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游戏

漫谈八戒形象之变

2024-08-31游戏

来源:光明日报

明代闽书林杨闽斋刊本【西游记】,虽非彩色,但可清晰看出猪八戒是黑色的 作者供图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张树德绘制连环画【猪八戒娶媳妇】中的猪八戒 作者供图

明代内务府彩绘本【西游记】,八戒是脑后有鬃毛的长嘴黑野猪,沙僧是黑面小和尚,而不是后来的络腮胡子的头陀 作者供图

英国杜伦大学东方文化博物馆藏【戏曲人物之西游记】中的猪八戒 作者供图

近日,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引发大量关注,大圣的扮相、故事的走向、游戏的场景包括配乐都可圈可点,其中另一条辅线八戒的故事也令人一掬同情之泪。不过这个八戒初看会让大家一怔,他浑身黑毛、长鼻獠牙,和电视剧【西游记】(1986)里白净短鼻的经典形象相差甚远。八戒究竟是黑毛猪还是白毛猪?这并不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这一转变,实际上体现了中西交汇对中国畜牧业,进而对中国艺术产生影响的过程。

【西游记】的原文中猪八戒「黑脸短毛」「嘴脸像一个野猪模样」。第十八回【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行者降魔】中猪八戒登场,就是一个典型的黑毛猪。「初来时,是一条黑胖汉,后来就变做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脑后又有一溜鬃毛,身体粗糙怕人,头脸就像个猪的模样。」孙悟空变成高小姐要收服他时,所见也是「黑脸短毛」的模样。

现存的说唱文学及绣像、壁画等文物资料中,猪八戒也是黑猪。说唱文学【唐僧取经】里指明他是「野猪」,「浑身上长的是铁黑猪毛」。子弟书【高老庄】中的他「满面乌黑」;【撞天婚】中是「黑毛脸」;【盘丝洞】里反复皴染其为「黑和尚」「一身黑肉」,好像「铁亮油黑大秤砣」。牌子曲【收沙悟净】里同样说八戒是「黑和尚」。朱鼎臣本【唐三藏西游释厄传】绣像、明代陕西韩城大禹庙【西游记】壁画中,八戒也都是以「黑猪」形象示人。清代康熙间敬业堂刻本【绣像西游真诠】中八戒头颈生有粗硬的刚毛,精细照应了【西游记】原文的「猪刚鬣」的「脑后鬃长排铁箭」。

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影视作品中他依然是黑猪。如1927年国内第一部西游电影【盘丝洞】和1960年拍摄的绍剧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八戒都黑得铮明瓦亮。

那么,八戒为什么是黑猪,是什么时候变成白猪的?现在怎么又变回黑猪了?

第一次改变是在清代广州一口通商时期。中国本土猪大多具有优良的种质特性:繁殖力强、肉质鲜美、适应性强,具有特异性状。其6种型态分别是华北型、华南型、华中型、江海型、西南型、高原型,基本都是黑猪或黑白花猪。猪在古代还有「黑面郎」之称,如唐代【云仙杂记】中曾云:「黑面郎,谓猪也。」乾隆下旨令宫廷画师绘制的【兽谱】中,猪的形象也是全身乌黑,文字标识为「天下皆畜之」。然而,据记载,在1770—1860年间,英国人在广东接触到了华南猪,通过与英国土产猪杂交繁育,培育出约克夏猪和巴克夏猪,其中约克夏猪瘦肉多、繁殖力强,即为著名的「大白猪」。拉文(Levine)在1920年指出:「英国原产的猪种的体型是很粗糙的,当改良之时,曾加入过中国猪种的血液,所引入的便是广东的猪种。」1958年,布里格斯(Briggs)提出:「过去引进英国的中国猪种就是广东省的黑猪和黑白花猪。」19世纪初美国也引进了中国猪种,育成了切斯特白猪。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记载,目前欧洲猪种几乎都是由中国猪种直接或间接参与育成的。达尔文曾感叹:「中国猪在改进欧洲品种中,有着极高的价值。」经统计,欧洲常用商品猪种全群平均含有29%的中国猪种单倍型。经法国INRA研究中心试验表明,含有中国血统的猪杂交后代产仔数和成活率显著提高。

18世纪中后期,华南口岸以广州为中心出现了仿照西方绘画技法和风格,以中国风景、风物和人物为创作对象用于对外贸易的洋风画,一般称其为「外销画」或「贸易画」。「外销画」中有一个类别为通草画。英国杜伦大学东方文化博物馆现藏一幅通草画【戏曲人物之西游记】,创作时间为1820—1900年,该作品长11厘米,宽6厘米,创作地点为广东。该画是一张八戒单人像,猪头人身,光头无帽,上身穿藏蓝直裰,腰间系着绿色搭膊,下身穿粉红束脚大裆裤,白色净袜,脚蹬黑色千层底老布鞋,一手倒执九齿钉耙,一手握拳放于胸前,引人注目的是他耳鼻皆粉、全脸洁白、生有绒毛,这正是「约克夏」「大白猪」的典型特点。

可见,中国黑猪和外国猪杂交诞生了优良品种白猪,恰好诞生于广州的「外销画」首先以白脸猪八戒的造像,反映了这一变化。但此时白猪还不是主流,所以才会出现1927—1960年的影视剧、地方戏里八戒仍然是黑猪的情况。

第二次改变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过新中国畜牧工作者周密的计划,在含有约克夏猪和巴克夏猪血统的杂种白猪的基础上,1958年引入「苏白公猪」与东北母猪进行杂交二代再横交固定为主的育种方案,最后育成体质健壮、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屠宰率高、肉质细嫩可口的「哈尔滨白猪」,成为我国优良猪种之一,推广到全国20多个省、区、市。这次大型的猪种改良之后,国内常见猪便成为「白猪」。「文变染乎世情」,在电视剧【西游记】(1986)、【春光灿烂猪八戒】(2000),电影【大话西游】(1995)、【西游降魔篇】(2013),动画片【西游记】(1998)中,白八戒一统荧幕。

第三次改变就是2024年的【黑神话·悟空】,重启传统文化基因,八戒回归「黑猪」形象。

【黑神话·悟空】中八戒的感情线,融合借鉴了电视剧【西游记】(1986)和电影【大话西游】的优长,又有所创新。在外形塑造上回归了中国【西游记】小说原文、说唱文学及壁画和绣像中黑猪的传统。【黑神话·悟空】站在本土资源基础上,挖掘中国神话体系,文化出海,风靡世界。

【黑神话·悟空】除了主体情节外,还采用了很多传统文化因素,引发我们的文化共鸣。音乐采用【云宫迅音】,场景广泛采用中国历史古建筑,仅山西就借鉴了27个景点。【黑神话·悟空】的成功,说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具体实践中确实大有可为。

(作者:张惠,系广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广西大学文学院红楼梦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