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滇池的秘密:「臭水湖」净化30年,四条鱼扛起「保水」大旗?

2024-07-16科学

导语

「臭水湖」的美誉一时无两,在远古年代,这片湖泊还是「滇中海」,可是如今它的形象却一天比一天差,滇池的水质问题一直以来都不容忽视,眼看着昆明市越来越美丽,就是这一块担子始终没能好好背起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滇池的水质如此糟糕呢?

而且滇池的水质虽然一直不好,但是却有着十分惊人的鱼产力,甚至还有人直呼,这里的鱼产力完全可以和洞庭湖相提并论,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滇池的水质问题还一直得不到好的改善呢?

而滇池的水质又为何会如此神奇的鱼产力呢?

滇池为何变「臭水湖」?

「臭水湖」这个名字一出现,就可以知道滇池的水质问题是有多严重了,而它之所以会变成如今这个模样,都是因为自然地势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的。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滇池连接着滇中大地的五个水系,这就注定了它一出生就是个富营养的水库,其实世界上大部分的水库都是富养分的,但是为什么能有这么多的富养分呢?

这还得感谢黄河的滋养,黄河在这一块土地上的沉淀物一直是当地农民最好的肥料,虽然它的泥沙多,但是这些泥沙却是最为细腻的,不仅肥沃了土地,还富饶了各种生物。

而滇池就承载了黄河中这些泥沙,它的水深和宽度都是最大的,这样的地势让滇池几乎可以和海相媲美,而且它的平均水深有了「臭水湖」这个名字之后,可以说滇池的水质一天比一天差,直到现在的滇池可是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之后,才慢慢的好转过来。

在滇池的四周修建了一个又一个的工业园之后,导致滇池的水质直线下滑,因为这样的环境,鱼类真的很难在污水中生存,更不用说繁衍了,而滇池的水质偏碱性的特点,对于水中的鱼类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再加上滇池的水质问题始终没有好的治理措施,越来越严重的蓝藻让水中的氧气一天比一天少,这样的环境,也就注定了水中的鱼类越来越少,即使有一些能够存活下来,但是也是体型更小、生长周期更长的品种。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越来越少的鱼类,也就越来越容易死亡,即使是有人专门养护滇池的鱼类,但是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让滇池的鱼类数量翻番。

四条「大龙」,三把「保护伞」。

在2014年的时候,滇池的鱼类数量终于有了一个小小的爆发,一天之内,就有200万多斤的鱼儿出现在渔民的网中,这个数字简直是让人瞠目结舌!

这么多的鱼儿,不得不让人感叹滇池的鱼产力可真是太惊人了,而这次的「爆发」也让大家看到了滇池保护鱼类的一线希望,那么滇池到底一共有多少的鱼类呢?

如果说滇池的水质一直不好的话,那么滇池的鱼类资源却是相当丰富的,根据专家的考证,滇池一共有鱼类132种,其中18种是珍稀的「国宝」级鱼类资源。

只要是云南一带的人,绝对对滇池的「四大龙王」耳熟能详,它们分别是鲁氏大口鱼、滇鲶、滇鳅、鲫鱼,这些鱼类每一种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绝活儿」。

首先是鲁氏大口鱼,这种鱼是专门吃蓝藻的,而且吃掉蓝藻之后,还能够将其转化为鱼肉,所以在滇池中,它可以说是非常受欢迎的「清洁大将」,而且还有着非常珍贵的鱼卵资源。

再说说滇鲶,这种鱼类在滇池中的数量是最多的,而且它的营养价值也是非常高的,这样的鱼类在云南一带也是非常受欢迎的食材。

而滇鳅的营养价值一直以来都不是很高,但是它却更加神奇,因为滇鳅居然还有鲜明的「生物钟」,每年的10月份,滇鳅都会成群结队的往滇中海的部分水域游动。

这样的行为让人们可以很准确的判断到什么时候该下网捕捞滇鳅,而鲫鱼的优点就是它的「功力」非常厉害,它可以说是滇池中的「守护神」,只要鲫鱼还在滇池中,这里的蓝藻数量就不会爆发。

而且鲫鱼还有一个非常厉害的本领,就是它可以吃掉滇池中的螺蛳,这种螺蛳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污染源」,只要它一出现,就代表着滇池的水质又要下降。

如果没有螺蛳,滇池的水质还可以再好一点,再好一点,那么滇池的水质好了,就会有更多的蓝藻,蓝藻带来的「不良后果」就是氧气的减少,恶性循环,这就会导致更多的鱼类死亡。

所以对于滇池来说,如果没有螺蛳,鲫鱼就是非常重要的「保护伞」,那么滇池为了让水质越来越好,就是为了让鱼类数量越来越多,那么滇池到底可以做些什么?

滇池的「大脑」。

如果说滇池的「四大龙王」是它的肌体,那么滇池的「大脑」是什么呢?

实际上,在2013年的时候,滇池就曾动用过「大脑」来保护自己,滇池的聘请费用可不低,高达2400万的价格,最终谁来了呢?

就是江苏的「白鲟」们,江苏的白鲟在江苏的河中是神一般的存在,但是它们却没想到自己会被滇池「招安」。

在2013年的时候,滇池的水质问题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大问题」,而滇池的鱼类数量也是一直在不断的减少,为了让滇池的水质得到起码的改善,专家们决定的引进一些外地的鱼种。

而专家们的目光就盯上了江苏的白鲟,因为白鲟不仅有着非常惊人的鱼产力,而且还有着非常不错的营养价值,所以专家们决定大手一挥,引进1000尾的白鲟来到滇池。

要是说滇池的「四大龙王」是它的肌体,那么这1000尾的白鲟就是它的「大脑」了,这1000尾的白鲟能够帮助滇池更好的控制蓝藻的数量,也就意味着能够保证水质的提升。

但是这1000尾的白鲟也并不是滇池中唯一的「大脑」,还有一些可以「扛大梁」的鱼类存在,比如说鲤鱼、草鱼等,这些鱼类虽然无法像白鲟一样吃蓝藻,但是却能够牺牲自我,吃掉更多的螺蛳。

这样一来,就可以更有效的保护滇池的水资源,所以说滇池的鱼类资源虽然很丰富,但是科学的养护才是让滇池的水质变得越来越好的关键。

结语

滇池的水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而鱼类资源的保护也是让滇池变好的一个关键,未来的滇池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不光是因为大家的共同努力,更是因为有着「四大龙王」和「大脑」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