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游消费需求不断壮大,且消费的重要性愈发突出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地方都开始在文旅产业上倾注更多的资源,一个真正的「全域旅游」时代已经到来
据央视新闻报道,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宝藏小众城市」成为了年轻人青睐的目标。根据相关监测数据,今年国庆假期,以疗愈减压为目的的出游占比约25%。
有人将低线、小众旅游目的地的受欢迎称为「奔县旅游」。但其实,作为一种现象,「奔县旅游」并非自这个「十一」才开始出现,而是一种早有苗头的趋势。如今年「五一」假期中,相关旅行平台的数据也显示,旅游下沉化特点明显,在旅游订单同比增速上:一二线城市小于三四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小于县域市场。
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它与县城等低线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如高速公路、高铁等的「下沉」有直接关系,即越来越多「小地方」的交通通达度有了明显提升;另一方面,县域旅游资源的整体补强,也让很多县城有了吸引游客的「资本」。如有数据显示,全国A级旅游景区的县域覆盖率已由2012年的73%提升至2023年的93%。事实上,在旅游消费需求不断壮大,且消费的重要性愈发突出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地方都开始在文旅产业上倾注更多的资源,一个真正的「全域旅游」时代已经到来。这是很多看起来没那么有名的县城被更多游客「看见」,并让游客「奔赴」的现实大背景。
当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县域旅游,一些可谓「名不见经传」、并不具备太多传统意义上的文旅资源的小众县城,如今也能吸引一些外地游客,更与社会旅游需求的变化形成了一种呼应。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社会主流旅游选择多是追逐一些名山大川,主打一个「我来过,我看见」。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的旅游观开始「返璞归真」,更注重追求放松、减压。很多看起来在文旅市场上不那么成熟的小众城市,恰好可以满足这一点: 它们不那么拥挤,没有那么商业化,也没有太多需要特别打卡的地方,而是可以「随遇而安」,真正获得一段更纯粹的休闲时光 。一定程度上,这反映的正是社会对于一种更高质量的旅游体验的追求。
当旅游成为一种大众选择,特别是在「十一」这样的集中出游季,一些热门旅游目的地在聚拢超高人气的同时,实际上也难免让旅游的体验感打折。比如,游客可能不得不忍受高价和拥堵。更关键的是,成熟文旅市场往往形成了一种「程式化」的旅游玩法,包括到哪些景点打卡,甚至在哪个地方拍照,哪个餐馆吃饭,都有了很多广而告之的「标准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可能容易获得一种集体的参与感,但也让旅游变得更像是一种完成任务,休闲、放松感其实并没有那么突出。这也是很多人抱怨,旅游结束后反而更累的一个重要原因。相对来说,一些小众目的地由于没那么高的知名度,也没有那么多成熟的「旅游攻略」,在体验上可能会更让人放松,容易体验到一种「原生态」的安宁。
不过,很难说小众城市与成熟旅游目的地有明显的分界线,它们的区别只是相对的,而不必将两者完全对立起来。说到底,如何选择,还是要看个人的需求。同时,也不必过于神化「奔县旅游」的体验感。像之前就有调查显示,一些小众城市文旅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随着外地游客增多,容易出现公厕、停车位等配套服务设施跟不上的情况。而一些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不足,服务标准不规范,也会影响游客的印象。在这个意义上说,小众目的地要最大化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同样不无改进空间。
要指出的是,在完善文旅服务和基础设施的过程中,小众城市要切忌盲目「抄作业」。如果只是把成熟文旅市场的文旅资源、服务模式照搬过来,最终出现「千篇一律」的尴尬,丢失的反而是「小城」原本的优势。可以说,因地制宜地将自身的特色资源和比较优势巧妙挖掘和展现出来,为游客提供差异化的、更具性价比的文旅体验,才是小城魅力能够经久不息的法宝所在。而这,考验的是更高要求的文旅发展功力。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朱昌俊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