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闽人智慧丨揭秘!福建人和海洋岛民快速「接头」的暗语

2024-08-31科学

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一群黝黑精壮的岛民正忙着修补渔网。突然,远处驶来一艘陌生的船只。岛民们紧张地盯着那艘船,不知是敌是友。船上走下一个长相有些不同的男子,他指着自己的脚,说了声"ka"。岛民们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欢呼声。这个看似简单的单音节词,竟成了跨越千年的密码,拉近了远隔重洋的陌生人。

【他们从哪里来】

咱们先说说这群神奇的"海上漂流者"。

几千年前,在中国东南沿海,住着一群喜欢"折腾"的先民。他们不安分,总想往外跑。但那时候可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坐飞机几个小时就能到达地球另一端。这群人就琢磨着:怎么才能走得更远?

于是乎,他们开始琢磨起了造船技术。你别看他们那时候还是原始社会,可动手能力杠杠的。他们发明了一种叫"石锛"的工具,用这玩意儿就能把大树砍倒,再掏空树干,做成简陋的独木舟。

就这样,这群胆大包天的先民,驾着小破船就敢往大海里闯。他们顺着洋流和季风,一路漂啊漂,先是到了台湾,然后是菲律宾,再往东往南,一路飘到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大大小小岛屿上。

这群人就是咱们今天要聊的主角南岛语族。

【为啥叫南岛语族】

你可能会问:这名字怎么听着怪怪的?

其实吧,这名字还真有点来头。这群人散布在南太平洋的众多岛屿上,他们说的语言虽然五花八门,但仔细一听,诶?好像都有点相似。语言学家们就给这些语言起了个统称南岛语。

于是乎,这群说南岛语的人,就被称为"南岛语族"了。简单粗暴,但挺实在。

这个族群可不得了,人口多达4亿。分布范围之广,都能绕地球一圈了。北边到美国夏威夷,南边到新西兰,西边到马达加斯加,东边到复活节岛。啧啧,这活动范围,够大的。

【探秘平潭岛】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好奇:这群人到底是从哪儿出发的?

的研究表明,很可能是从中国东南沿海,特别是福建一带开始的。而在福建平潭岛上,有个叫"壳丘头"的地方,成了研究这个问题的关键区域。

就在前几天,平潭壳丘头遗址群还入选了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地方可了不得,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一堆宝贝,能帮咱们了解南岛语族先民的生活。

【吃货祖先的精致生活】

咱们的祖先也是吃货,而且还挺讲究。

在壳丘头遗址群,考古学家发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骨头,有龟、鸟、水牛、鹿,甚至还有海豚。看来,这些先民的菜单可是相当丰富。

不仅如此,他们还特别喜欢吃贝类。泥蚶、牡蛎、丽文蛤,这些贝类都是他们的最爱。有意思的是,他们还挺会挑,专门挑2到4岁的文蛤吃,因为这个年龄的文蛤肉质最好。这些远古吃货,眼光可真毒辣。

吃得好,还得有好工具。考古学家在遗址里发现了各种陶器,有锅有碗的,一应俱全。特别有意思的是,他们发明了一种可以拆卸的锅,用起来方便,还好收纳。这么看来,咱们的祖先还挺会过日子的。

除了海鲜,他们还种庄稼。考古学家在遗址里发现了水稻、粟、黍的痕迹。这可是目前在中国东南沿海岛屿上发现的最早的水稻遗存。看来,咱们的祖先不仅会打渔,还会种田,生活技能满分啊。

【最早的"海景房"】

说完吃,咱们再来聊聊住。

这些先民可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就住下。他们喜欢住在海边的山坡上,这种选址,现在看来就是高档海景房啊。

在西营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两处房屋遗址。这些房子是圆形的,上下两层,下面像吊脚楼,上面用茅草围起来住人。这种房子现在在海南还能看到,看来是祖传的建筑风格。

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的聚落越来越大,分工也越来越明确。到了距今4000到3200年前的时候,他们的聚落已经很有规模了,有专门的仪式区、公共活动区和生活区。这说明,他们的社会组织已经相当发达了。

【远航的秘密武器】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问:他们是怎么横渡大洋的?

关键就在于一种叫"石锛"的工具。这玩意儿看着不起眼,却是制作独木舟的利器。有了它,先民们就能把大树砍倒,掏空树干,做成简陋但结实的独木舟。

就是靠着这种小船,他们才能在茫茫大海中穿梭,最终到达遥远的岛屿。

为了证明这种航海方式是可行的,2010年,6名南岛语族的后人还做了一次"寻根之旅"。他们从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出发,驾驶仿古独木舟,用了116天,终于抵达了平潭壳丘头遗址。这次壮举,进一步证明了咱们祖先的航海能力。

现在,每当我们看到太平洋上星罗棋布的岛屿,或者听到夏威夷的草裙舞,都应该想到:这些都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些勇敢的先民,用简陋的工具和无畏的勇气,在茫茫大海上开辟了一条文明之路。

今天,当我们坐着豪华邮轮或飞机轻松往返于这些岛屿之间时,不妨想想几千年前的那些冒险者。他们,不正是人类探索精神的生动写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