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是今年汽车圈的关键词。
手机企业搅局、价格战白热化,持续施压汽车市场:北京国际车展上,新能源汽车的占比超过80%,然而目前零售端的新能源渗透率才首破50%;保时捷库存积压,经销商集体向德国总部「逼宫」;某新势力被曝新车集中上牌,大批停置在停车场......
目前产能过剩的老问题出现了新内涵,特别是随着中国在全球地位重要性上的相对提升,中国产能过剩与跨国性产能过剩形成某种联系。「在大国关系和地缘政治经济关系变化的背景下,新一轮产能过剩势必与外部环境变化形成互动关联。」北大教授卢峰说道。
在「产能技术双过剩」的现状之下,「走出去」渐渐成了中国汽车的一扇窗。 2023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491万辆,首次成为全球出口第一大国,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
今年前4个月,包括奇瑞、上汽、长安在内的中国企业都贡献出可观的出口量。
不仅量大,中国车在国外销售,利润也不低。在乌兹别克斯坦, 国内卖109.8万的仰望U8,可以卖到200万元;24.98万的宋L顶配可以卖到50万元,基本翻倍。
在俄罗斯,理想L9卖60万人民币、极氪007卖38.5万、009卖85万、阿维塔12卖54万。
然而高利润的背后,是逐渐崎岖的道路。
首先是政策。去年初,土耳其对中国生产的纯电动汽车提出加征40%的关税;今年7月份,巴西针对纯电进口关税将从15%升至25%;8月份,美国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税率将提高至100%。
但近期有汽车出口商表示,最大的影响关系到俄罗斯的一则法令。此前,经中亚国家转运到莫斯科,是汽车出口到俄罗斯的主要途径,然而自4月1日开始,俄罗斯联邦政府第152号法令生效。
法令要求,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或白俄罗斯)以低关税进口的汽车,必须在俄罗斯补缴关税。 这意味着免关税出口俄罗斯的路被堵死了。
第二个是经销商和车企的矛盾。汽车出口商非常勤劳且聪明,在国内全国比价后,寻找价格最低的货源,以二手车名义,用最低的成本和途径出口,有人通俗地称他们为「汽车倒爷」。
虽然没有售后服务,但「倒爷」们平行出口的汽车价格非常低,这会极大地威胁到车企的蛋糕。因此, 有车企如奇瑞已经开始严禁经销商参与汽车出口,发现一次罚款门店数万元。
更离谱的是第三个问题,收付款。由于持续的经济制裁,现在俄罗斯经销商手头没有足额货款,只能用等价木材付款。
由于奇瑞海外销量约70%销量由俄罗斯市场贡献,面临高昂的运费, 奇瑞只能含泪将一部分抵车价的木材在当地加工成家具出售,剩下的运回祖国。
究竟汽车出口是不是蓝海市场?我们看4月中国汽车出口量前五,第一是俄罗斯93478辆,第二是巴西47389辆,剩下的是墨西哥、阿联酋和比利时,均3万辆左右。
可以这么说,除了俄罗斯之外,中国汽车还没有在任何一个国家形成「势力」。一些舆论让很大一部分民众形成了认知壁垒,事实上,国内汽车市场和国外汽车市场的生态还是两个世界。
打个比方,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还处于瓶颈的位置,虽然有不少问题摆在面前,但瓶内的是大量需求还等待着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