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手机

确认性偏差:容易相信支持自己的观点,忽视与自己立场相悖的数据

2023-12-05手机

究竟什么在左右我们做决定

2023年8月29日中午,华为公司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发布了一条微博,宣布其备受期待的新款手机Mate60 Pro已经正式在华为商城开售。此举不仅令手机市场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更是显示出华为在被美国政府禁止使用谷歌应用程序长达三年的时间之后,终于以强势的姿态重返市场。这次新手机的上市,无疑代表着华为公司正在逐步摆脱对外部技术的依赖,逐步实现其自研系统和软件的自主化。

2023年9月13日凌晨,万众瞩目的苹果新品发布会在Apple Park的乔布斯剧院如期举行。此次发布会的焦点为全新的iPhone 15 Pro系列,在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的带领下,一一展示了iPhone 15、15 Plus、15 Pro、15 Pro Max四款机型的产品特点。本次发布会的主题为「好奇心上头」,暗示了新款iPhone将在影像、智能语音助手、AR等功能上有所突破,满足用户的好奇心。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华为却意外抢了苹果的风头,发布会话题冲上热搜第一,引爆了苹果与华为的正面对决。新款iPhone的发布,无疑将再次掀起手机市场的激烈竞争,而华为作为竞争对手,也在紧追不舍,期待能够在竞争中赢得更多市场份额。

作为一名普通的苹果手机用户,如果你目前正好有了换手机的想法,你会考虑华为吗?

或者你是一名忠实的华为手机粉丝,你在寻找具有更高性价比的新型手机,你会考虑iPhone 15 吗?

再或者,你选择了华为Mate60 Pro手机,但在抖音某位博主指出了该款手机某些方面的不足,你会想去验证「这个问题不大」或者证明「某果手机在这方面也没有优势」可以接受,还是想考虑一下退货呢?

在做这个决策的时候,其实有一种心理概念在影响着我们,那就是 确认性偏差(Confirmation Bias)。

今天我们要分享一个在心理学领域有着广泛影响力,但却经常在日常生活中被忽视的概念—— 确认性偏差( Confirmation Bias

什么是确认性偏差

确认性偏差(Confirmation Bias)是一种认知偏差,指的是人们倾向于寻找、解释、关注和记忆能够确认自己现有信念或假设的信息,同时忽视或贬低与之相反的信息。这种偏差影响着人们的决策和判断,使他们更加坚信自己的观点,不易接受不同的意见或证据。

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心理学家彼得·瓦森(Peter Wason)在1960年代提出的。瓦森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当面对需要验证的假设时,人们倾向于寻求支持这一假设的证据,而不是试图找到可能推翻它的证据。这一发现揭示了人类思维中的一种重要偏差,对之后的心理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简言之,这是一种大脑处理信息的心理机制:当个体接触到新信息时,会因为已有认知或偏见的影响,选择性的关注或记忆支持其现有观点的信息,同时忽略或否认反驳其观点的证据 。

确认性偏差的影响力

这种偏差无处不在,不仅出现在政治决策、学术研究、商务决定,还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观点形成等方面。

认知偏差在政治领域产生的影响尤为显著。人们常常容易受到政治辩论的影响,这种影响与其原先的观点密切相关:尽管他们在观看候选人之间的同一场辩论时,双方的支持者都倾向于认为自己拥护的候选人取得了胜利。每一方都更容易接受己方候选人的观点,而较少关注对方候选人更具说服力的观点,因此这种现象有时也被称为我方偏差(myside bias)。处于对立政治阵营的双方个体,对于他们原先就已经持有坚定看法的观点,即使面对相同的事实和论点,也会发生同样的现象。如果双方都能选择自己接触的信息来源,那么这种效应将会更加强烈,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更容易忽视那些与自己立场相悖的数据。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确认性偏差对政治观点的影响一直在呈指数级增长。社交媒体的设计框架往往导致用户更常看到的是他们的朋友发的帖子,这些帖子的观点也往往与用户自己的观点很相似。因此,阅读这些帖子会让用户更加坚定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这种现象就是我们熟知的「回声室」效应或「过滤气泡」现象。同时,社交媒体上也会传播很多不准确或误导性的信息,即「假新闻」。由于确认偏差的影响,只要这些假新闻能支持自己的观点,很多社交媒体用户就不会深究。

确认性偏差不仅会影响政治观点,甚至还会影响我们对科学事实的解读。无论是气候变化还是转基因生物,我们往往会不假思索地接受那些证实自己观点的说法。而对于那些对自己的既定信念构成了挑战的说法,人们立即就会去寻找忽视它们的理由。

你可能会认为,这种现象与每个人的智力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有关,只有那些反应迟钝、心志不坚或者盲从的读者才会掉进这些陷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方偏差与智力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例如,假设一项研究称某型号的德国车很危险时,78%看到该消息的美国人会认为应该禁止该型汽车在美国上路。但是如果他们看到同样的一项研究,指出在德国「福特探险者」被认为存在安全隐患时,却只有51%的美国人认为德国政府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这就是我方偏差的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对不同国家的偏爱影响了受访者对性质相同的事实的看法。令人不安的是,这个实验的结果并不会随受试者的智力差距而有所改变。最聪明的受试者与智商较低的受试者做出了相同的回答。高智商并不能防止确认性偏差。

很显然,并不是所有人都一样天真或容易轻信。一些研究结果表明,相信最荒谬的假新闻的可能性,与对科学的好奇心或者强大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等特质呈负相关。但是,无论批判性思维能力如何,人们都更容易相信一个支持自己观点的好故事,而不是一个困扰或挑战自己的故事。

再比如文章开头说的,假设你坚信某个特定品牌的手机比其他品牌的手机要好。这种信念可能导致你在获取信息时表现出确认性偏差。当你看到关于这个品牌的正面评价或者报道时,你可能会感到非常认同并加以记住,因为它们支持了你的原有看法。相反,当有负面的评论或报道出现时,你可能会找出种种理由来质疑这些信息的准确性或重要性,或者干脆忽视它们。这样,你的原始信念得到了加强,即使这种信念可能并不是基于全面或客观的信息评估。

如何避免确认性偏差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避免或降低确认性偏差呢?这里给您提供几点实用建议:

1. 提高自我觉察力

意识到自己可能存在思想上的偏差,这是变革的第一步。

2. 积极寻找多元观点

有意搜寻并尊重那些与我们观念相异的信息和见解,使我们能从多角度看待问题。

3. 培育批判性思维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接收到的信息,质疑而非盲目接受,让我们更加理智。

4. 交流碰撞不同思想

和持有截然不同观点的人对话、研讨,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思维方式。

5. 注意信息出处

认真评估信息的出处及其可靠性,别只看合心意的。

6. 保持敬畏和开放

尽管勇敢承认自己可能犯错,对待不同观点要保持宽容,这至关重要。

7. 尝试倒推一下

从与自己信念相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建立对立假定,寻找支持这一假定的证据。

避免确认性偏差需要我们持续反思和锻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借由以上方法提升思维质量,作出更为冷静与全面的判断。尤其是在这个信息喷发的时代,培养这种能力显得格外迫切。

希望这些观点能帮大家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识别和避免确认性偏差,从而做出更加正确的抉择。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阅读此文,期待与您再次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