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均存款曝光,谁在掌握巨额存款?
全国人均存款的公开数据显示,大部分老百姓并没有多少存款,但总存款额却居高不下,究竟这些高额存款是谁的?这一问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经济学家马光远曾在视频中提到,虽然我国整体储蓄率较高,但这并不代表普通百姓手头宽裕。当前全国储蓄总额达到了140万亿,平均每个人约11万元存款。然而,马光远指出,多数老百姓并没有这些钱。相反,越是经济困难的人,往往越倾向于储蓄,反映了他们的危机感。
支持这一论断的数据也令人深思。首先,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至少40%的用户银行卡上是没有存款的。其次,截至2020年底,全国城镇家庭的负债率已经达到59%,意味着全国半数以上的人口处于负债状态。此外,1月份的数据表明,信用卡债务高达8.13万亿,而2020年末全国人均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3.51万元,合计约42万亿。可见,许多人不仅没有存款,反而负债累累,面临着不小的经济压力。
在此背景下,问题逐渐浮现:既然普通大众存款寥寥,当前累积的高额存款究竟来自哪里?疫情防控期间,许多人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消耗积蓄。部分人因房贷、车贷等压力,加上疫情期间收入不稳定,不仅没有存钱,反而透支了储蓄。因此,疫情防控结束后,存款大幅增长的现象令人不解。
实际上,这一现象与人们的消费观念转变密切相关。过去三年里,许多老百姓逐渐认识到储蓄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没有存款的情况下,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险更显无助。为此,许多人开始减少消费,积累储蓄。而富裕人群也因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减少了在楼市、股市和外汇市场的投资,转而将资金存入银行,从而推动了存款总额的增长。2023年,全年股市资金流出达2.1万亿,正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体现。
因此,虽然有40%的人处于零存款状态,但更多的是因为收入水平无法应对日常开支。而相对富裕的高收入群体,则因为担心房价下跌、财富缩水,开始减少支出,将资金储蓄于银行。疫情防控全面解除后,许多高收入家庭也加入了储蓄行列,进一步推高了银行存款的总量。
然而,这种省钱方式虽能带来短期的安全感,却可能影响生活质量。对于有钱人而言,将资金存入银行也有其弊端。例如,在存款利率下降的背景下,存款收益持续缩水;同时,面对通胀压力,财富贬值的风险加大。这意味着,即便有钱人手中握有大额存款,他们也必须面对投资回报下降与货币贬值的双重压力。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更应关注如何在手头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开源节流。通过寻找额外的收入来源或节省日常开支,逐步积累存款,才能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时更加从容。面对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增加个人储蓄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