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心归处 是相山——故乡行

2024-01-27科学

心归处 是相山

一一故乡行

作者:吴景勤

如果把中国两弹一艇的成功和核电站的耸立比作一部雄浑的交响乐,那么核地质就是其中最具光彩的第一乐章。而在谱写这最具光彩的第一乐章中,核工业二六一大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一 央视专题片【金色地平线】解说词

时过境迁,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由于国家的需要,发展的要求,曾经探明过中国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一一江西抚州相山铀矿田、坐落在江西崇仁乐安二县交界之处的全国地质勘查功勋队一一核工业华东地质勘探局261大队集体搬迁后,留下大队老基地一座空城,默默见证着大队过往的辉煌。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是「地质之魂」,是他们建功立业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曾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铀矿地质工作者,为了寻找铀矿资源,发扬吃苦耐劳、勇创一流的拼搏精神,以顽强的毅力、朴实的作风,征服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丰硕的地质成果,打造成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的国家功勋地质大队。

如今铅华洗尽 ,她饱含着261大队一代甚至几代人挥之不去的情愫,倾注了261队人的奋斗与奉献、自信与自豪、情结与留恋,也难免有几份不舍与无奈。

三年前,当我再次踏上 这片曾经挥洒过我全部青春的热土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这次怀旧之旅,虽然心中依然有些惆怅,但与几年前的那种激动伤感有所淡化平复,时间似乎抚平了年近古稀老人的情感褶皱,但依旧心怀对261故土家园的那份深深的向往和眷恋,挥之不去。回家的感觉油然而生,记忆的闸门瞬间随之打开。现应同仁的要求,将当时的手记与拍摄的照片编写成文,以飨老友对261故土家园的那份深深的向往与眷恋。

我乘坐的汽车径直穿过 一坡之隔的公溪镇古城核工业721矿矿部,来到乐安新居,下车后,沿着这条绿树掩映熟悉的马路前行,便进入了我的第二故乡一一二六一大队老基地,一队人习惯称其为「老队部」。

进入老队部,首先映入眼帘 的是一排鲜红的大字:"艰苦创业 献身地质 勇于拼搏 开拓创新",这是经过半个多世纪凝聚的261精神,更是时代对261人的召唤!目睹这清新醒目的标语,我能感受到这块热土依然热气蒸腾,欣欣向荣!

是的,现如今「故乡」 已成为了核地质科技文化园。多年来,大队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坚持把文化作为立队之基、发展之魂,不断丰富核地质文化内涵、将老基地精心打造成核地质科技文化园。通过丰富翔实的史料,向人们提供了一个充分了解中国核地质文化特别是相山核地质文化的平台,发挥了爱国主义、军工文化、核地质精神和核科普知识的教育作用。全国各地到这里来参观学习的人长年络绎不绝。

红色标语前是美丽的「孙勤湖」。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为了美化环境,大队组织职工家属学生一齐上阵,手挖肩挑,在一片荒地上,挖出了一片占地面积十六亩的美丽的人工湖, 职工们亲切地称其为「孙勤湖」(孙勤时任大队长)。环湖徜徉,当年人工湖开挖时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恍若就在眼前 。

彼时,湖畔绿树成荫, 微风吹拂,垂柳随风摇曳;湖中九曲桥曲直婉蜒,湖水碧波荡漾,小鸟啾啾,小船悠悠,美丽的人工湖虽小,但成为职工家属们难得的观景休闲的胜地。

那年中秋节的晚饭后, 我们一家四口散步至秀色多姿的人工湖的湖心亭,但见皓月当空,「一色湖光万顷秋」,一对对情侣在这如诗如画的湖畔赏月散步,那情那景,记忆犹新。

如今湖水已经干涸, 裸露出斑驳的桥墩支架,湖底沉积的泥土上长满了青草,这是岁月留下的痕迹,触景生情,难免有几份酸楚,但在我心中,人工湖依然迷人。

继续前行,远远地就能看到 「地质勘查功勋队」纪念碑矗立在青松翠竹之中。驻足功勋碑前,令人肃然起敬!

功勋碑体由相山的一整块 花岗岩石镶嵌而成,原二机部部长刘杰亲笔题名。纪念碑空间带着浓浓的仪式意味和荣誉感,她承载着半个多世纪,261大队几代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光辉历程,为我国核工业的发展作出的不朽贡献。

久久凝视碑文,心潮澎拜, 261队的过往在我面前鲜活了起来。时光荏苒,人们常因时间而感怀,不仅因为时光是忠实的见证者,更因它是伟大的书写者。261队人60多年众志成城,励精图治,砥砺奋进,完成了一篇篇激动人心的精彩篇章,谱写了一曲曲经久不息的华美乐章。

抚今追昔,岁月不老,初心不变。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历史给我们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今天,回顾奋斗的历程,就是要让我们握住历史的接力棒,新一代地质人传承精神、继续奋斗。

功勋碑四周散放着一块块 刻有各个铀矿床名字的花岗岩,它代表几代地质人在相山探明的二十多个大中型铀矿床:横涧、岗上鹰、云际、沙洲、邹家山、居隆庵⋯⋯多么熟悉亲切的名字!许多矿床都曾留下过我的足迹,曾经在那群山众岭中观测过仪器,布设过控制,定测过钻孔。

我依次在每一块石头上静坐片刻, 心中有些许惆怅,但更多的是自豪与慰籍,好像又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功勋碑旁是大队的首脑机关办公大楼 。曾经从这里走出去后来成为中国核工业的掌门人(中核集团董事长)、「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中国铀矿地质界的翘楚(中核地质总局总工程师)等要人。

办公楼的四楼是大队总工程师办公室, 在此,我曾经奉职八载,这里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值得怀念的地方。那时全国最大的铀资源基地的中长期规划部署,各个矿床的地质设计总结,地质储量报告,都是由总工办定夺。这里聚集了261大队也可以说是全局地质技术队伍中各个专业的翘楚,有运筹帷幄的老总蒋兴泉,有敬业担当的洪翰墨、业务娴熟的李芳、严肃认真的狄觉斋、干练泼辣的姚凤兰、和蔼可亲的李绍旦……他们在相山矿田的地质勘查的链条上起到过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我迫不及待地想登上四楼的总工办, 然而大门紧锁,遗憾!我只能站在铁门外远远地望楼兴叹,心中凭添了几份失落。

从竹林往西移步十几米, 就是当年的邮电所,现已门窗破损,只有墙上挂着的那只锈迹斑斑的绿色邮箱,令人想起熟悉的过往。当年261队人的情书家书,都是通过这个神秘的78号信箱鸿雁传情。

来到了街心花坛, 这是队部中心区,也是职工家属们的活动中心。每当亱幕降临之时,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在此散歩,聊天纳凉,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别致的转盘花园和喷水池,如今池水已干涸,杂草丛生,铁栏杆和路灯已经锈迹斑斑,眼看此情此景,心中掠过一丝苍凉。

我迄今依然清楚地记得, 几十年前一个星期天的晚饭后,我在街心花坛散步,突然听到大队广播站播放齐豫的【橄榄树】,那一刻我的血液似乎都凝固了,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它的歌词和旋律唱出了我们八十年代地质队员的心声。我们浪迹四方勘查找矿,「那里有天空飞翔的小鸟、山间的小溪、宽广的草原,还有那一棵梦中的橄榄树」,地质队员的故乡就是远方⋯⋯

转角大楼依然矗立 在街心花坛的西南面,当年这里时尚热闹。一楼为商场,二楼是棋牌室,三楼为卡拉OK歌舞厅。如今人去楼空,繁华与喧嚣早已消声匿迹。那一排排平房己成为泛黄的261队的记忆,矗立的旧楼房在风吹雨打中,穿越时光闪耀着摇曳生姿的光彩。

我沿着旋转楼梯拾级而上 ,来到三楼,这里曾经是工厂车间,现在空空荡荡,正面墙上一排大字:「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依然醒目,它显示着当年二次创业的艰辛。厂房内,静静地排列着锈迹斑斑的机器,带着迷人的时光痕迹和机械美学。

街心花坛的正北面是当年的大礼堂, 如今已成为「中国相山矿田地质实物馆」。里面存放着相山矿田各个矿床的岩、矿芯标本,是我国目前最大、保留最完整的铀矿钻探岩心地质实物馆。看着略显陈旧但坚固高大的实物馆,一股亲切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大礼堂的前面正对着露天电影广场, 那时每个周末一场电影,成为大家一周的期盼。冬天天寒地冻,大家烤着火盆看【地雷战】【地道战】;夏天大人小孩穿着背心拖鞋,摇着蒲扇观看【小花】【庐山恋】。

电影场又是蓝球场, 那时一年一度的大队运动会开、闭幕式都在此举行。虽然球场上长满了一簇簇的杂草,但依然可见水泥地面上清晰的投篮线,好像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体育比赛。小伙子们在球场上,三步跨栏、起跳扣篮的英姿,生龙活虎的景象,恍若就在昨天。

电影广场旁的宣传栏 还静静地立在路边。犹记昔日橱窗里张贴着陈德云、张荣祥等劳动模范、先进人物的照片和事迹。如今,劳模精神仍然在激励着261队人奋发前行。

街心花坛的西南端, 远去的机关食堂变成了一片杂草地。那时的早餐,家家户户都在机关食堂买稀饭、馒头。每天一大早广播一响,大人小孩拿着饭盒钢精锅,提着水壶,蜂涌到食堂买饭打开水,时不时馒头还会穿上黄军装(和面时加多了食用碱)。日常食堂的菜几乎都是老三样:钢管(空心菜)、洋枪(洋葱)和大炮(包菜)。每到周末就会增加几个诱人的荤菜,清香扑鼻的蛋茹烩肉,回味悠长的红烧魚,那些铭刻着261符号的菜肴,深深溶进了我的味蕾。每个星期六下午,女儿放学后早早就去排着长长的队,买上几份全家加餐。多年后,那味道在被岁月发酵后还形成经久回味的芳馥,于只身远游的路上的我,始终未能被现代的珍肴所消化。此刻,我站在空旷的草地中,虽然年近古稀,近乎麻木的味蕾上绽放出了久远的故乡的味道。

从食堂往东走数步, 来到了菜市场 ,当年菜农们摆放蔬菜的几排石板长台,如今依然整齐地摆放在杂草之中,让人想起那个年代,每天清晨菜市场的喧嚣和繁忙。

进入宿舍区的林荫大道, 绿树婆娑,一片宁静,昔日摩肩接踵的行人,今日不知走向何方?

迎面走来几位男女青年, 我迎向前去,互致问候。原来他们是261队的子弟,国庆假期,专程从鹰潭驾车而来追梦「故乡」。看到261队的年轻人,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261大队职工的子弟们,大都在这里出生成长,在这里有他们童年少年甚至青年的记忆。许多人在离开大队上大学或到外地就业之前,地质队就是他们眼中的全部世界。等他们走向广阔真实的社会时,「围城」里长期熟人生活养成的线性思维和淳朴的交流方式,让他们一时间无所适从。没有在地质队这种特殊环境下长期生活过的人,是无法体会到他们对地质队的那份感情。所以不管户口本上的籍贯写的是什么,不管将来到哪里工作和生活,261大队始终是他们心中的故乡。

看到一队的年轻人, 我心中升起一种希冀,耳畔隐约响起了【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亲爱的朋友们,创造这奇迹要靠谁?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这首歌曲用欢快的旋律,在那个年代唱出的是青春宣言。歌曲或许不再流行,但那种青春心态、奋斗精神永不过时。261大队正青春,在新的征途上,必将进一步打开每一位职工的生活空间、成长空间、发展空间、精神空间和梦想空间。

进入职工宿舍楼房区, 好像进入了原始森林,大树参天,绿草如茵,遍地荆棘,一排排爬满青藤的楼房,掩映在绿树林中。置身于绿海之中,显得格外安静,曾经的家,已成天然氧吧!身在故乡,寻觅那份积淀在心中青春芳华的记忆,随处都能触动内心柔软的一角。

几经辗转,我睁大双眼, 努力将记忆微调聚焦,再反复与实地核对,终于找到了当年我的家,准确说只是家的旧址。苍海桑田,人是物非,当年那一排排住宅平房巳荡然无存,被一大片荆棘灌木所取代,变成了一片绿海,彼时的小树已长成参天大树,郁郁葱葱。昔日风华正茂的我,现已斜阳夕照,两鬓秋霜,令人感慨,老泪禁不住湿润了眉睫。我坐在草地上,久久凝视远方,触景生情,时光倒流,往事历历在目。

下面的照片是作者四口之家的同框, 二张照片时隔三十多年,在竹林前同一地点拍摄的,抚今追昔,令人感慨:红了樱桃,绿了笆蕉。

记得那时,我们住在干打垒 的平房里 房门朝西,夏日夕阳西下,傍晚时,家家户户朝门前的地上泼水降温,一盆水下去,地上腾起一缕白烟。

忽然天空飘来几片乌云, 骤然下起了太阳雨,东边下雨西边晴,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雨随云移,东边渐亮,西边却暗。这雨来得正是时候,带走了暑热,给忙碌了一天的地质队的人们带来了些许清凉。

我家后院是一座坟岗, 有一块乱石荒地,我耗尽几个周日,逐个检去乱石,挑来泥土和肥料,然后精心栽培了一块绿油油的水蕻(空心菜的一个品种),它是我种过的蔬菜中生长周期最长的,从春天到初冬,近乎一年四季,每天采摘几大篮嫩绿的蕻菜,一日三餐,百吃不厌。由于土地肥沃,水分充足,空心菜疯长,我们吃不完,就叫同事邻居到我家后院自行釆摘。那可是货真价实百分之百的有机绿色蔬菜。女儿的同学给了她几粒西红柿种子,她漫不经心随意丢进后院菜地里,几天后竟发芽长出二株小苗,几片嫰叶,后来枝叶越长越浓密,就是不见结果,忽然一天女儿从低角度视野发现结出了二个大番茄,它成为了我所吃过最美味的番茄。

记得那时,家家户户都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不知是哪一位「先行者」在「海南岛」的一块空地上搭了个鸡棚,大家竞相效仿,养鸡养得风生水起。鸡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颇具规模,我们笑称它为养鸡场。我家左顾右瞻后,也养了三四只母鸡,与邻家相比算少的,小巫见大巫。那时候,这也算是一份家产呢!女儿放学,到鸡棚里伸手总能捡到暖呼呼的鸡蛋。除夕宰只老母鸡炖湯,是年夜饭的一道主菜。那年除夕时,正当大家心心念念地准备过年加餐的时候,小偷把邻居家养的鸡全偷了!他们一家在除夕夜的伤心难受可想而知,我们也因此心情不安,除了同情,还有担心自家鸡的安危。

返回街心花园,沿着北面的坡道 前行几百米,科研队的楼房静静地矗立山坡上的灌木丛中。你可别小觑这幢斑驳的小楼,曾经在这里聚集了一批科技精英,他们与二七〇研究所联合攻关,完成的【赣杭构造火山岩成矿带铀矿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科研项目,1989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几十年来,大队广大科技人员不畏艰难,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先后取得科研成果百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0余项。正是无数个体的故事,构成了相山博大壮阔的历史,无数个体的梦想,汇就261队动人心弦的时代乐章。

沿着街心花坛向东,直抵职工医院。 前行几十米,一大片灌木林挡住了我的脚步,只好驻足远眺,职工医院的房屋依稀可见。当年职工医院与县城的「二甲」医院难分伯仲,医务人员的医技医德医风,被人广为称道,医患关系和谐,令人怀念!

街心花园大道往西南方向前行至尽头, 便进入了子弟学校。曾经美丽的校院,如今已成为了驾校。校门、教学楼、操场球场等依旧,宣传栏上还清晰地保留着当年的学生板报。它似乎在静静地告诉人们,曾经一批批职工子弟金榜题名,从这里跨入全国各地的大学,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的也不乏其人。

下午临别前,我来到二六一大队公墓, 公墓前矗立着一座高大雄伟的赣核地质先驱纪念碑。碑体高6.08米,象征着地质局的前身是华东六O八队。缅怀长眠于此的300余名地质先驱,他们用自己的终生履行了铀矿地质人的使命,谱写了艰苦创业、奉献报国的生命长歌。

亿年铀矿铸忠魂,百里相山埋忠骨。 铀矿地质先驱们,从来就没有离我们远去。261大队维系我们一生的情缘,心归处,是相山。

这次怀旧之旅,故乡之行 ,让我感受到了最初的心跳,甚至流下或激越或自豪的泪水。时光是一首回眸的诗,风起风落,云卷云舒,人们正是在流动发展中生出让人不舍的更迭与希冀。

我怀着依依不舍无限眷恋 的心情告别「故乡」。霍然回首,夕阳西下,天边映满了火红的彩霞,我心绪充盈,蕴藉释然……

人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