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中国在0.22平方公里的荒岛上种下10万棵绿植,产生了三个意外收获

2024-01-18科学

中国南海岛礁地貌类型简单, 多是以 珊瑚、贝屑为主组成的珊瑚沙岛,西沙群岛40个岛礁中有31个珊瑚沙岛,这些岛礁露出海面发育成岛屿要依靠一种叫 造礁珊瑚 的 神奇的生物。

造礁珊瑚通常与虫黄藻共生,这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共生藻类能提高造礁珊瑚分泌碳酸钙骨骼的速度,从而在一代代珊瑚的新老更替中快速形成色彩斑斓的珊瑚礁。

色彩斑斓的珊瑚礁,摄影师@商睿

造礁珊瑚的生长环境较为严苛,需要3.4%-3.5%的海水盐度,常年25-29℃的水温以及充足的阳光,这样的条件我国只有南海能同时满足。

我国南海中央虽是大片深水海域,但隆起的火山岩恰巧为珊瑚提供了浅海环境,造礁珊瑚会在合适的水深处附着在坚硬的火山岩上,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造礁珊瑚会不遗余力地向上「生长」。

中国造礁珊瑚分布区域

造礁珊瑚生长到接近海面时,海浪会打碎造礁珊瑚产生珊瑚碎块,珊瑚碎块堆积在珊瑚礁上,越积越多的珊瑚碎块逐渐露出海面就形成了海中陆地,海浪的进攻帮助造礁珊瑚完成了海中造陆的壮举。

我国最南端的陆地领土琼台礁沙洲就是海浪打碎的 珊瑚碎块被风暴推动堆积起来的,近年来珊瑚的碎块越来越多,小岛也越来越高,已经堆成了一座9米左右的小山,面积也 已经超过3000平方米,为了确保该沙洲不被侵占,琼台礁是我国海警常态巡航最重要的目的地。

琼台礁沙洲卫星图

琼台礁沙洲上的粗大珊瑚碎块

造礁珊瑚要完成海中造陆形成大型岛屿往往需要几百甚至上万年,南海局势紧张时,中国哪等得了那么久,直接模仿造礁珊瑚形成岛屿的过程,用大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将珊瑚礁打碎吹填出最大面积达5.66平方公里的美济岛,美济岛本质也是珊瑚碎屑堆积而成的岛屿,该岛绵延十多公里,现已成为中国南沙「不沉的航空母舰」。

绵延十余公里的美济岛

珊瑚岛的形成要经过漫长的岁月,刚形成的岛屿都是荒芜的流动沙丘,沙丘刚形成时会在海浪的冲击下不断变幻位置或者干脆消失,要面积达到一个临界值才会固定下来形成沙洲,因此珊瑚岛的面积很难长大。

沙洲要进一步产生绿植变成真正的岛屿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首先要面积足够大。长期露出海面的区域能够承接降水,如果面积足够大,就能将可观的淡水储存在地下的珊瑚砂砾中,与周围海水达成某种动态平衡,形成岛屿地下的淡水透镜体,产生这种淡水透镜体才会有绿色植物生长。

淡水淡水透镜体

没有淡水,植物也不会生长,中国南海诸岛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共有300多个岛礁,绝大多数为面积很小的珊瑚礁岛,不可能形成河、湖等地表淡水体系,可能天然拥有的只能是地下淡水资源了,由此可见南海中诞生一个郁郁葱葱的珊瑚岛多么的不易。

珊瑚礁灰砂岛淡水透镜体示意图

有的岛屿即便面积够大也不一定产生绿植,最典型的有西沙的中建岛和西沙洲,中建岛面积达1.2平方公里,因气候恶劣被称为荒岛、火岛、风岛、沙岛,几乎不太可能自然产生植被,只有通过人为干预,1982年中建岛上才种活了第一棵椰子树,通过官兵们长期的不懈努力,现在岛上有了很大一片绿林,营区周围绿树成荫、鸡鸭成群,三防菜地、时蔬常新。

西沙洲是宣德群岛中的第三大岛,面积约0.22平方公里,现在已成长到0.24平方公里,长度也由0.7公里增加到了0.8公里。如此大的面积岛屿上竟没有自然发育出哪怕一颗绿色植被,十多年前还是一片寸草不生的流动白沙,且 西沙洲是由特殊细沙构成,比粗砂更洁白刺目,走在沙洲上,反射的阳光照得眼睛都睁不开。

西沙洲航拍图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只有能够维持人类生存或本身经济生活的岛礁才有权享有专属经济区,而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则是淡水,所以,是否拥有淡水资源就成了岛礁价值的重要体现之一。

西沙洲的面积注定该沙洲地下肯定有淡水,但要真正适合人类居住,还得有绿色植被,在三沙有一种共识,那就是 「树是岛礁的生命」

只是一片流动白沙的西沙洲利用价值有限,将西沙洲变成绿色葱茏的岛屿意义重大,因为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战略要地,对我国有重要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价值,从汉唐时期开始,中国人开创了途经南海的海外交通线路,至明朝,中国进入大航海时期,郑和船队远涉重洋到达波斯湾、红海,非洲的蒙巴萨和南亚的吉里地闷,形成了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绿化西沙洲这样的稀缺岛礁是有重要战略价值的,这样的价值长期在南海捕鱼的渔民深有体会,多年前就有渔民自发在西沙洲上进行零星的绿化,但由于绿化难度太大,没有充足的资金和技术,绿化行动全都以失败告终。

2008年赵述岛渔民在岛中央种下了一片木麻黄树,几年后树木长到三米多高,形成一小片郁郁葱葱的树林,西沙洲绿化第一次取得成功。

西沙洲上的第一片绿色

三沙设市后,政府把绿化西沙洲作为重点工程,2013年西沙洲第一期岛礁绿化行动启动,有政府的大力投入,西沙洲绿化开始取得进展。

没有土就用船从海南本岛运来,没有树苗,也用船运来,最难的是西沙洲礁盘水浅无法行船,只能人拉肩扛,把一袋袋土,一棵棵树运上岸。

2014年为了解决靠人工无法大规模将树苗和泥土运上西沙洲和缺乏淡水的困境,三沙市安排了2000多万元在西沙洲建造了简易码头、海水淡化厂和雨水收集池系统,并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岛礁设备进行专业管护,这极大的加速了岛礁绿化进程。

西沙洲简易码头

2014年7月,西沙洲绿化工程二期启动,穿着蓝色工作服的工人们有的在给树苗浇水,有的忙着在挖树坑,准备继续种植树苗。西沙洲洁白的沙滩上,椰子树、木麻黄、抗风桐……一棵棵、一排排的树苗整齐划一,在海风的吹拂下,迎风摇曳。

「挖好的树坑里要填上海南的土壤、椰子糠和肥料,最后再按一定比例拌上珊瑚沙,这样种植的树苗成活率就非常高。」在不断的摸索中,三沙人总结出了一套很好的岛礁植树方法。加上工人们每天浇水养护,树苗成活率可达到99%,到2016年8月,原树林旁又新增了两大片绿地,全岛都种上了各类树苗。

2016年8月西沙洲航拍图

有了成片的树林和郁郁葱葱的绿色,西沙洲的生态环境迅速改善,密集的木麻黄林下堆积了厚厚的落叶,落叶下的沙层湿润润的。

有了植物的作用,沙子开始细化并逐渐变成含有机质的土壤,许多蔓藤植物开始自然向周边生长,到2017年10月,西沙洲绿化已经初具规模。

2017年10月西沙洲航拍图

树木给岛屿带来的改变是全方位的,除了土壤的改变,还有气候和地表温度的改善,2020年,木麻黄林已经完全成型,林区温度相较于岛上其它位置的温度低了四五度,地表温度的下降则更多。

西沙洲上的木麻黄林

据报道,三沙市先后在西沙洲种植了十多万棵绿植,高大的乔木则有椰子树6000余棵,抗风桐3700余棵,木麻黄8000余棵,全岛绿化面积超过80%,除了原先的绿化区域,岛屿的另一侧大片树林也已经成林,西沙洲从寸草不生的沙岛变成了「海上绿洲」。

2022年西沙洲航拍图

三沙人以驰而不息的精神,久久为功的韧劲,用十年在西沙洲创造了一个绿色奇迹,2023年卫星图显示,西沙洲绿化工程基本完工,岛上不仅种植了生长快速的木麻黄,还种植了近万棵椰子树,航拍图下泛黄的区域你以为没绿化 ,事实上已是几米高的椰树林了。

西沙洲最新卫星图

西沙洲上的椰子树

如今再登西沙洲,昔日的白沙被墨绿的木麻黄,嫩绿的马安藤,深绿的诺尼果还有鲜绿的椰子树取代,沿着林间小路走向树林深处,就能感受生态之岛带来的惬意感受。

中国花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在一个0.22平方公里的珊瑚沙岛上种植了各类绿植10多万棵绿植,沙岛变绿洲后产生了三个意外收获。

一是西沙洲的绿化提升了七连屿的旅游价值。 西沙洲所在的七连屿风景优美,既有郁郁葱葱的丛林岛礁,也有风格独特的沙洲风貌,如南边的南沙洲上,白沙绕岛,似一条白色的缎带浮蓝色的大海上,绿意盎然的灌木丛,郁郁葱葱的羊角树,还有一簇簇红草像地毯一样覆盖在岛中央,美丽得让人窒息。

七连屿航拍图

七连屿一岛一景让人流连忘返,可将游客长时间留住,但西沙洲作为七连屿第二大岛,刺眼高温的珊瑚砂不适合人在上面长期停留,绿化后的西沙洲和赵述岛遥相呼应,旅游开发价值倍增,且三沙人创造绿色奇迹的过程也是一种旅游资源,这将极大提升七连屿的旅游价值。

二是绿化后的西沙洲产生了独特的生态价值。 昔日西沙洲是寸草不生的荒岛,绿化后因生态环境发生质变,各种候鸟成群结队的到来,时而在空中翱翔,时而贴着水面飞掠,为小岛增添了无限生机,海龟也开始在西沙洲筑巢产卵,还有进入繁殖期的大凤头燕鸥、粉红燕鸥和褐翅燕鸥等夏候海鸟也来到西沙洲产卵。

生态改善后到西沙洲产卵的海龟

三是积累了丰富的热带岛礁绿化经验。 西沙洲绿化成功后,林下的空地因阳光温和,成了天然的育苗基地,林业科技人员在这里积累了丰富的沙岛绿化经验。

西沙洲林下育苗基地

西沙洲的经验被很好的用到了南沙人工岛的绿化上,如将枯枝落叶用粉碎机就地粉碎后与沙土混合制成有机肥料,改良土质,同时可作为林下覆盖物,起到了保土、保肥、保水、保温隔热的作用。

南沙吹填造岛后,岛上也是西沙洲一样的珊瑚砂,西沙洲的许多经验都用在了南沙人工岛的绿化上,现我国南沙岛礁早已变身郁郁葱葱的海上绿洲,从这个角度上看,西沙洲俨然成为了南海岛礁绿化实验室。

绿化极佳的南沙第一大岛

七连屿包含十个沙洲和小岛,分别为南沙洲、中沙洲、北沙洲、南岛、中岛、北岛、东新沙洲、西新沙洲、赵述岛、西沙洲。

西沙洲又是七连屿礁盘最平坦,面积广阔,海水最浅的区域,未来七连屿若建设大型人工岛西沙洲就是核心区,这或许才是巨资绿化西沙洲的根本原因。

七连屿礁盘核心区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