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手机

小众手机加速自我进化,仍需面对主流的市场挑战

2024-09-15手机

日前,HMD方面在IFA2024(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期间正式发布了模块化手机Fusion。据悉,其通过背部设置的Smart Pin接口,可用于连接无线充电、增强保护壳,以及用于自拍和直播的环形补光灯等配件,从而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的需求。同时这款机型还支持「Fusion outfits」模块化解决方案,用户可借助开源的HMD Fusion开发工具包来自行打造扩展配件。

事实上,近年来以HMD Fusion为代表的模块化手机在主流市场并不多见,其核心在于支持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来灵活选择不同的配件,赋予了手机更加个性化的可能性。同时这一方案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手机的可维修性,从而帮助用户可以自行更换电池这些内部组件。

例如Nothing旗下子品牌CMF推出的首款机型CMF Phone 1也采用了类似的理念,其可更换式后壳赋予了用户更多的个性化表达空间,并且支持用户借助开放图纸自行DIY相关配件。尽管与主流产品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但也正是这种为用户提供更大自由度的设计,成为了这类小众机型的卖点。

近年来,市场上还涌现了诸多聚焦特定用户需求的小众产品,例如有的机型就聚焦于极简设计,通过去除冗余功能、简化用户界面;还有的主打提高更高效交互方式,通过硬件层面的适配和软件优化,让手机也成为能够提升工作与生活效率的工具。

这些产品虽然小众,却同样也精准地捕捉到了特定用户群体的痛点,因此也颇受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如今海外众筹平台已经成为这类小众机型的重要舞台之一,通过对部分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其不仅收获了一定的市场接受度,还不断在积累用户反馈,为后续的产品迭代和市场拓展打下了基础。

主打极简的Light Phone 3

随着越来越多参与者的加入,这一细分市场的竞争也变得愈发激烈,因此不仅促使相关厂商不断推陈出新,提升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也加速了市场的进一步细分化。尽管主流厂商出于成本、市场风险等方面的因素,目前并且涉足这一领域,但这个细分市场的繁荣,无疑也为智能手机的多元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尽管模块化设计手机拥有更高的灵活性,但这一方案目前只有可能停留在HMD Fusion或CMF Phone 1这样相对表面化的层次,因为此前先行者就已经用实践证明,模块化方案所面临的诸多因素的挑战至今还难以彻底解决。

以此前主流厂商推出的这类机型moto Z系列为例,就曾试图以高度功能化的模块和私有接口,构建出自己的生态体系,用户则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使用场景,方便快捷地在影像、扬声器、电池等模块中进行切换。在这类模块化手机的体系中,手机作为连接这些模块的中枢,就使得其外观必须要尽可能保持一致性,尤其是在与模块连接的接口部分更是不能有任何改动,以确保模块的兼容性。此前moto Z系列就曾在发布时承诺,其功能模块后续将兼容多代手机。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moto Z系列机型所受到的这种限制,显然无法满足用户对于机身外观和内部元器件堆叠、散热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在智能手机迭代速度不断加快的情况下,这样的局限性也导致其很快就没有了后续产品,并成为「前车之鉴」。

Nothing Phone(2a)

目前在市场中,这类小众厂商凭借着差异化的产品特性,也开辟了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据调研机构Counterpoint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凭借CMF Phone 1和Nothing Phone(2a)这两款产品的出色表现,Nothing已成为印度手机市场增长最快的品牌,出货量同比增长567%。截至今年4月,Nothing所有产品的累计出货量已达300万台,营收也早在2022年就已达到了2.5亿美元。

但是在这样看似光鲜的「钱」景背后,小众厂商实际上所要面临的挑战与压力都不容小觑。虽然主流厂商出于各方面因素,并未全面涉足所有的细分领域,但随着主流机型在诸如防护、续航、通信功能等关键指标上,已经在不断填补空白地带,也在不断压缩小众厂商的生存空间。

例如OPPO A3系列和vivo Y200系列等机型,就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这些机型不仅在硬件配置上进行了显著的提升,还针对特定用户群体提供深度优化和专属设计,也使得小众厂商以往的优势逐步被淡化。

面对这一趋势,小众厂商就不得不加快自我进化的步伐,用更为鲜明的差异化以及更具吸引力的性价比策略来拓展市场份额。例如AGM此前就通过类似「外骨骼」的设计方案,继续强化了其产品端的防护长板,并通过配备热成像、测温等显著差异化的功能来突出专业性。同时还在售后方面的针对性倾斜,也解除了许多用户对于售后保修方面的疑虑。

与此同时,小众厂商如今也开始逐步展现出了「卷」硬件配置的趋势,例如Ulefone刚刚推出的Armor 28 Ultra就是其中的代表。众所周知,小众厂商由于市场规模等方面的因素,产品往往并没有什么性价比可言。但随着主流机型在耐用性、续航等方面的不断突破,小众厂商也也开始将高端配置引入到这类专业或准专业级设备中,使得其性能与定位更匹配,也逐步其具备了成为主力机的潜质。

对于用户而言,小众厂商的不断进化显然是一件好事,这也意味着过去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价格水分将会被逐步收拢,甚至还会进一步与主流产品开卷。而这一趋势的出现,无疑也就意味着消费者未来将会有着更优质、且更多元化的产品可供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