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宠物

苏州人为什么称「鹅」为「白乌鬼」?

2024-02-14宠物

在最早被人类驯化的家禽中,鹅属大型家禽(中国鹅的祖先是鸿雁,欧洲鹅的祖先是灰雁)。家鹅体型比家鸭大,嘴扁阔,前额有肉瘤,雄大雌小,黄色或黑褐色,有的种类咽喉部长有咽袋。颈长,能挺伸,体躯宽壮,双翅较长,折叠在背上,腿粗壮有力,脚大有蹼,善游水,体态轩昂,常高声鸣叫,鸣时此起彼应,性又勇敢好斗,常啄生人或异物,一般的狗或牛,见了也让它三分。旧时农家常用来看门守屋。鹅爱吃青草和水草,通常饲养在水草丰盛的河塘等处。

中国鹅是最著名的,多长在华东、华南地区,特点是产卵多、生长快、肉质鲜美。寿命一般均可活10年以上,甚至可长达60年,故又有长生鹅之称。中国鹅又可分为几个种类,最优良的有产于太湖流域的太湖鹅和广东澄海的狮头鹅等。其中太湖鹅,就是通常所说的白鹅,特称苏州鹅,又称吴鹅。据【三农纪】记载,春秋时范蠡协助勾践灭掉吴国后辞去官职,涉三江,入五湖,在太湖一带养白鹅致富。日本雄略天皇时,吴鹅开始输入日本,又被称作唐鹅,说明1500年前,太湖鹅已驰名海外。

马耀明 摄(视觉苏州供图)

但是,苏州人口语中,总是称「鹅」为「白乌鬼」(鬼,念作居,ju),这是什么缘故呢?

原来,在吴语中,「鹅」与「我」同音,差别只在「鹅」念上声,「我」念平声。苏州口语把宰鹅说成杀鹅,而「杀鹅」音同「杀我」,「吃鹅」音同「吃我」,很不吉利,让人忌讳。那么称鹅什么好呢?由于苏州水乡多见鸬鹚(即鱼鹰,苏州人称水老鸦。鸦,念作屋,wu),而鹅与鸬鹚很相像。只是鸬鹚浑身乌黑,鹅却是羽毛雪白(偶尔眼梢、头颈部、腰背部出现少量灰褐色)。有意思的是,鸬鹚有个别称叫做「乌鬼」。远在唐代,杜甫诗云「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戏作俳谐体遣闷】之一)。诗中的乌鬼,指的就是鸬鹚。鸬鹚别称乌鬼,其意何在,已不可考,只是它全身发黑,眼睛发绿,动作敏捷,见了人欲拒还迎的样子,也真是怪模鬼样的,「乌鬼」的称呼倒合几分情理。鹅的形态既然与鸬鹚(「乌鬼」)十分相像,慢慢地,就有人称它为「白乌鬼」了。

后来,「白乌鬼」就成了苏州一带对鹅的特称,直到今天,「鹅」在苏州人口语里都说成「白乌鬼」。由于吴语中,乌龟同乌鬼是同音,所以有人认为应是「白乌龟」,且推测,鹅的长颈经常向前探伸,如乌龟伸颈那样,故云。此说有点牵强,不确。

然而,王梦沂先生提供的民间另一种说法,却颇有可取之处。正如前文所述,鹅见陌生人或其他动物等,不仅大声喧叫,而且会奋不顾身向前伸颈啄咬。所以,吴地农家旧时多养白鹅来看家——鹅也因此获得了「护居」即保护居室的美名,又因它全身白羽,故习称「白护居」,吴语「护居」与「乌鬼」音相近,故慢慢地就统称「白乌鬼」了。

关于「白乌鬼」的故事,江南一带特别是苏州地区是很多的。例如,鹅肉在明代被视作美味家禽,无论在朝廷,还是民间,都是视鹅馔为尊,以鹅菜为重。在民间,人们设宴招待贵客是把鹅馔作为开宴第一道大菜的,小说【金瓶梅】也多次描述了当时以鹅菜为重的礼俗。至于民间馈赠,更把赠鹅视为时尚。明代官方甚至规定,巡按在任上,是不能吃「鹅」的,以表示清廉。

太仓王世贞在【觚不觚录】中就指出当时规定「御史毋食鹅」,王世贞的父亲曾为御史,当时有人为了送熟鹅给王父吃,特意割去鹅的头尾,而用鸡的头、尾盖在鹅身上,以遮人耳目。

太湖鹅因其「颜值」,自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爱鹅是众人皆知的,据说王从鹅颈的伸缩自如中领悟书法之奥妙。但人们喜爱它,主要还是要吃它的肉。元末明初的书画家倪瓒爱的就是鹅肉。

据【吴县志】记载,狮子林初建时,天如禅师(惟则)曾邀请倪瓒为建造狮子林(当时名「菩提正宗寺」)设计构图,倪设计出来后,观者无不为之折服。此事轰动了整个苏州城,也引起一家大菜馆老板的兴趣,他为了表示对倪的敬意,特地烹制了一尾清蒸鳜鱼送倪品尝,倪无甚表示,后来送上一盆烧鹅,倪尝了就叫好,不断用筷子搛着送进嘴中,最后把盆内鹅肉一扫而光。倪回家后,又进一步改善了烹制方法,并把烹制的这道菜,载入自己的烹饪专著【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中。倪瓒烹饪烧鹅的方法,后来被清代的袁枚收入【随园食单】中。因倪瓒号云林,特以「云林鹅」作为雅称,至今,「云林鹅」还是享誉烹饪业的一道名菜。

苏州大量养鹅的历史一直延续到当代,直到上世纪60年代,苏州古城相门外城河与平门外钱万里桥城河边,还有很大的养鹅基地。苏州古城凤凰街,有条小路因弯曲如鹅颈,名鹅颈湾。相城区有湖名「鹅真荡」,这是因为湖荡形如「鹅肫」的原因,真与肫谐音。「鹅肫」的形状一般人是不熟悉的,只有养鹅、宰鹅多了,才能熟知,这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鹅与苏州的关系。

(原载于【苏州日报】2016年05月06日 B02版)

作者:柯继承

编辑:小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