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能、5G、大数据、BIM(建筑信息模型)等技术为代表的基础性数字技术,在上海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月31日,以「科创上海 数字建设」为主题的上海市第一届「数建杯」数字城市建设成果赛颁奖礼暨数字城市建设发展论坛举行。本次活动由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主办,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协会主承办。
记者获悉,本届大赛吸引了200多家单位、480个项目参赛。参赛项目覆盖铁路、轨道交通、机场、港口、公园、高端制造等近20个领域,基本涵盖数字城市建设的全范围、全流程。
经预赛、复赛、总决赛,最终,轨道交通全生命期数字化工程模型(BIM)数据共享与集成应用、上海港智慧指挥中心、上海浦东机场T3航站楼地下工程全场景BIM应用研究与实践等6个项目获特等奖。同时评选出9个一等奖、12个二等奖以及数字城市建设「领军英才」10人、「技术能手」20人。
其中,上海浦东机场T3航站楼地下工程全场景BIM应用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BIM技术,开展特大超深地下工程全流程、工序级、分层式BIM体系研究和应用,为浦东机场T3航站楼地下交通枢纽工程形成应用类、数据类、网络安全类等多套数字化建设标准与管理办法。通过BIM优化,降低成本、提高设计质量,全面提升工程的建设管理效能。
上海港智慧指挥中心融合应用数字孪生、机器视觉、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构建数以百万计的智能孪生体。实现港口全域从码头泊位、堆场、道口到桥吊、轨道吊、自动引导车等全要素、全流程一体化实时监控。同时兼具全港生产作业态势推演、运行评估、异常预警等功能,信息更新速度不超过1秒,达到所见即所得的实用效果。
而轨道交通全生命期数字化工程模型(BIM)数据共享与集成应用,则通过BIM、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轨道交通数字孪生体,建立地铁「数字底座」,运用于设计、施工、运维等全生命期管理,助力实现管理对象数字化、管理业务数字化。在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工程全过程中的实践应用,有效提升了设计、建设质量与运营服务水平。
本次论坛由数字城市建设发展主论坛,基础设施、建筑工程和数字孪生及国产软件3个专题论坛组成,就数字设计助力行业发展新动能、数字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思考与实践等话题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