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石化膜法海水淡化工程
从中国海岛走向世界舞台
浙江石化膜法海水淡化项目主要服务于浙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该项目坐落于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鱼山岛,是目前国内日处理能力规模最大的膜法海水淡化工程,整体产水量达日产25万吨。项目分为两期建设施工,一期日产10万吨于2019年11月投入运行,二期日产15万吨于2021年5月投入运行。项目整体工艺由海水一级预处理、海水二级预处理、海水反渗透淡化系统,淡水反渗透系统以及配套辅助系统组成。
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水处理)作为该项目膜法海水淡化项目的总承包商,提供设计、设备采购、供货、安装工程的全方位海水淡化解决方案,为浙石化4000万吨/年炼油一体化项目提供充足可靠的淡水资源保障。系统中的V型滤池、卧式机械过滤器、海水淡化单机规模都创造了国内之最,其中3.5万吨/日海水淡化单机为目前国际上最大单机。
该项目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面向规模化应用的膜法海水淡化关键技术及装备开发与示范」的示范工程,应用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成果,最终系统吨水成本接近3元,制水能耗和成本同比下降大于10%以上。
该项目成功入选2021全球水奖(Global Water Awards)中「年度全球海水淡化项目」的提名,作为2021全球水奖唯一一个中国工程项目,代表中国海水淡化企业登上世界的舞台。
杭州水处理全力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将海水淡化技术及装备输出其他缺水国家和地区。截至目前,杭州水处理已先后在中东、东南亚、北非、南美等地建立了海水淡化工程。近5年,杭州水处理的海外海水淡化项目总装机容量达36万吨/日,合同总金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这些项目均由杭州水处理独立设计并提供核心工艺包。根据全球水业权威机构GWI公布的最新海水淡化行业统计数据与公司排名,杭州水处理位于全球第八名。
杭州水处理相关负责人判断,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及产业必将向工程规模化、装置系列化、设计模块化、设备国产化、成本低廉化、应用多元化、环境友好化、产品高值化的方向发展。他建议在这个过程中,一是应加快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持续推动海水淡化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二是强化海水淡化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储备,构建产业技术体系人才梯队。三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完善产业配套鼓励政策。四是拓展技术应用和辐射,发展壮大蓝色经济规模体量。
天津南港海水淡化及
综合利用一体化工程
打造中外合作项目典范
天津南港工业区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一体化(30万吨示范)项目为先达(天津)海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作为南港工业区公用事业项目,向南港工业区内企业提供以淡化海水为主水源的工业水项目。
项目筹建以来,一直得到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政府给予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项目一期建设15万吨/日规模海水淡化工程,二期增加至30万吨/日。项目一期投资约16.5亿元,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项目建成后将节约上亿吨地表水资源,环境及社会意义重大。该项目以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为设计和技术总牵头单位,具备雄厚的海水淡化领域的技术储备与研发实力。同时该项目将在5套系统中打造1套全国产化装备,对海水淡化系统的国产化测试和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意义。
项目于2022年开工建设,目前一期已基本建设完成,并于2024年1月正式对外供水,水质及相关运行指标均达行业领先水平。该项目是中国与马来西亚合作的首个大型海水淡化项目,是中马深厚友谊的具体体现,是中马海水淡化领域深入合作的新开端。
海水淡化所相关负责人认为,推动我国海水淡化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和规模化应用,应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一是明确海水淡化战略定位,加强统筹布局。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强调海水淡化在市政供水体系中的公共产品属性,在用地用海用能等方面研究制定保障扶持政策。三是加强自主创新,加大对海水淡化基础性、前瞻性和关键性技术的研发投入。四是扩大投融资渠道,鼓励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海水淡化项目,创新推动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探索海水淡化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融合,打通「两山」转化路径。五是进一步完善海水淡化审批管理,切实用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六是强化海水淡化公共宣传和科学普及工作。
青岛百发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
多源保障城市供水
目前,青岛百发海水淡化厂产能达到20万吨/日,成为国内最大的海水淡化市政供水示范项目,标志着青岛市海水淡化规模化应用迈上新台阶。
据介绍,百发扩建工程规模为10万吨/日,于2021年1月开工建设,2022年5月完成设备联合调试,具备送水条件。
该工程采用「气浮+超滤+反渗透+矿化」工艺,使用国产新型防腐材料,节省日常维护费用约10%;选用质量优良、性价比高的国产设备,国产化率达76%。
「工程建成投运后,进一步完善了青岛市大供水体系,实现常规水与海水淡化水充分利用,形成多水源保障的优质供水新格局。」青岛水务集团海水淡化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任彬认为,「基于海水淡化规模化应用的探索实践,应统筹处理好‘海淡水’与‘水资源’、‘应用’与‘创新’、‘政府’与‘市场’三种关系,一体化推进海水淡化工作取得新进展。」
任彬认为,首先应强化顶层设计。将海水淡化作为水资源战略增量纳入国家水网统一调配,因地制宜提高海水淡化在水资源配置中的比例,充分发挥海水淡化水作为沿海缺水地区生活补充水源、市政新增供水和重要应急备用水源的作用,提高战略定位。
其次,优化要素配置。将海水淡化项目纳入公共基础设施范畴,从建设资金补贴、融资贷款、产品水定价、输配水管网配套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出台高耗水工业项目优先使用海水淡化水相关政策;创新金融产品,将蓝色债券和基础设施公募基金发行向海水淡化领域倾斜。
再次,坚持创新攻坚。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科技攻关机制,加强高能级「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的布局倾斜,集中攻克关键核心材料设备,着力提高设备的效率性能,加速推进技术装备国产化进程。
最后,增加正面引导。相关政府部门应组织开展海水淡化水质相关标准的推广、宣贯和解读,加大标准推广宣传力度,提高海水淡化水规模化利用社会层科学认知与公众接受度。
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记者:王自堃
通讯员:夏敏玲 朱岩 王晶
文字编辑:戴路
新媒体编辑:刘潇然
点赞,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