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全球1/3海洋塑料垃圾来自菲律宾!数量惊人

2024-03-18科学

大量贫困人口购买小包装商品,并将塑料垃圾丢弃到溪流中。这些水道变成「塑料高速公路」,全球逾三分之一海洋塑料垃圾来自菲律宾。

美国国家学院(NASEM)研究发现,每年约有800万吨塑料垃圾排放到大海,相当于每分钟将整辆垃圾车的塑料垃圾倾倒到海中。

水道变塑料高速公路,每年800万吨排入海

有些人可能认为污染海洋最严重的国家是生产或消费最多塑料的国家,但事实并非如此。生态网站Earth.Org指出,与一般认知不同的是,大多数塑料垃圾并非直接倾倒到海洋,而是透过溪流或河川排到海里。

荷兰「海洋洁净基金会」(The Ocean Cleanup)研究团队发现,陆地面积相对较小、海岸线较长、降雨较多、废弃物处理系统较差的国家较可能将塑料垃圾冲入大海。

研究发现,2019年全球海洋塑料垃圾有35.2%来自菲律宾、12.5%来自印度、7.22%来自马来西亚、6.98%来自中国,等于全球逾三分之一海洋塑料垃圾来自菲律宾,数量惊人。

菲国拥有7,641座岛屿、4,820条溪流与河川,环绕的珊瑚礁生态系统面积达2.7万平方公里,是全世界海洋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然而,菲律宾数量繁多的岛屿、河川及绵延无际的海岸线,却使塑料垃圾更容易流入大海。

根据这份报告,与菲国相较,印度、马来西亚和中国分别拥有1,169、1,070及1,309条溪流与河川。这些水道变成「塑料高速公路」,将塑料垃圾输送到海洋。

小包装经济反噬,贫穷与环保的双重难题

菲律宾成为全球最大海洋塑料垃圾来源国的另一个因素,是大量贫困人口与随之盛行的「小包装经济」(sachet economy)。

菲国环境暨天然资源部估计,菲律宾每天产生6.1万吨固体废物,其中24%是塑料制品,最大来源是各种快速消费品的包装、塑料餐具和塑料袋等。

「海洋洁净基金会」研究指出,菲律宾的巴石河(Pasig)是全球塑料污染最严重的河流。

走访这条马尼拉都会区的主要河川可以发现,许多贫民窟位于巴石河沿岸。这些溪流沿岸居民大部分领日薪维生,每天收入有限,买不起大瓶装产品,试用品大小的塑料小包装洗发精、沐浴乳、咖啡、洗衣粉等,成为他们的首选。

菲国统计署数据显示,2023上半年,22.4%菲律宾人处于贫穷线以下。马尼拉都会区人口近1,467万,不少民众生活在贫穷线以下,当果腹都成问题时,很少人会关注到如何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研究发现,巴石河污染65%来自家户垃圾、30%来自工业废弃物、5%来自河岸居民丢弃的垃圾。

45岁的马尼拉都会区曼达路永市(Mandaluyong)居民阿尔维诺(Melanie Alvino),一家九口每月收入约1万7,500披索(约新台币1万元),他们一家只买小包装产品,像是洗发精和沐浴乳,一小包可以给三个人用,比较经济实惠。

阿尔维诺说,如果买大瓶装,孩子们可能用太多,就会造成浪费。像是味精、米、三合一咖啡等,她也选择小包装。

32岁的鲁卡(Lara Grace Luca)生了五个孩子,最小的才六个月大,但其中一个孩子已经过世。她的丈夫是物流理货员,每天赚450披索。

她表示,大瓶装的味精、食用油、咖啡、奶粉比较贵,他们只买散装的小包装产品。至于孩子们爱吃的零食,他们都买每包1披索的迷你包装,就算买许多包,也只要10披索左右。

鲁卡说,因为超市售价较高,他们通常在传统市场或住家旁的小杂货店买东西,散装的洗发精每包只要5披索,「这样我们可以省更多钱」。

巴石河整治不彰,排水系统淤堵雨季成灾

因巴石河污染「恶名昭彰」,马尼拉大都会发展局自2017年起展开整治。数据显示,当时每年有6万3,700吨塑料垃圾自巴石河流入海中。

时任马尼拉大都会发展局长丹尼洛.林(Danilo Lim)说,防洪和污水管理办公室人员定期疏通河道,清理垃圾和其他杂物。大都会发展局、巴石河整治委员会和地方政府也会派出垃圾清理船收集废弃物。

七年过去,巴石河污染仍未明显改观。河川污染也影响马尼拉居民生活,由于大量废弃物堵塞排水道,加上排水和下水道系统未臻完善,每到雨季,马尼拉都会区积水、淹水情形屡见不鲜。

去年9月,大马尼拉地区主要干道乙沙大道(Edsa Blvd)大淹水。马尼拉大都会发展局总经理利巴纳(Procopio Lipana)说,主因是一块胶合板和其他塑料材料阻挡排水系统,雨水流不出去。他表示:「尽管我们不断清理水道,仍然收到大量垃圾。」

环境暨天然资源部指出,菲律宾废弃物产生率每年攀升,回收和再利用率却落后。因此,大量固体废弃物仍是菲律宾现今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