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数码

打印机只能用原厂墨盒、硒鼓?谈谈自由市场与打破垄断

2024-03-27数码

稍微上点年纪的职场人应该都知道,早期的喷墨打印机是不能加墨水的,只能换墨盒,而且只能换原厂墨盒。激光打印机也一样,按照厂家的设计,硒鼓不能加碳粉,用完以后只能是换硒鼓。所以打印机卖得便宜,但是墨盒和硒鼓都很贵,这就是他们的经营策略。

这种策略可以称为是一种「技术垄断」,是通过技术来捆绑用户,让消费者不得不长期选择和使用自己的产品。这样他们就可以通过提高耗材的价格,来实现长期稳定地高额获利。

这个策略可以说很成功,但既然是「垄断」,就一定会有人试图打破这个「垄断」。魔法对抗魔法,在一个自由市场上,打破「技术垄断」的,一定是另外一种技术。而在打印机的问题上,打破这个「垄断」的就是改装。

对于喷墨打印机,有种改装方法叫作「连供」,就是连续供墨系统,在原装墨盒上打孔装上输送墨水的管路。然后在机器外面放一个墨仓,往墨仓里加墨水就可以实现连续供墨。对于激光打印机,有厂商就直接通过仿造做出了「兼容硒鼓」。而且不仅仅是仿造,还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两个加粉口和盖子,一个用来倒掉废粉,一个用来添加新粉,消费者可以非常简单方便地完成更换。

这些方法不仅降低了技术门槛,还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原来一个三百多元的硒鼓,「改装厂商」的入局,直接把价格打到了百元以内。现在某些热门的硒鼓型号因为产量大,最便宜的才十几块钱还包邮,购物节活动的时候甚至9.9包邮。很多消费者因此受益,连加粉都觉得没有必要了,直接换硒鼓既方便又干净。

但是很明显,「改装厂商」既是一个入局者,更是一个搅局者,一进来就是在别人的奶酪上动手动脚。这些发明和改进,直接导致了原装墨盒的销量下滑。所以打印机厂家也不得不正面迎敌,他们先是采取「守势」,使用多种专利技术和安全措施,来防止墨盒被破解或者非法复制,旨在确保只有授权的墨盒才能与打印机兼容和使用。

这些措施,比如在墨盒中嵌入芯片,用芯片来验证墨盒的真伪。还有通过专利设计,制造商可以改变墨盒的物理结构,使其难以被第三方复制或重新填充。再比如使用墨盒计数器,记录墨盒的使用次数,打印机会根据这个计数器来限制墨盒的使用次数,从而防止墨盒被无限次重新填充和使用。

但是这些都难不倒聪明的「改装厂商」,打印机厂家的「防守」技术几乎都被一一攻破,于是他们后来也不得不采取「攻势」,推出自己的连供系统。2011年,爱普生首先推出了「原厂连供系统」,后来惠普、佳能等等也都陆续推出了自己的连供喷墨打印机,也就是现在的「墨仓式打印机」。

同样的,原厂连供系统也降低了打印机的使用成本,而且比改装的连供系统更稳定更耐用,也更不容易出现故障。而这背后的历史过程,实际上是「仿造」在技术和市场上成功之后的倒逼,逼着你原厂放弃「垄断」优势,放弃「躺赚」思维,逼着你去重新适应市场,不断去挖掘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这就是自由市场上的竞争,双方围绕消费者展开争夺,你来我往互有攻防,都在想方设法用技术来讨好消费者,好让消费者花钱。「改装厂商」或曰仿造的出现,的确是对打印机厂家的利益构成了冲击。但是请注意,这并没有侵权,而是通过技术改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像是两家挨着的餐馆,抢了生意不假,但这个「抢」必须是加引号的,并没有真的「抢」,没有侵权。

不过,打印机原厂因为此前申请了专利,也会以此为理由来状告那些连供系统和兼容硒鼓的制造商。比如2006年,爱普生公司针对中、德、韩的24家公司出口到美国的墨盒产品,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诉讼,指控涉案产品侵犯了他们的专利权,涉案的公司主要是中国知名墨盒生产企业。这场诉讼被视为爱普生试图利用知识产权,阻击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的扩张。

当时打印厂商一直在鼓吹「只能使用原厂墨盒」,实际上,使用通用耗材更节约成本,更符合用户需求。一些厂商只不过是发现了市场需求,先行一步满足了消费者并获得认可。

原本技术上的竞争是一种良性竞争,行政司法力量的介入,让竞争不再是一个良性竞争,既占用了无谓的司法资源,也浪费了很多的机会成本。那些巨额的资金、人力和司法资源的投入,原本可以用来更好地造福消费者,现在却用在了三方的极限拉扯上。

这些问题的背后,实际上是专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束缚了市场的手脚,让市场失去了原本可以更多的自由空间。认识这个问题很难,希望这个就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能够帮助你理解并看透问题的本质。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张是之

责编 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