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2023新增院士 | 同济童小华院士:甘于长年坐冷板凳,一心埋头做学问

2024-01-22科学

图说:童小华 采访对象供图

6年前,身为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童小华,领衔完成的「航天重大工程的遥感空间信息可信度理论与关键技术」项目获颁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为当年上海地区唯一的一等奖。那时,他几乎「躲」开了所有媒体的镜头。昨天,当他获得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人们同样找不到他。而熟悉他的同行则一点都不感到意外,因为「童教授素来很低调」。

朴素、沉稳、内敛……和生活中的童小华性格形成对比的,恰是他在学术思维上的活跃与机敏。「童小华老师是同济人的优秀代表,甘于长年坐冷板凳,一心埋头做学问。」校党委书记杨贤金说。如今,童小华又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的殊荣。

历史定格在了这一刻:在距离月球表面100米处,「嫦娥三号」着陆器悬停,基于多波束激光三维成像,在不足一秒时间内即扫描获取月球表面地形影像,从而保障「嫦娥三号」成功避开月球表面的石头、坑洼等障碍物,在平坦地形处安全着陆。而为此关键任务中「着陆避障激光系统极短成像时间下实现量测级探测精度」提供可信度理论方法支撑的,正是童小华团队。

童小华是同济培养的院士,在同济大学接连读完本、硕、博,毕业后留校。「从学生时起,他就一直是最勤奋、最用功的那一个」,程效军教授曾是童小华大学4年的班主任,可以说是看着他一步步奋斗、成长的。程老师介绍说,当时工作非常好找,同学们本科毕业大多去房地产公司就业,唯有童小华选择保研,安守书斋。

从读博时起,童小华就开始瞄准「空间数据的精度」这一国际前沿方向,20年来一直潜心深耕这一研究领域,从数据的精度误差,到数据的不确定性,再到数据的可信度,在相关理论与技术方面不断获得发展和进步。他带领团队成功探索出了一套测绘遥感地理空间数据质量控制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并将它们从地面上的应用扩展到我国的航天事业。

创新的基础在于人才。童小华将「教书育人」视为自己为师之天职,对「人才培养」格外顶真:每周课题组的学术例会雷打不动。他坚持为本科生上课,均为全英文课。他不轻易调课,为不影响正常授课,他经常乘头班航班外出参加学术活动,赶最晚一班航班返沪。

学生们说:「童老师是实干家,是一步步踏踏实实做出来的。」「他本来就很聪明、有天赋,偏偏他还比别人更努力。」 「老师既能把握研究的大方向,对治学的细节方面又十分严谨,还特别富有科研的抱负与激情。」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