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新发现 月球很可能来自地球二
原创作者:肖辉一二三 湖南怀化
二、月球从地球出生的可能性分析
现在出来一个难以想象的问题,即地球竟然能生出月球。所谓「生出」是指一个球形天体诞生一个新的球形天体。这可是物理学没有研究过的可能新现象,这可能吗?有必要对这一可能的新现象进行可能性分析。现在来分析地球生出月球的可能性。
1、地球具备出生月球的必要条件
月球部分参数如下:
体积约是地球体积的0.0203倍。即1/49。
质量约是地球质量的0.0123倍,即1/81。
平均直径:3476.28 km,约是地球直径的0.2728倍。即3/11。约大于1/4。
平均密度:3.350×103kg/m3,地球平均密度:5.508×103kg/m³
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卫星情况是,水星和金星没有天然卫星,地球有一颗卫星(月球),火星有2颗卫星,木星有92颗卫星,土星有 82颗卫星,天王星有27个卫星,海王星有14颗卫星。
最大的卫星是木卫三,直径大于水星,质量约为水星的一半。第二大的卫星是土卫六。第三大的是木卫四。木卫四的直径为水星直径的99%。第四大的是木卫一。地球的卫星月球排在第五位。月球也是太阳系内密度第二高的卫星,仅次于木卫一。木卫一距离木星的平均距离约为42万公里。
从上面的参数来看,月球与太阳系中的其它行星的卫星相比,月球的个头确实有点大。但考虑到月球刚出地球时是一个尚未稳定的热球体,初始月球释放大量能量,不断发生火山爆发,岩浆漫流,尚未完全冷却的月球的月壳还没有变厚,这一时期的月球尺寸会比现在小很多,密度也比现在的大;月球参数值没有超出其他卫星参数值,排在第五位;月球的体积只是地球体积的1/49,质量是地球的1/81。由此可知月球具备从地球出生的必要条件。即月球由地球出生有这种可能。
2、太平洋信息显示出月球可能来自地球的痕迹
若假设月球从地球出生,则势必改变地球诸多状况。如:月球突破地壳过程中必定造成地球创伤,产生显而易见「疤痕」;地壳受创,则地球板块会大幅度移动错位,重新塑造地球地形地貌(构造运动);在它所经过的路径上(地球表面)留下痕迹;造成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它轨迹区域的气候变化非常严重;地轴发生转移,纬度发生变化,造成生态环境的改变,生物及人类活动的迁徙;地磁场强度会衰减等。总之,月球的出生对地球造成的影响必定是非常显著的,在各类地球物理现象研究中一定有突变的特征,从而显示出历史的痕迹;并在人类历史上有记忆传承,其形式有可能是口耳相传、神话、传说和史料记载。
月球的出生会给地球留下「疤痕」
月球从地球出生肯定要突破地壳,造成地壳破裂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地震和火山喷发。因此,有必要从地震带和火山分布来分析。这么大个东西势必造成地球板块移动错位,断裂处即是伤痕线,是薄弱环节,会造成经常性的地震和火山喷发,从其分布情况可以找到月球可能出来的位置。
图4 地球表面硬生生缺了一大块
看大洋参数,若月球从地球出生的话,地球比定会出现凹陷,凹陷部分就成了海洋。参考月球大圆面积9.49×106km2,即949万平方千米,将月球置于可能的位置进行分析。
太平洋:是世界第一大洋,南北最长约15900千米,东西最宽约19000千米,总面积为18134.4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体积约为71756万立方千米。
在四大洋中,唯有太平洋最宽阔,最深。月球若从地球出来,会引起周边地壳分离拓宽;势必会引起周边地壳断裂,形成断裂伤痕带;内部地壳及地幔物资少了会有陷落形成盆地。从数据看,太平洋的平均深度最深,范围最广,容量最大。月球出来后,地球「创伤愈合」后定会比其他洋深。太平洋极大而形状怪异,有点像是被扩展后留下的外貌,其周边类似于断裂「伤痕」;太平洋给人第一感觉是地球表面硬生生缺了一大块。因此,太平洋符合月球出生的痕迹,如图4所示。
3、安山岩线和板块下沉带分布显示月球出生的可能区域
安山岩线:是太平洋地貌中最重要的分界线,将中部太平洋盆地较深层的火成镁铁岩及大陆边沿的半沉降火成长英岩分隔开来。喷发安山岩浆的火山只分布在环太平洋周围大陆的边缘和岛屿上,不见于大洋内部,在大洋内部只喷发基性岩浆(又称玄武岩浆),两者界线鲜明,这一界线称为安山岩线。大陆一侧主要分布硅质含量多(>50%) 的钙碱性岩石,如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等。大洋一侧主要分布硅质含量较少(<50%)的碱性岩石,如橄榄玄武岩、粗面岩、拉斑玄武岩。
图5 北太平洋板块下沉属于负压区
由图5可知,在太平洋区域周边安山岩与板块下沉区域雷同,板块下沉区域在内侧,意味着太平洋曾经整体是负压区,是负压区造成整个板块沉降;澳洲东边的安山岩线的太平洋内不见了板块下沉。北部太平洋周边被断陷带所环抱,其内部边线可看成是一个圆形区域,整个图形的南部呈现开口状,类似于板块被撕裂漂移;如果将板块下沉边界向内收缩,可以得到一巨大的圆形断裂下沉区。圆形断裂负压区的形成,说明有球形物体从此区域出离。由此可推测,北太平洋区域是一个巨大的断陷盆地,足够月球出离地球造成的地壳破坏圆形范围,北太平洋极有可能是月球出生的区域。
4、从全球地震带分布看 月球出生的可能区域
全球主要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欧亚、洋脊地震带。地震带基本上在板块交界处,在地震带内震中密集,在带外地震的分布零散,如图6所示。
图6 环太平洋地震带内是巨大断陷盆地
全球约85%的活火山和约80%的地震集中在太平洋地区。这个数据占比非常大,而整个太平洋板块内部则地震区域很少,这个个性化很特别。数据能说明问题,这种全球性的分布不均匀而集中在一个区域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呢?为什么会这样?说明这个区域可能曾发生过什么变故,才造成与其他区域截然不同。
从图6中可以很轻松地发现要点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用红色线条所圈的就是大致环太平洋地震带,该地震带所围区域近乎圆形,因各板块的强度不一样,图6中太平洋中心区的橘红色圆代表月球的实际大小,若月球真的是从北太平洋出生,造成的边缘效应不同而使得北部有两个小尖角,可能是阿留申海沟北边的板块太强大因而呈现有点向内凸出状。但总体就是一个球形物出来造成的现象,南太平洋是个开口状,强烈的显示下面部分是被撕裂开来的,赤道以南撕裂宽度非常巨大。从月球放入该区域的可能位置来看,请注意,这个月球是按现在月球尺寸大小缩小后放入的,暂且安放于图6中所示位置。很明显太平洋符合月球出生的条件,北太平洋内像是新诞生的洋壳,其形状很像是月球出生后造成的图景。
目前环太平洋地震带形成的直接原因解释为地壳运动(板块的挤压与碰撞)造成的,原因是:板块的移动和碰撞。其东部是由于纳斯卡板块和科科斯板块潜没于向西移动的南美洲板块之下;太平洋板块的一部分以及细小的胡安德富卡板块则潜没于北美洲板块之下。向西北移动的太平洋板块的东北部分潜没于阿留申群岛弧之下,较西的部分则潜没于堪察加-千岛群岛弧之下。
对太平洋板块的成因,虽解释成是板块的移动和碰撞造成的,但板块移动和碰撞又是怎么产生的则没有令人满意的解释。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形成呢?
在图6中,很容易发现,太平洋满足月球(橘红色的小圆)出生的几何条件。就几何尺寸来说,数据显示太平洋的面积比月球大圆面积大很多,是它的19倍。当然,我们不能将其他面积计算在内,而应该从太平洋的几何形状来分析月球可能出现的位置区域,也不能用在一个固体大球上掏一个月球大小的洞来简单分析,月球从地球内部出来,势必挤破并掀翻太平洋板块的地壳,使得其周边的地壳尽力向四周分开,太平洋地震带的南边开口很大就是有力的证明。地壳不是泥团,是板块构造,月球的出生会造成太平洋板块破碎,并使其周边板块外移,从而形成了现在看到的模样。
事实上,我们是不能从平面图来看问题的,平面地图展示的不是真实的情况,这是应该注意的。用一个按月球尺寸一样大小的小球附着在地球仪上来分析,会轻松找到答案。月球极有可能从太平洋这个区域「生出来」; 环太平洋地震带就是月球出生造成的创伤带,月球的出生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形成的原因。
综上所述,北太平洋满足月球出生的必要条件;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形成很可能是「月球出生」造成的地壳断裂创伤的边缘效应。所以,月球很可能是从北太平洋出生的。
2024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