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欧盟通过了我国制造电动汽车关税内容,计划在10月底正式生效。
自从上个月20号开始,我国就一直和欧盟就此事进行了8轮密集磋商。本月17日,我国商务部就此事做出了回应,我国表示「由于欧方始终未积极回应涉及中欧业界核心关切的问题,磋商还存在重大分歧」。
欧盟一意孤行,我国也不得不采取了反制措施。值得我们关注的有三件事,是什么呢?
欧盟的立场
今年5月,美国对我国电动汽车等产品加征了关税,美国的财务部部长耶伦喊话欧洲「跟上步伐」。
当时,现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方会采取不同的做法」,欧洲众多车企,比如宝马、法拉利、大众等等都反对跟美国一起加征中国电动汽车关税。
德国总理朔尔茨更是多次公开反对,他还警告「欧盟不应该学美国的坏主意」。可令人没想到的是,不久后,欧盟就传出了要加征我国电动汽车关税的消息。
10月4日,欧盟就是否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反补贴税进行了最终投票。
其中有10国投下赞成票,分别是法国、意大利、立陶宛、荷兰、波兰等等。选择弃权的是西班牙、比利时、瑞典、克罗地亚、葡萄牙、芬兰等12个国家。投了反对票的是德国、匈牙利、马耳他、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
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欧盟在较短的时间内,立场就发生了变化?
有人将矛头指向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她做了什么?
冯德莱恩是欧盟历史上首位女性欧委会主席,今年6月,冯德莱恩成功连任欧盟主席。她出生在比利时,13岁回到德国,获得过医学博士学位。婚后,她和丈夫举家搬到了美国、
在冯德莱恩身上贴着 「亲美」和「对华鹰派」标签。
今年3月份,欧洲议会议员克莱尔·戴利公开怒斥冯德莱恩「为美国老板卖命」,她说「冯德莱恩在没有任何授权的情况下,破坏欧盟成员国对欧洲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冯德莱恩在今年竞选欧盟主席前,她曾扬言「如果成功连任将寻求阻遏中国单方面用武力改变现状,特别是针对台湾」。
别看冯德莱恩之前回应耶伦说欧洲有自己的做法,好像不会跟着美国对华。但实际上,冯德莱恩在欧盟内部是主张「对华去风险化」的。
但要说冯德莱恩一人掌控欧盟也不实际,此次欧盟10国同意提高我国电动汽车关税存在两大目的,分别是什么?
两大目的
早些时候,欧盟各成员国和欧洲议会共同做出了一项决定,打算从2035年开始就禁止新注册柴油和汽油发动机汽车,简单来说就是不允许排放二氧化碳的汽车上路了,像是燃油车大概率要被彻底淘汰,大家都得换成新能源、无污染的汽车。
这项决定的出发点是好,可就目前来说,欧州各国车企们的技术还无法完全达到这一要求。而我国的绿色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我国出口到欧盟成员国的电动汽车是比较受欢迎的。
欧盟便认为我国的电动汽车挤占了欧盟成员国电动汽车的市场,提高我们的关税,也是想要「夺回市场」。但实际上,我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在欧盟电动汽车市场仅占了8%。
先前,欧盟对我国电动汽车正常关税是10%,若是欧盟正式实施加征对华电动汽车关税政策,我国就要被加征7.8%-35.3%的反补贴税。
比如,特斯拉要加征7.8%,加上正常的关税,总共要缴纳17.8%的税。
上汽最惨,因为欧委会认为上汽不配合递交材料,所以给上汽加征了35.3%的税,上汽的电动汽车进入欧洲市场,总共要缴纳45.3%的税。
专家认为,欧盟这一举措无疑是提高了欧盟能源转型的成本,对欧盟有关气候变化的政策起到反作用。最关键的是,加征的关税大概率会让欧洲民众买单。
欧盟为什么要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呢?
欧盟加征关税一大目的就是给欧洲汽车制造商「喘气」的机会。
汽车制造是欧洲看重的产业之一,但欧洲的车企们更喜欢利润较高的燃油车,不愿意加大投入电车制造。而我国的电动汽车市场已经在不断扩大了,欧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为了给欧洲车企争取时间,欧盟只好提高对华关税。
第二个目的是想要我国车企到欧洲建厂,把绿色技术带去欧洲,让欧洲车企回流到欧洲市场,同时,解决欧洲就业等社会问题,拉高欧洲经济。
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就说过,「如果能让中国制造商投资欧洲并在这里生产,那就太好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国提出「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在欧盟销售的最低价格为3万欧元」措施时,被拒绝的原因之一。欧盟要的不是「降价」,要的是技术。
只是欧盟诚意不太够,为什么这样说呢?
10月16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发布了一则关于中欧价格承诺谈判的声明。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在和欧盟谈判期间,欧盟竟然单独悄悄联系了我国部分车企,与他们进行价格承诺谈判。
欧盟这种行为令人不耻,也极有可能干扰中欧双方的磋商。
面对欧盟这种行为,我国也是明确表示「中欧磋商存在重大分歧」。不过,我国还是邀请欧方技术团队来华继续下一阶段的面对面磋商。
如果以为我国被动等待欧洲联系,那就错了。
在欧盟投票决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后,我国就对欧盟采取了措施。
根据初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原产在欧盟进口相关白兰地存在倾销,对我国相关白兰地产业产生了「实质损害」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