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宠物

宫廷的宠物文化,古代都养过什么宠物?他们的宠物生活是怎样的?

2024-03-09宠物

文 | 文晓书生

编辑 | 文晓书生

«——【 ·前言· 】——»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养宠物早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无论是猫、狗,还是蛇、鸟,宠物市场蓬勃发展。

人们热衷于饲养宠物,不仅因其欣赏价值,更因其陪伴作用,然而我们不禁思考,人类对养宠的热情源自何处?古人的宠物观念又是如何演变的呢?

«——【 ·从野生动物到家畜· 】——»

宠物的演化历程源远流长,从野生动物到家畜再到如今的宠物,其发展轨迹承载着人类与动物之间特殊的情感联系和生活方式的演变。

最初的宠物可以追溯到家畜,那些最早被人类驯化用于劳动和生产的动物,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当属狗类。

狗被公认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其身影不仅存在于看家护院、打猎围猎的场景中,更成为了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陪伴。

早在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家已经发现了家犬的遗骨,这表明人类与狗之间的关系早已根植于古老的历史之中,到了商周时期,文献中已经出现了对宠物狗的记载。在西周时期,有一个名为「犬人」的官职,其职责是负责相犬、牵犬,也就是给皇帝养宠物狗。

这些史料反映了古代皇室对于狗的重视,它们不仅是狩猎的伙伴,更是皇室的珍爱。【穆天子传】中记载着天子之狗走百里执虎豹的壮举,显示了当时狗作为狩猎工具的重要性。

古代的狗不仅仅是狩猎的助手,也是表演的明星。【尚书】中记载了西族氏曾向周武王献上獒犬,而召公奭趁机写了一篇【旅獒】,劝诫周武王要注重个人德行。

北方还有一种名为「胡犬」的狗,因其凶猛异常而成为先秦时期的名犬之一。

从这些历史记载中可以看出,早在先秦时期,狗就因其出色的狩猎能力和表演才华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在【战国策·齐策】中,记载了临淄富豪喜欢观赏「斗鸡走狗」的表演,而在汉代,皇宫中设有「狗中」和「狗监」负责养狗,汉武帝甚至建立了「犬台宫」,专门供文武百官表演斗狗戏。

随着时代的发展,狗的角色逐渐从劳动工具和表演艺术转变为陪伴型宠物,在三国时期,东吴宠臣何定的犬更是被视为珍贵之物,其价值不仅体现在纯种血统上,连身上的饰品也价值连城,显示出宠物狗作为陪伴伙伴的地位日益凸显。

«——【 ·犬在唐宋· 】——»

在唐初时期,一个神秘国度名为高昌国向中国进贡了一种独特的小狗,名为拂菻狗。

史书记载,这些小狗身高约六寸,身长超过一尺,虽然体型微小,却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它们能够执行惊人的技艺,比如驾驭马匹并且衔着烛火行走,这样的表现令人叹为观止。

据说它们最初来自拂菻国,因而得名。在中国,拂菻狗又被称为猧儿,而到了宋朝时期,人们将它们称之为罗江狗,元代时期则被称为金丝犬,而明清时期,则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牡丹犬。而今,我们所熟知的京巴犬正是拂菻狗的后代。

据史书记载,宋太宗赵光义曾拥有一只名叫「桃花」的爱犬,当太宗驾崩之后,桃花不食不饮,忠心不渝地守候在主人身边。

后来,宋真宗赵恒将桃花也葬在了赵光义的永熙陵寝之中,至于桃花究竟是何种狗,历史上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认为,桃花即是传说中的拂菻狗。

无论桃花是否真的是拂菻狗,这段历史却反映了唐宋时期中国宠物犬养殖的繁荣景象,尽管在民间,养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狩猎和看家护院,但是在皇室贵族之中,狗已经逐渐成为陪伴生活的重要伙伴。

随着时代的变迁,到了明清时期,狗更是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宠物之一。

«——【 ·猫在宋朝· 】——»

猫,那神秘而又优雅的动物,在人类历史中留下了许多令人称道的印记。

与狗一样,猫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宠物之一,但与狗相比,猫作为人类的伴侣出现的时间要晚得多,直到历史的某个转折点,人们才开始真正意识到这种神秘动物的价值。

早在古代,【礼记·郊特牲】中就提及了对猫的利用:「迎猫,为其食田鼠也」,然而在那个时代,猫仅仅被视为捕鼠的工具,而非真正的宠物。

直到唐朝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宫中贵妇们开始将猫作为陪伴,甚至开始出现了「猫奴」这一称呼。

在唐德宗时期,连山大夫张搏更是以「狸奴」的称号被人所知,他不仅养了七只名贵的猫,更是为每一只取了精致的名字,这些猫已不再仅仅是为了捕捉老鼠,而是真正作为家庭的一部分,被人们喜爱和呵护。

宋朝时期,则见证了中国纯种宠物猫的兴起,【梦粱录】中甚至有记载一种被称为「狮猫」的品种,其黄白相间、长毛柔软的外表更是让上层社会为之倾倒,虽然这种猫并不擅长捕鼠,但其迷人的外表却让人们为之着迷。

在那个时代,猫的地位愈发崇高,甚至连它们的生命也备受尊重。

据【西湖游览志余】记载,当时一位贵族养的狮猫死去,临安府衙竟然动用了数百人去追查凶手,可见猫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之高。

如果说唐代是狗的时代,那么宋朝则可以被称为猫的黄金时代。特别是在文人阶层中,猫更是备受推崇。因为猫被认为能够「护书」,与狗相比,它们更加容易饲养,不费粮食,同时还能够保护书籍免受损坏。

南宋诗人陆游便是这一时代的代表人物,他以自己的诗篇【咏猫诗】表达了对猫的深厚情感,将猫视作自己的知己与伴侣。

«——【 ·古代珍稀宠物风情· 】——»

古代中国皇室和贵族社会对于珍稀动物的饲养可谓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和奢侈的象征。

除了常见的猫狗之外,他们对于马、象、虎、猿、狮、豹、犀牛、熊、鹿等大型动物的钟爱可谓是无与伦比的,这些动物不仅仅是宠物,更是象征着主人的荣耀和权势。

在明代,武宗朱厚照以其豪奢的生活闻名于世,他的宫殿中的虎城、象房、豹房、鹿场等场所,成为了当时宫廷中最引人注目的景观之一。

这些场所不仅是动物的栖息之所,更是皇帝们炫耀财富和权势的象征。

要想在宫廷中饲养这些大型动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除了饲养费用巨大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动物的饲养和管理需要极高的技术和经验。

每一只动物都需要专人负责照料,定时喂食,清洁笼舍,甚至还需要专门的医生进行定期体检和治疗。

最为珍贵的大型动物,往往是作为外国使节的礼物进贡给皇帝和贵族。

比如,贞元九年林邑国献驯犀,这样的盛情礼物不仅展现了外国君主对中国皇帝的尊重,也为中国皇室增添了珍贵的动物资源,饲养这些外国动物并非易事,时常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

就像当年德宗「甚珍爱」林邑国献的驯犀一样,尽管受到了皇帝的宠爱,但由于饲养条件不科学,三年后该犀牛竟然在严寒中冻死。

这样的悲剧不仅让皇室感到惋惜,也成为了对于动物饲养技术的一次深刻反思。

除了皇室和贵族,一些动物饲养者也开始涌现出来。他们是对动物有着深厚感情和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常常被邀请到皇宫中,为皇帝和贵族们提供动物的饲养建议和技术支持。

他们的存在不仅丰富了动物饲养的技术,也为动物和人类之间的情感交流搭建了桥梁。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对于大型动物的描写也是常见的题材之一,李商隐的诗句「蛮童骑象舞」就展现了大象作为宠物在人们生活中的形象。

还有【太平广记】中记载的「昆仑奴」,他们作为驯兽师为贵族们提供了独特的服务,成为了长安城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古代中国对于大型动物的饲养和宠爱,不仅仅是一种奢侈和享受,更是对于自然界神奇生命的敬畏和对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追求。

这些珍贵的动物资源,承载着文明的交流与发展,也成为了古代中国历史中一道璀璨的风景线。

«——【 ·结语· 】——»

古代宫廷的宠物文化展现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特殊的情感联系和生活方式的演变。从唐代狗的重要角色到宋朝猫的崇尚,宠物逐渐成为皇室和贵族生活的一部分。

除了常见的猫狗外,贵族更饲养大型动物如马、象、虎等,象征着荣耀和权势,这种文化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生命的敬畏和对和谐共处的追求。

古代宫廷宠物文化不仅是奢侈的享受,更是文明交流与发展的见证,成为古代中国历史中璀璨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