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到四个轮子加一个电子产品,对于车辆的概念,每隔几十年总会出现一些比较「新颖」的认知。不过,背后折射出的,都是一个大时代。当然,以前买车买的是现货,现在则有可能到手的是期货。
速读——
1. 今后车企的OTA,如果涉及车型备案参数有变化,OTA前必须重新去工信部备案,完成后才可以推送,这个参数包括与智能辅助驾驶相关的辅助驾驶感知融合算法、规划决策算法、操作系统等指标和参数。
2. 以智能汽车的辅助驾驶能力为例,今后车企如果想要维持现在的一个月一次,甚至多次OTA更新节奏,要么要像走马灯一样去工信部备案,耗钱费时。要么就踏踏实实,等版本成熟了再发布。
3. 像之前有些车企一样,抢着发了个AEB半成品,然后让用户当「小白鼠」,自己不断OTA来博个科技公司的名声,以后可能就是召回榜的常客了。
4. 对于那些把车辆类比成轮子上的电子产品的言论,无论对方是多大的网红,多少还是留个心眼吧。安全,在任何时候都是车辆的基础。
5. OTA俨然已有野蛮生长之势,可能是背后企业科技范十足,也可能是活太糙。
「理想端到端训练版本又更新了。」9月份,有车主在今日头条上连发多篇主题小作文,优越感简直快要溢出手机屏幕了。
8月30日,理想宣布基于端到端大模型的智能驾驶正式开启万人体验团招募。同样如此操作的还有小米,早在上半年就开启了OTA先锋版体验招募,可以提前体验到小米最新的城市领航辅助功能。
在网络上,无数「中奖」的理想和小米用户为能参加这场盛事欢呼雀跃,其中更不乏尝鲜者赚足了流量。
就如同当年小米手机的开发版系统,智能汽车上每一次这样的大规模测试,都意味着不久的将来,相关车型又将迎来多轮OTA更新。OTA越多=科技感越足,在时下这种用车环境中,车主也能在驾驶体验和心理层面获得更多的满足和情绪价值。
只不过,这样的狂欢,未来多半见不到太多了。大概率,以后车主就算主动想当「小白鼠」都不行了
OTA野蛮生长要被叫停?
日前,为进一步加强搭载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召回和汽车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联合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组织编制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其实,早在2020年,市场监管总局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召回监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不同于几年前发布的【通知】,车企只要备案,OTA的过程自查自纠就行了,新的【征求意见稿】显然严格了很多。
其中,「涉及变更产品技术参数的应在备案前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申报,保证汽车产品生产一致性」这句话分量很重,重到什么程度?可能会 彻底改变目前的车企OTA生态 。
因为 这里说的参数,不只是长、宽、高、动力参数等,还包括与智能辅助驾驶相关的辅助驾驶感知融合算法、规划决策算法、操作系统等指标和参数 。
也就是说,如果车企的OTA只是对于娱乐系统的升级优化这类几乎不可能涉及产品底层参数的OTA升级,影响不大。但是,如果车企的某次OTA升级,导致 此前在工信部产品备案时预留的参数(例如智能驾驶相关)改变了,那就是「汽车产品生产一致性」被打破了 ,那么对不起,这次OTA 必须经过重新备案后,才能推送给车主。甚至是新车上市减配,承诺将通过OTA增配的「期货」行为,也将在未来被纳入强制监管范围 。
这次【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是为了「 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 」,主要对象是谁?目标已经很明显了。
时下,每个月一次、两次,甚至多次OTA已经成了一些车企的日常操作。有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74个品牌、350多款车型,OTA推送合计290个版本,其中包含智驾功能的OTA版本就有172个,接近60%的覆盖度。从中可以简单推算出, 如果涉及参数改变,要重新去工信部做产品备案的话,那么现在这个频次以后基本上是不可能有了 。
四个轮子上
叠一个电子产品?
这几年,车企有一个新玩法,一个功能,先把硬件上马,软件通过OTA慢慢改。奇怪的是,众多车主还为之津津乐道,认为这是一家车企科技实力的体现,自己能见证此事也是与有荣焉。
不久前,全民狂欢的AEB就是如此。也的确有企业为了抢市场,匆匆把搭载不成熟AEB的产品推向市场,再逐渐通过OTA的方式进行弥补,导致在这一过程中,有些车型的AEB误触发等故障搞得车主苦不堪言,甚至有的车主只能将相关功能关闭。
何小鹏曾经直言:有车企AEB技术存在造假,路上误刹车的情况很多,是把客户当「小白鼠」。
这次的【征求意见稿】提道,「市场监管总局及时开展备案评估与监督检查,规范 OTA 升级应用方式,避免企业通过 OTA 升级隐瞒车辆缺陷或规避责任。」
「 避免企业通过OTA升级隐瞒车辆缺陷或规避责任。」其实已经揭露了当下车市的一个事实 ,这类现象,时下已是「蔚然成风」。
周鸿祎于近日公开表示,对于特斯拉、华为、「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来讲,汽车本质上是一个电脑、一个电子产品,甚至是一个互联网产品,只是加了4个轮子。换句话说,他们与宝马、奔驰等是不同的物种。
从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到四个轮子加一个电子产品,对于车辆的概念,每隔几十年,总会出现一些比较「新颖」的认知。不过,背后折射的,都是一个大时代。
狂欢之后
也许有一轮背刺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高翔最近对媒体表示:「我们不想拿消费者做技术测试,不会把看上去非常前沿但未经验证的技术应用到我们的车型上,特别是与自动驾驶相关的技术。」
因为再怎么数字化、电子化、智能化,汽车总有几个手机和平板电脑「一辈子」都不可能企及的指标,那就是 汽车必须具备一个底层安全逻辑,包括大家熟知的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 。每一辆车,只要是行驶在路上,就等于背负了一份社会责任。
车企原本计划在下半年投放市场的产品,为应对竞争格局变化,不得不提前到上半年发布,而下半年又要推出更新的产品。这也意味着由于研发周期缩短的压力,致使某些功能无法得到全面论证就被迫「上车」,风险骤然增加;反映到市场上,就是增加了用户的使用风险和情绪失落概率,也就是所谓的「背刺」用户。
AEB只是「冰山一角」,在车质网的投诉评论区,关于汽车OTA的评述有几十页之多。其中,除了投诉一些车企不按时及时OTA,要么是车企承诺了不推送,要么就是看了隔壁邻居的车一个月OTA好几次,产生了失落感。剩下的,大多数是OTA之后,车辆某个方面的性能不但没有增强,反而被削弱了。
从这一点来看,订阅制在未来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需不需要升级,不是厂家说了算,而是消费者来选择订阅,甚至是OTA之后还能进行「回滚」,就像WIN10升级完WIN11之后,还能回退老版本。因为不管怎么说,从发展趋势来看,汽车像电子产品一样加快更新换代的进程是不可逆的,其中既有技术进步的原因,也受消费习惯变化的影响,如何合理合规地进行OTA,应该是车企未来都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目前,【征求意见稿】还没有正式形成通知,但随着不久之后(大概率)通知的正式下发,车企无序OTA的日子必将成为过去, 要么接受每隔一段时间就去工信部重新走一遍车辆备案流程,完成产品生产一致性后再推送;要么就是把产品积淀成熟以后,再正式推向市场 。
至于那些不能说是把半成品,至少是把不成熟产品拿出来卖的行为,日后都将在聚光灯下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