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我国5棵「国宝级古树」,全部都有5000多岁?还都同在一个省!

2024-07-21科学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我国的广袤大地上, 有五位与中华文明同龄的「古树老人」, 它们静静伫立, 见证了华夏文明五千年 的风雨变迁

令人惊叹的是,这些堪称「国宝级」文物的古树不仅树龄超过5000年,竟然还 全部生长于黄土高原上的陕西省 !

陕西古树的传奇故事

2022年,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揭晓,其中,陕西省表现十分抢眼。正是这块被黄土镌刻的土地上, 扎根着令人叹为观止的72.73万株古树 ,居全国第二位 。

桥山古柏群

不仅如此, 全国树龄最久的五株「国宝级」古树——黄陵县的黄帝手植柏、保生柏、老君柏,白水县的仓颉手植柏,以及洛南县的洛南古柏, 更是全部坐落于此!

五千龄古树繁茂,五千年历久弥新。这些古树究竟是如何在这片黄土高原上生根发芽,历经沧海桑田,依旧屹立不倒的?它们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位于黄陵县桥山之巅的轩辕庙中,矗立着一株苍劲挺拔、枝繁叶茂的古柏。相传,这株柏树是由轩辕黄帝亲手栽植的,因此后世称之为 黄帝手植柏

如今,古柏高达19.4米,这株柏树最粗的部分在地下, 周长11.6米 。在当地,有一句民谚:「七搂八揸半,圪里圪垯不上算。」意思是说 七个人手拉手,都不能将此柏围抱。

黄帝手植柏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黄帝崩,葬桥山。」

据传,这株柏树正是 黄帝为了纪念自己的功绩而亲手栽种 ,现代的科研人员利用科技证明,古柏已经有5000岁了。

1998年,中华名树公选养护委员会将此树评为中华百棵名树之首,誉之为 「世界柏树之冠」

同样位于黄陵县,在黄帝手植柏不远处的元代保生宫火毁后的遗址上,生长着另一株具有5000年树龄的古柏—— 保生柏

保生宫曾是古代香火旺盛的地方,然而,在元朝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当时的皇帝也孙铁木耳收到了一份来自陕西中部县(现今的黄陵)的住持的报告。报告中称, 保生宫着火,轩辕黄帝庙也被坏人破坏。

树高15.5米,地围9.1米,平均冠幅12.1米

泰定皇帝看到这份报告后更是怒火中烧,立刻召集文武百官上殿,并下旨道:「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无论是哪一个民族,都应该尊敬和保护我们的始祖陵墓。如今有坏人竟敢放火烧宫殿,破坏陵庙,实在是不可饶恕!」。

泰定皇帝

这道用蒙古语写成的圣旨,其实就是一道严厉保护黄帝庙的法令,它被快马加鞭,日夜不停地送往陕西中部县。 法令明确规定,不允许破坏黄帝庙的建筑设施,禁止砍伐周围的树林。

禁伐黄帝陵树木圣旨碑文

如今,这道圣旨的碑文已经保存了六百九十七年,依然保存在黄帝庙的碑廊里—— 这也是中华民族在六百多年前颁布的第一份保护黄帝陵的法令 。相信正是因为这个法令的开启,奠定了黄帝陵乃至整个陕西省如今古树繁茂的坚实基础!

保生宫在大火中化为灰烬,唯有这棵古柏幸存下来,成为唯一的「幸存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当地人称其为「保生柏」,意在赞美它顽强的生命力和不畏烈火的精神。如今,保生柏斑驳的树皮和遒劲的枝干仍在讲述着岁月的沧桑。

保生柏

在位于轩辕庙30公里外的葫芦河畔,传说汉武帝刘彻北征朔方凯旋而归后,祭祀轩辕黄帝,并前往老君神庙祭拜,于庙前亲手植柏,以此铭志,赐名「 老君柏 」。

这株古柏在风雨中历经千年,如今树高18.5米,直径3.5米,树干苍劲有力,枝叶茂密如盖。老君柏因其独特的形态和历史背景,也成为了 道教文化的重要象征

老君柏

在渭南市白水县的仓颉庙内,有一株高逾16米、腰围7.8米、根围9.9米、树龄5000年的古柏,相传为仓颉所种,后世称之为「 仓颉手植柏 」。传说中, 仓颉创造了象形文字, 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仓颉手植柏

而在秦岭南麓的洛南县,那里也有一株5000年树龄的古柏。根据记载,仓颉生于白水,造字洛南,这株柏树正是他在洛南任职时所植,被称为「 洛南古柏 」。这两棵古柏不仅是自然的奇迹,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洛南古柏

为什么能活这么久?

在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出来之后, 有很多人质疑这些古树的真伪 。毕竟,5000年的岁月对于一个生物来说是何等漫长的时光!而这些古柏真的能活五千年之久吗?

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科研人员又是如何测量树龄的呢?

其实,古柏的千年树龄并非凭空捏造,而是经过严谨的科学测量。通常情况下,树龄测定可以通过 年轮分析或是同位素测年法

年轮计数是一种常见的方法,类似于为树做「时间标记」。树木的年轮记录了每年生长季节的变化,通过观察这些年轮的数量和厚度,可以推断出树木的年龄。

但对于极为古老的树木来说,年轮已经非常微弱,树干中空和取样的难度可能会使这种方法的可靠性大大降低。更艰难的是,科研人员不愿为了检测,对这些「国宝级」的古树造成物理伤害。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科研人员就会使用 同位素测年法 等更为精确的方法。通过分析树木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含量,可以推断出树木生长的时间跨度。这些综合而来的数据,能够帮助科学家们更准确地测定这些古树的年龄。

热电离型质谱计

不仅如此,虽然这些「理科数据」已经足以支撑5000年的结论,但科学家们还会继续从「文科角度」入手,通过搜集 文献资料、历史传说和民间访谈的信息 ,结合地方志、族谱、历史名人游记等文献,综合判断这些「活化石」的年龄。

这种方法虽然不如直接测定准确,但在实际操作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古仓圣像

不知你发现了没?这些活了五千年之久的古树均为侧柏,俗话说「千年松,万年柏」,柏 树自古以来就是寿数悠长的树木, 故有「吉祥树」之称。

这主要得益于它们的顽强生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柏树本身具有独特的生理结构和防御机制,不仅能够克服极端气候条件,还能够抵御病虫害和机械损伤。

侧柏叶片窄细,末端为种子球果

此外,这些古柏大多生长在相对稳定的野外环境中,较少受到人为干扰。同时,古柏多为历史名人亲手栽种,出于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意义,它们被视为神圣的象征,大都得到了古今政府和当地人民的悉心照料与保护,从而能够延续五千年的生命力,成为「国宝级」的文物。

老君柏还被人视为「神树」

走出陕西飞往太空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古树,我国采用了多种先进技术。早在1996年,黄帝陵管理局就引入了当时内地首创的山体森林消防工程,为古树提供了可靠的防火保障。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他们又应用了 红外摄像、热成像 等先进技术,对古树进行全方位监测和保护。

秦岭林区森林防火扑救演练

不仅如此,他们还制定了针对每棵古树的「个性化保护方案」,实施 树体修复、病虫害综合治理、水气肥管理 等措施,促使古树的生长势得到较快恢复。

通过雷达技术在2017年和2023年对黄帝手植柏进行了健康检测,数据显示,古柏根系密度和树冠茂密程度明显增加,生命力得到了有效维护和提升。

一树一策

值得一提的是,黄帝手植柏和仓颉手植柏的种子分别于2016年和2020年被 送入太空进行太空育种实验。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利用太空环境的特殊条件,对种子进行基因变异研究,增强其抗逆性,延续古树的基因。

乘坐过天宫二号的种子,如今作为珍贵的展品回到了黄帝陵景区

为了进一步保护好黄帝手植柏这一珍贵遗产,陕西省还于2013年启动了黄帝手植柏克隆扩繁保护工程。通过 克隆技术, 他们培育出与黄帝手植柏遗传品质、基因完全相同的再生植株。

2018年4月, 陕西省还向广西捐赠了3株黄帝手植柏扩繁苗, 这些苗木经过南宁园博园的精心养护,如今已经长势良好,平均株高已达3.2米!

三株黄帝手植柏克隆苗

古树存在的意义

无论是这五株5000年的古树,还是更多生存了千百年的古树名木,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树庞大的树冠和深厚的根系,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和生存空间 。例如,树洞、树皮缝隙等处,成为鸟类、昆虫和小型哺乳动物的理想栖息地。古树下的土壤和枯枝落叶,则为微生物和植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繁殖场所。

而古树自身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 维护生态平衡 的作用。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空气质量。

同时,古树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稳定性。此外,古树还通过自身的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

贵州龙里县的香樟古树群(摄影:杨正凯)

不仅如此,古树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和稳定的生长过程,更是 研究气候变化的宝贵资源 。通过对古树年轮的分析,科学家可以获得数千年来气候变化的数据,了解历史时期的气候状况和环境变迁。这对于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山西晋祠的1500年树龄的槐树(摄影:张树民)

陕西省的这五株5000年古树,是自然与历史的奇迹。它们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故事,还通过科学保护焕发出新的生机。通过现代科技的助力, 这些古树将继续见证中华文明的辉煌,为后世留下宝贵的自然遗产。

信息来源

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公布 全国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 中国绿色时报

黄帝陵轩辕庙黄帝手植柏守望中华文明五千年 公祭轩辕黄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