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鸩鸟」,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鸟?

2024-08-25科学

导语

中国古代有一种著名的毒酒,那就是鸩酒,而鸩酒则是通过一种叫做鸩鸟的鸟类浸泡其毛羽所制成的。

而古代记载都有说明,鸩酒就算是神仙喝了也会非常痛苦,实现了这个古代「喝酒不开车」的良好愿望。

鸩鸟被说成是一种混血的鸟类,羽毛质地非常的粗粝,然而没有嘴巴也没有脚爪,只能够在树上挂着生活。

那么这么恐怖的生物肯定存在于历史记载中吧,其实并不是这样。

长有混血特征的鸩鸟其实并没有被发现,那么鸩鸟又是否存在?

鸩鸟是什么?

先说一下鸩酒怎么来?

主要是将鸩鸟的羽毛放入到酒中浸泡,这样便能够达到毒酒的效果了。

那么这个鸩鸟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鸟呢?

从字面来看,有可能「鸩鸟」就是「诅咒之鸟」的意思。

而绝对不会是字面意思的「没有嘴巴」和「没有爪子」。

古人能写出「没有嘴巴和爪子的鸟」这样的描述,可能也更像是一种神秘的鸟。

甚至在前两千年前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对这种鸟的详细记载,我们熟知的【左传】中就有相关的记载。

在春秋时期,仅仅21岁的大国国君楚景王去世,年仅两岁的小国君楚成王登基,于是周哀王就派田开疆前去慰问楚国的百姓。

田开疆也为楚国百姓献上了一道美味的羹菜,而这道羹菜被称作「雀奴」,表面上来看这道羹菜非常好吃,但是最终食用的人都感到腹痛甚至死亡。

但没有认为有毒的是田开疆,因为这道菜名中有「雀」字,而田开疆便以此解释说这道菜其实是用「鸩鸟」的肉做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鸩鸟肉非常鲜嫩,但是若不将肉中的毛绒处理干净的话,其毒性极强,因此食用的人才会中毒。

据说当时吃下这道菜的人有一百多人,最后全部死亡。

而这一事件也被后人称作「田氏犬戎之祸」。

这也表现出一定反对楚国成王立场,所以田开疆才将这道菜当做礼物献给楚国,以此达到阴谋除掉成王的目的。

除了【左传】,汉朝司马迁所著【史记】中也有关于「鸩鸟」的记载:「天水郡有一种名叫做‘莫须’或者‘陆孙’。

它们的形状就像一种叫做‘鸩’的东西,这种东西甚至能够驯养成宠物,它命令它吃人,它便能够做到。」

「莫须」实际上应该是甲虫类,而「陆孙」则应该是一种糠蝉。

正是说明了当地有一种叫做「陆孙」,而且形状和鸡蛋差不多大小,呈现出紫黑色,嘴巴尖细且十分坚硬,可以用来刺破其他昆虫的外壳,从而吞食这些昆虫,所以「陆孙」其实是一种捕获其他生物的虫猎鸟类。

到了公元8年10月18日,汉平帝去世,汉成帝之孙刘骢登基才六岁,王莽自封摄位,开始掌握大权。

十多天之后,【周易】中的「象卦」便按期印出来,而王莽令年老的左将军王袭进行解卦,而王袭则认为这卦是预示皇帝要纳妃,结论还引来了王莽的不高兴。

因为王莽自己有儿子,如今自己的女儿又嫁给了汉宗室,如今自然不想再把女儿嫁给刘骢。

后来刘骢常常感觉到身体不适,王莽便以此为借口给刘骢喂鸩酒。

第二年8月份一天早晨,刘骢喝过鸩酒之后指着宫人刘武和李根兄弟说:「你们两个是我的噩梦杀手。」

然后就病重,不久之后便去世了,年仅七岁。

后来王莽借着刘骢和这两个宫人的关系,将李根和刘武两人连根拔起,还连带着他们兄弟家中的亲戚一齐铲除掉。

这就是【红色】的由来,而这个鸩酒其实就是通过鸩鸟羽毛浸泡而成。

那么鸩鸟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

现实中有没有这种鸟?

无独有偶,在我国还有一种白头翁,也是一种草本植物。

吃下去后可以毒死牲口,但是用这种草本植物所制成的酒却可以解掉平时其毒性,可以清热化湿。

但是广泛流传这种白头翁非常厉害,可以作毒药或者用作救命稻草,所以形成了多重含义的白头翁,在不同地区其代表意义不同。

而陆孙、莫须、以及鸩鸟实际上都是一种昆虫,而且名字不同也是因为地方不同,语言表达习惯不同造成的差异。

尤其是陆孙和莫须实际上有可能指代同一种物种,只是语言习惯不同,这种情况在我国很常见。

除了陆孙、莫须可能指代同一种生物之外,还有一种现象叫做谐音转化,比如最早古人只有一个字,没有分四声,当时读音就很简单,其后文字演变,又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各个地区语言表达习惯不同,就分出了几种声调或音韵,在经过时代演变,这些字既能够不变,又能表达出读音变化,就会产生这种同音字。

来自于昆虫,而且现在中国地面上还有一些与其非常像,古时候也有人称比利时金雕为「天鹅」,所以这些传说中的动物往往不具备真实性。

【史记·货殖列传】中的「翎毛」,其实应该指的是猫头鹰翅膀上的翎毛,实际上猫头鹰身上是没有翅膀的,古人把它展翅飞起来之后看来像鹰那样,所以才认为本身没有翅膀。

还有【山海经】中的霸下,这里指的是狍,但因为古人的理解水平有限,所以才认为他是一个四不像怪物。

从以上事例看,「鸩鸟」实属古人编造出来的一种虚构动物,这和现实世界中并无关联。

现实中存在毒鸟吗?

现实生活中确实有毒鸟存在,就是我们今天要讲到的冠林鵙鹟,它存在于世界上最南端。

胆子很大的人,可以从新西兰去到菲姬群岛,但凯利群岛一般很少有人去,因为那里有一种飘散毒雾。

因为岛上盛产一种叫做冠林鵙鹟的怪异鸟类,它们全身上下都很有毒,不要以为只是脚爪不要碰,它连羽毛都要小心碰触,它关边缘非常危险让人触碰后感到痛苦或者威胁生命。

如触碰后肌肉麻痹,有哮喘,而且住宿之后还会失去知觉,还会恶心呕吐、腹泻等,同时死亡率非常高,找到尸体的时候,就如被毒雾侵害一样,都被腐蚀掉层皮,所以传说形成居住在凯利群岛极少。

这种冠林鵙鹟到底有毒吗?没有人敢确定,因为即使碰触也避不开其死亡命运,所以至今没有人勇敢做这个尝试。

因为有人认为这些所谓尸体只不过是被雷劈或者别的原因造成的,所以也不能确定其是否真的有毒。

直到2006年,为了保护这一鸟类,新西兰政府开始保护这一地区,但依旧有人乘船进去冒险。

一位大姐大胆一试,结果发现,她碰到了一只全身都是毒的冠林鵙鹟,但她没敢直接碰,于是用树枝将其翅膀拨开,并且拿一根小树枝戳了戳它,用小刀划开它的皮肤,却发现并没有如传闻那样毒雾散发出来,只是吸引了很多苍蝇飞过来,它们在尸体上叮蛰。

后来很多关于这一怪异生物的说法都是一次次现场实验得来的结论,没有冰块压住它们,它们会待在树洞里面,不会尸横遍野。

于是这些研究人员认为这只是适应环境演化出来的一种机制,只要轻轻碰触不会真有事,但与此同时,也发现它们还带有一种防御性寄生虫,会让碰触者全身起很痒、疼痛,甚至出现病症,总之会很痛苦,可完全没事死不了人。

于是为了不破坏生态平衡,人们才会对其防范三分,这就是冠林鵙鹟这个谣言传播一千年,直到今才真相大白的一次探险活动。

结语

冠林鵙鹟作为一种有毒动物,其实大家都是出于求知欲好奇心想要揭开谜底,但本质上并不会妨碍到我们的人身安全。

即使如此,其实冠林鵙鹟还留存着很多未解之谜,比如我们好奇它们带有毒雾并不影响其生存等,它们究竟有什么机制让自己并没有受到极大的影响,还比如它们如何尿尿,哪怕排泄还是深不可测,它们又会选择怎样处理这些废物,还有就是它们出现病症究竟是因为什么病引起的等等诸多谜题,都还有待科学家们探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