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华中科技大学向太空建造突破,为探月建造做准备

2024-03-06科学

引言

人类探月任务的核心目标已从「认识月球」逐渐转变为「认识与利用并重」,月球基地建设成为历史必然。目前,我国正在实施探月工程四期,2028年前后嫦娥8号将开展月球原位资源利用试验,并构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面向月面原位建造的关键结构材料及应用基础研究

2023年11月,由华中科技大学牵头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月面原位建造的关键结构材料及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获批立项(该项目是华科大承担的第二项月面建造相关领域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与包括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东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合作。

该项目围绕「利用月壤制备关键结构材料,开展月面原位建造」这一基础性科学和重大技术难题开展攻关研究,旨在为我国开展月球科研站建设以及月球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支撑,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2月23日,该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顺利召开。此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我校副校长于俊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副处长于笑潇参加本次会议并致辞,项目负责人、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闫春泽教授以及项目组全体骨干成员等5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科发院重大项目办主任裴宇翀主持。

华中科技大学在航空航天方面的贡献

虽然华中科技大学并非传统的航空航天类特色高校,但是学校在航空航天方面却有着重大的贡献,现在中国探月工程四期总设计师于登云院士就是1985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则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校友。

在航空航天的科学研究方面,华科大攻克了航空发动机多方面难题。比如我国最大吨位的4000吨伺服直驱电动螺旋压力机在武汉研制成功,该工业母机现服役于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用于生产先进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零部件。研发单位为武汉新威奇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卸任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后的黄树槐教授创办,他积极主张以自主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

除此之外,被国家商务部列为限制出口技术的世界首台锻铣一体化3D打印数控技术,目前同样在我国的航空航天发动机方面有着重要的运用,而这项技术,同样是由华中科技大学的科研团队——张海鸥团队完成。

结语

由此可见,虽然华中科技大学并非航空航天类特色高校,但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贡献却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在发动机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而这方面一直都是我国亟需突破的部分,属于卡脖子技术。

现在,华中科技大学更进一步,向着太空建造方面突破,为现在及以后的探月建造做准备,如果能够为人类提供适合在月球上生活的建筑,那将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