台和Hugging Face开源模型库公司等,完善有利于模型开发、测试和训练的开源全平台,将各类模型的训练环境和应用场景留在国内,为企业技术开发降低成本。

3

强化数字技术人才培养与发展体系

面向国家治理现代化需求,培养兼具数字技术能力与重点领域专业知识的复合型研发人才,加强满足国家治理现代化重点领域现实需求的人才队伍建设。

打通数据壁垒,推动数据要素作为信息技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核心要素的开发利用与开放共享

1

建立统一时空框架的基准底座

统筹推进重点领域的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以大数据、AI、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建设承载多模态数据、多领域业务模型的统一时空框架基准底座,将现实中时间空间逻辑关联的多元数据完整映射入统一时空框架基准底座的数据承载空间与模型运行计算空间。

2

推进多元数据融合与跨层次数据高质量共享

提升数据要素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水平,开发高频需求数据的共享服务接口,建设服务于信息技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全社会共享的大数据平台。同时,在数据共享中注重建立健全数据更新、内容校核和共享交换机制,加强数据质量管理。

3

推动数据要素治理理论的不断完善

在未来的数据要素治理理论研究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将机器学习技术、大模型等技术嵌入数据要素定价模型,建立更符合实际的理论模型,并发展适用于不用时空尺度的多模拟技术方法。

4

加强数据要素治理实践的持续优化

充分考虑数据要素的商品属性与金融属性,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的进程,完善数据交易体系的构建。

进一步推进我国的大模型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求相匹配

1

统筹布局重点方向大模型的发展

在关键领域、关键行业与产业部门对大模型的发展与应用进行战略布局,面向垂直领域、垂直行业与垂直产业部门制定大模型发展纲要,尽快推动大模型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具体应用场景中落地见效。

2

加强智能算法模型的基础研究

加强大维随机矩阵理论、无限维贝叶斯理论、无限维统计学习理论等数学工具的基础研究,补齐算法模型在大模型发展中的短板,提升大模型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应用的基础能力建设。

3

以政产学研合作为抓手,突破真实场景需求匹配壁垒

支持学界与产业界协同的大模型研发模式,以设立联合攻关项目或创新大赛的形式引导学界突破信息壁垒。积极引导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推动芯片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关键技术产业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解决当前大模型无法与真实场景需求匹配的问题,促进形成国家治理政产学研用新生态。

加快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支持数据安全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攻关

1

推动数据安全标准制定与法律法规建立

建立数据分类分级安全治理体系,厘清数据供给、使用、管理的权责义务,落实数据安全主体责任。推动对不同类别和级别的数据建立差异化的管控要求和技术保护策略。加强数据的使用规范与标准建立,保障数据采集、储存、流转、应用等过程中的隐私和安全。依法出台数据安全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地方需要。

2

支持数据安全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攻关

设立数据安全专项和利用相关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加强数据安全理论研究和前沿技术探索。

张 超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创新生态系统、创新发展政策、创新投融资等。

段炜钰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特别研究助理。主要研究领域:创新网络与区域创新。

文章源自: 张超, 段炜钰, 陈凯华, 等. 信息技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研究——第S70次香山科学会议学术综述.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4, 39(1):143-151.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31219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