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手机

真实用户视角下的小米 14 Ultra,值得购买吗?

2024-03-02手机

小米 14 Ultra应该是我第一次首发入手小米的旗舰机型,买了和现在手上小米 14 Pro一样的16GB+512GB版本。

坦白来说,看了发布会之后我其实很不满意今年小米 14 Ultra的升级幅度。仔细捋一捋,发现除了常规的性能升级,新增卫星通讯以外,相机上的进步基本上就是补全了小米 13 Ultra本该就有的一些缺失点,比如长焦微距,景深融合。

所以就我的观点而言,还是一样, 与其称之为小米 14 Ultra,不如叫做小米 13S Ultra。

当然本着实事求是的想法,如果没有真实购买,这样的观点始终是空中楼阁,所以最终还是入手了小米 14 Ultra。我想看看同样的16GB+512GB版本值不值得1500元的差价(从原来的12GB+256GB换成了16GB+512GB)。

老规矩,在开始分享使用体验之前,还是先分享一句电子产品的购买原则: 明确真实需求,不盲目制造需求。

按照个人习惯,我不太想千篇一律的讲手机跑分和游戏体验,首发的同学在这一方面说的比较多了。我主要想分享一下小米 14 Ultra这段时间使用的一些感受。

因为是自费购买,所以可以放心的讲一些我认为做的不尽如人意的细节。

同时也会增加一些和小米 14 Pro的对比测试,帮助对于这两个手机都有兴趣的同学做一个更好的决策。

外观设计

小米 14 Ultra外观设计做的最好的一点就是延续了小米 13 Ultra的设计语言,而不是和小米14系列使用同一套设计。

小米 14 Pro的三明治结构设计让边框是高出玻璃面板大概1mm,很硌手,手感非常不好。

小米 14 Ultra虽然也是直角边框,但是由于没有突出前面板太多,并且金属边框也以一定的弧形进行了向后延伸,所以手感是得到了一定的保证的。

这张对比图就能很明显的看出来这两个手机的边框处理差异。

作为能打电话的相机来说,巨大的摄像头模组肯定是少不了的。正面来看,小米 14 Ultra的相机模组虽然巨大,但是总体来说还算好看,只是握持手机的时候非常容易碰到摄像头模组。

但是这个侧面来看,不得不感叹,不过度设计就不是小米了。小米的设计真的太太太工科了,总爱干一些过度设计的活,还称之为「火山口设计」。

这个侧面设计真的非常迷,难以跟上设计师的思路,只能说我不懂,但是我大受震撼。从上至下分别是巴黎饰钉,螺纹钢圈,陶瓷突起,整个一个「弓」字结构。

你就说会不会积灰吧。

我在小米 14 Pro的测评中就感叹:

就我个人而言,小米 14 Pro的巴黎饰钉设计多少有点混搭的感觉,有点设计过度了。我还是会更喜欢iPhone15 Pro Max这样收敛一些的设计。

没想到到了小米 14 Ultra上面,在过度设计上面更进一步。无论是什么样的原因,在一个型号上面出现两种Deco设计,这是非常罕见的操作。

小米 14 Ultra这次取消了传统曲面屏设计,使用了小米 14 Pro上出现的「全等深微曲屏」。四边等宽的屏幕在精致度上要比传统曲面屏好了很多。

性能配置

小米 14 Ultra使用了目前高通最新的骁龙8 Gen 3 Soc。作为去年性能功耗最平衡的两款Soc之一(没错,另一款是天玑9300),在温度控制和游戏性能上没有什么多说的,基本不用担心,使用3-5年不会有任何问题,在使用过程中也没有遇到过明显发热的地方,估计和双路环形冷泵散热系统也有很大关系。

内存配置方面小米 14 Ultra提供了三个可选版本,分别是12GB+256GB,售价6499元;16GB+512GB,售价6999元;16GB+1TB,售价6999元。

电池配置方面,小米 14 Ultra使用了5300mAh的金沙江电池,支持最高90W有线充电和80W无线充电。

影相

今年小米 14 Ultra的硬件升级幅度并不大,摄像模组配置是:主摄+浮动长焦+超广角+特写长焦。

小米 14 Ultra的镜头配置

小米 13 Ultra的镜头配置

小米 14 Ultra主摄像素为5000万,传感器使用了索尼的 LYT-900,光圈范围在f/1.16-f/1.4.0

进步的地方:
- 小米 14 Ultra从上一代的两档可变光圈提升至了无极可变光圈
- 从IMX989升级至 LYT-900。 LYT-900是IMX989的换工艺升级版,从40nm制造工艺升级至了22nm,功耗降低了43%,原生超动态范围达到14EV,是IMX989的9.5倍。

除了主摄升级了传感器LYT-900和无极光圈外,其余摄像头参数和小米 13 Ultra保持一致,传感器也均为IMX 858。

算法方面,小米 14 Ultra新增支持了景深融合,长焦微距,30X的AI计算。其实这几个功能小米 13 Ultra也是能够支持的。

综合而言,小米 14 Ultra通过补齐小米 13 Ultra的一些小的软硬件缺失,还是实现了比较大的可玩性的提升。最为直观的感受就是颜色调教的变化,进一步提升了宽容度。

因为我自己的疑虑是小米 14 Ultra相比较于小米 14 Pro的摄影能力的提升,手边暂时也没有小米 13 Ultra,所以主要是以这两个机型作为对比对象,前两组会加入iPhone 15 Pro Max的对比。

第一组(盲测)

这里面是乱序,大家可以看看哪组更好看,想知道答案的同学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第二组(盲测)

第三组(30X变焦)

小米14 Ultra 在30倍及其更远距的变焦会有有一定几率打开AI增强。前提是光线充足,AI能识别,最好不要拍摄小文字,那你会得到一团乱麻

开启AI增强后的效果真的非常明显,比下面的小米 14 Pro效果好了不止一个档次。你要说是专业的相机长焦镜头拍出来的我都信。

第四组

这一组照片其实就是发布会提到的氛围感。小米14 Ultra的宽容度范围更大,显得德味更重。

第五组

第六组

第七组

小米 14 Pro

iPhone 15 Pro Max

作为同样的徕卡经典模式的直出图片,这一组的差异特别大。小米 14 Pro的白平衡出现了问题。可以参考一下iPhone 15 Pro Max的图片,这是颜色反应最准确的图。

第八组(景深融合)

在开启3.2X变焦后,会出现浅景深和景深融合的切换选项。

第一张是开启了景深融合的样张,第二张是浅景深的样张。最大的区别就是,景深范围扩大了,后面的小车变得更加清晰了。

最后

关于价格变化

关于价格顺便多说几句。今年的小米 14 Ultra比上一代小米 13 Ultra起售价高了500元,但是配置提升并没有非常大,个人是觉得性价比降低了。

标绿的是Ultra的定价,标橙的是Pro系列的顶配价格,红色字体代表Ultra系列的入门价格和Pro顶配对应的价格。

发现了的问题是:

1.小米 10 Pro顶配12+256GB版本的售价为5999,Ultra的入门价为5299,同Pro顶配12+256GB对应价格为5999。 Pro系列和Ultra入门的价差为-700;同配置价差为0
2.小米 11 Pro顶配12+256GB版本的售价为5699,Ultra的入门价为5999,同Pro配置12+256GB对应价格为6499。 Pro系列和Ultra入门的价差为300;同配置价差为500
3.小米 12s Pro顶配12+512GB版本的售价为5899,Ultra的入门价为5999,同Pro配置12+256GB对应价格为6999。 Pro系列和Ultra入门的价差为100;同配置价差为1000
4.小米 13 Pro顶配12+512GB版本的售价为6299,Ultra的入门价为5999,没有同Pro配置。 Pro系列和Ultra入门的价差为-300;
5.小米 14 Pro顶配16+1TB版本的售价为5999,Ultra的入门价为6499,同Pro配置16+1TB对应价格为7799。 Pro系列和Ultra入门的价差为500;同配置价差为1800

我们再整理一下图表:

小米13一代没有对应配置,同配置价差定为价格0

通过Ultra系列价格差走势下降的3代我们还能进一步的分析出问题:

1.小米11因为处理器出现的Wifi模块问题
2.小米12系列因为处理器问题出现的紧急迭代问题

连续两代机型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所以为了挽救高端机型的销量,短暂出现了小米13系列上的价格洼地。但是纵观整个系列的历史价格走势,小米 Ultra系列的性价比是在降低的。

关于背部材质问题

首先需要承认一个问题,小米 14 Ultra龙晶蓝版本背部材质在科学广义概念上来说,确实是陶瓷。

但是这个事情最关键的地方不是到底是真玻璃还是真陶瓷,而是小米在营销中企图通过模糊科学概念和大众观念,来塑造一个高端品牌形象,对大众约定俗成的观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从而受到质疑。

这不是一个普通电子消费品该做的事情,尤其是在这个塑造高端化形象和首款汽车即将发布的关键节点上。

小米的营销手段完全是对过去的路径依赖,模糊认知口径打擦边球不该是一个高端产品该做的事情。

即使大众现在知道了玻璃含有晶体就算陶瓷,那又有什么用呢?并不会对品牌形象产生任何正面效果。

马上小米 SU7就要上市了,定价预期也给得挺高,那预期的受众范围一定是小米手机用户中的中高端群体,他们在意的是品牌信任感和品牌形象。

现在对用户造成的影响就是,今天小米能够在自家顶级系列上整活,那会不会在小米汽车上整个这种花活出来?

手机说到底不喜欢换了就是了,汽车能吗?

真心觉得小米应该好好复盘一下这种营销手段是否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