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宠物

频繁接触鸟禽 需警惕鹦鹉热

2023-12-06宠物

养鸽导致「鹦鹉热」,怎么回事?记者从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了解到,近期该院接诊了一位因养鸽导致持续发烧、肺部感染的患者林伯。确诊「鹦鹉热」后,医生对症治疗,患者很快便痊愈出院。医生提醒,潮汕部分农村群众有饲养禽鸟的习惯,应积极做好防护,警惕「鹦鹉热」肺炎。

今年74岁的林伯是揭阳市人,平时身体硬朗,近期却变得很虚弱,持续10余天发热、咳嗽,最高烧到了39.5℃,同时伴有乏力、气喘、全身疼痛,连饭都吃不下。在当地诊所使用多种抗菌药物后仍不见好转,病情日益严重,于是家人把他送到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五科住院治疗。

内五科医生江经正介绍,林伯入院后查肺部CT,可见双肺已经出现大片感染。询问林伯病史,才了解到林伯在家中饲养了20多只鸽子,日常喂养鸽子、打扫卫生,存在被感染的可能。经过一系列排查,原来,导致林伯生病的「元凶」正是「鹦鹉热」衣原体。

乍闻「鹦鹉热」,大家容易联想到五颜六色的病原体。事实上,鹦鹉热的病原体既非细菌,也非病毒,而是一种衣原体,主要在鸟类之间传播,在特定条件下可由被感染的动物传染给人,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合并肺部病灶,情况严重时常出现呼吸衰竭及多种脏器损害。这种疾病最初多在玩赏鹦鹉的人群中发现,故名「鹦鹉热」。后来发现除鹦鹉之外的其他多种禽鸟类,如鸽子、鸭子、火鸡等,均可感染而具有传染性,所以又被称为「鸟热」。

江医生介绍,「鹦鹉热」衣原体侵入人体后,一般有5至14天的潜伏期。以前由于临床检测困难,「鹦鹉热」容易被漏诊、误诊。近年来,随着生物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鹦鹉热」这一曾经被认为罕见的疾病已能被检测出来。只要病人及时就诊,早期干预治疗,避免进展成严重肺炎,「鹦鹉热」是完全能够治愈的。他介绍,林伯就是依靠痰液查出「鹦鹉热」衣原体序列,最终确诊了「鹦鹉热」。经过药物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林伯很快就满足出院条件。11月27日林伯回到医院复诊,身体已明显好转,逐渐回归正常生活。

江医生解释,「鹦鹉热」衣原体很少直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它的主要传染来源是带菌的禽鸟和它们的分泌、排泄物。人体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经呼吸道吸入含有「鹦鹉热」衣原体的尘埃或气溶胶,或者经皮肤、黏膜或消化道接触带有「鹦鹉热」衣原体的分泌物、排泄物等。因此,宠物鸟饲主、兽医、宠物店或从事家禽饲养售卖加工的工作人员都是「鹦鹉热」的高危人群。

他提醒,除了从事禽鸟类相关职业外,家庭养鸟是一般人群感染「鹦鹉热」的重要途径。他建议,在清理鸟笼时应戴好口罩和手套,接触禽鸟或可能沾染其分泌排泄物的物品后要彻底洗手,对可疑病鸟要及时隔离。如果出现「鹦鹉热」相应的临床症状并且有禽鸟暴露史,应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没有养鸟的市民,尤其是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遇到陌生鸟时建议远观为宜。

南方日报记者 彭深

通讯员 郑瑞年 连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