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山东高速|我们这一年 创新的力量

2024-01-19科学

承担60项省部级以上研发计划,40余项科技成果获评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8项科技成果荣获省部级奖项,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2023年,山东高速集团交出了亮眼的创新成绩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集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夯实创新基础 提升创新能力

2023年,集团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加快创新载体建设,不断夯实创新发展基础,创新的步伐越走越扎实。

科研投入是提高创新能力基本前提和保证,集团持续加大创新投入,2023年,集团科研投入再创新高,投入经费超过50亿元,投入强度超过2%,居省属企业前列。

在集团全寿命周期BIM技术应用研发中心,科研人员正忙着工程数字化智能设计平台的研发。近年来,集团累计为研发中心投入科研经费8000余万元。科研人员感受最深的,除了充足的经费保障,还有日趋完善的经费使用机制,让大家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研发工作中。2023年,集团下放经费调整管理权限,赋予研发中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在总预算范围内,研发过程中所需列支的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等发生变化时,研发中心可自行调整预算后直接实施,有效解决了科学研究路径不确定和经费管理具体化之间的矛盾。一年间,研发中心已完成「基于BIM+GIS的公路基础设施自动化健康安全监测及预警平台关键技术研究」「数字孪生公路关键技术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及以上水平。

全寿命周期BIM技术应用研发中心研发出先进的智慧建设协同管理平台

科技型企业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生力军」。集团加快科技型企业培育,通过建立培育库、提供全程指导服务、争取各类支持政策等方式,实现科技型企业数量和发展质量双提升。

在集团旗下的铁建装备公司,智能生产工厂里每10分钟就有一块CRTSⅢ型轨道板下线,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山东通维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运维平台实现了对高速公路上20余万台(套)机电设备的实时监控、故障识别、智能告警、远程维修以及自动派单。因为创新能力强、核心技术领先等,2023年,这两家公司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收获,还不止于此。2023年,集团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瞪羚企业2家和省专精特新企业10家。目前,已培育各类科技型企业86家,初步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协同发展的创新矩阵,成为提升集团自主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强劲引擎。

CRTSIII型高铁轨道板智能工厂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集团积极对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整合资源,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2023年3月,集团参与组建的「车路一体智能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成为我国道路交通运输领域首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全年集团新增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6家,累计达到79家,有效推动了创新要素的汇聚、关键技术的突破和科研成果的转化。

凝聚创新合力助推创新加速

浩浩黄河,滚滚波涛。沿着建成不久的济南绕城高速二环线西环段行至长清、齐河交界处,一座现代化的大桥飞跨如虹,往来车辆川流不息。

黄河上建桥,实属不易。受特殊地理环境限制,黄河下游不通航,且大桥钢箱梁不等高,无法采用常规的钢箱梁顶推法施工。集团联合济南大学等高校,研发出梁底悬挂运梁技术以及配套的机电液一体化智能运梁成套装备,「以机代人」,有效解决了非通航水域变截面钢箱梁安装施工技术难题,缩短了施工周期,提升了工程品质。

济南绕城高速二环线西环段黄河特大桥

创新,既要立足于「内」,也要着眼于「外」。为了引智借脑,集团持续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推进技术联合攻关、成果联合转化,将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企业创新发展优势。

产学研合作中,集团还积极实施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度,解决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难题。

建设中的临沂至滕州高速公路隧道占比高,因地质原因,传统的施工方式难以有效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和质量。为此,集团向各大高校张榜求贤,广发「英雄帖」。山东大学李利平教授团队凭借其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对项目工程难题的深刻剖析、针对性解决方案成功揭榜。揭榜以来,这个团队研发出「智能装备研发+智能施工技术+智能感知管控」成套体系,取得了50余项阶段性重大技术成果和高水平科研成果,有效解决临沂至滕州高速公路隧道建设中地表塌陷风险大、掉块垮塌难防控、既有工法效率低、智能管控难实现等难题,实现了隧道安全智能建造。

临沂至滕州高速公路多条隧道正在加快建设中

像这样以「揭榜挂帅」方式为工程建设提质增效的项目,仅集团旗下的建设管理集团一家单位,2023年就已实施21个,项目建设中的「堵点」「难点」得以打通,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持续开展的产学研合作,为提升集团产业竞争力夯实了基础。在沾临黄河特大桥建设中,集团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合作,研发出超高性能混凝土桥面板,使得钢混组合桥梁上部结构自重减少约40%的同时,缩短顶推施工周期20%,有效解决了钢桥面板疲劳开裂问题。看准了这一产品的性能优势和市场潜力,集团目前已将其推广应用到省内多个道路项目中,截至目前,这一产品已创造经济效益约1亿元。

2023年,通过产学研合作等方式,集团200余项科研成果实现了转化,由科技创新增加的营业收入达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