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利用人工智能搜寻识别 天文学家发现类太阳恒星周围最近最小行星

2024-10-16科学

人类天文学家智能搜寻的新招数,让宇宙探索更上一层楼啦!一群科学家捣鼓出了个高科技的深度学习算法,简直比福尔摩斯还厉害,在茫茫宇宙中找到了5颗超级迷你的行星。这帮小家伙比地球还小,围着和太阳差不多的恒星转悠,转一圈连一天都不到,真是忙得团团转。

这批新发现的"火星表弟"可不得了,它们是目前已知最靠近母恒星的"小不点"。科学家们可兴奋了,这几个小家伙的存在,对研究行星系统的形成和演化可是大有裨益。谁能想到,就这么几颗不起眼的小石头,却能为我们揭示宇宙奥秘提供重要线索呢?

说起来,这次发现还真得感谢人工智能。以前天文学家找行星,那叫一个费劲。现在好了,这个新算法比传统方法快了15倍,准确度也提高不少。这不,一下子就找到5颗新行星,还是那种极其罕见的超短周期行星。要知道,这种行星在类太阳恒星周围出现的概率只有0.5%,比大熊座的北斗七星还稀罕。

这个新算法可有意思了,它结合了GPU相位折叠和卷积神经网络。听起来挺高大上,其实就是让计算机模仿人脑思考,自己学习识别行星信号。科学家们还挺有创意,用计算机生成了200万个假的行星信号来训练这个算法。这么一来,它就能在真实的天文数据中快速找出疑似行星。

这个研究团队可厉害了,他们用这个新算法分析了开普勒太空望远镜2017年公布的数据。结果不得了,一下子发现了5颗新行星!这些小家伙的编号分别是Kepler-158d、Kepler-963c、Kepler-879c、Kepler-1489c和Kepler-2003b。听名字挺普通,但它们可是宇宙中的"稀世珍宝"。

这5颗新发现的行星,有4颗堪称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小的超短周期行星。它们的大小和火星差不多,比地球小多了。而且,它们离自己的恒星特别近,轨道半径还不到恒星半径的5倍。可以想象,这些小家伙在那么近的距离绕着恒星转,得多热啊!

这个发现可不是小打小闹。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位天体物理学家听说这个消息都兴奋坏了。他原以为开普勒望远镜的数据都被翻烂了,不会再有新发现。没想到,科学家们借助人工智能,又从这些老数据中挖出了宝藏。这位教授还特别佩服研究团队的技术水平。

这次研究的负责人葛健可是费了不少心思。他说,这个研究从2015年就开始了。当时AlphaGo刚刚在围棋界大显神威,他就想,能不能把人工智能用到天文研究中来?经过将近10年的努力,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

葛健他们的新算法,就像是给计算机装上了一双"火眼金睛"。它能在海量的天文数据中,快速找出那些微弱的行星信号。要知道,这些信号平常人根本看不出来,但对计算机来说就是小菜一碟。

这个研究可不是闭门造车。葛健他们的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的【皇家天文学会月报】上,引起了同行的广泛关注。这项技术不仅能用来找行星,还能应用到其他天文研究中,帮助科学家们在浩瀚的宇宙中发现更多奥秘。

这次发现的5颗超短周期行星,为科学家们研究行星系统提供了宝贵的样本。虽然目前已知的超短周期行星只有145颗,但每发现一颗,都能为我们理解宇宙增添一份力量。这些小行星的存在,为研究行星系统的演化、行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恒星和行星之间的关系,都提供了重要线索。

人工智能在天文研究中的应用,可以说是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它不仅能帮助我们发现新的天体,还能从已有的数据中挖掘出更多信息。这种技术的进步,让我们离理解宇宙的奥秘又近了一步。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在天文研究领域肯定还会有更多惊喜。也许有一天,我们能借助这些智能工具,发现更多像地球一样宜居的行星,甚至找到外星生命的踪迹。这种可能性,难道不令人兴奋吗?

这项研究成果,无疑是天文学界的一大突破。它不仅展示了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中的巨大潜力,也为我们探索宇宙开辟了新的道路。看来,人类智慧结合人工智能,真是无所不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