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

2024-10-14财经

(1)行业现状

当前,我国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已基本成型,总体上建立起了以资本为纽带的管控体系,实践中也形成了资金、物资、品牌等资源集中统一配置集团化运作经验,管理资产规模和效率都有了大提升。但是由于路径依赖等因素影响,集团管控目前一定程度还存在总部机关化、总部管理链条过长过细等问题,有企业总部对于控股上市公司管控也没有完全做到业务、资产、人员、机构和财务「五分开」。

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提出要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这不仅是对国资监管机构改革要求,也是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总部提出改革要求。一方面,国资监管机构要对投资、运营公司总部进行授权放权,另一方面这些企业总部也要对所控股企业授予更多产业经营自主权,总部职能转向战略管控和财务管控。

唯其如此,企业总部才能从过去产业运营管控中超脱出来,更多开展资本运营;也唯其如此,企业总部才能从管资产既有模式逐步转向管资本,进一步落实控股实体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更多培育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国有骨干企业。

(2)行业前景

当前,全国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主要发展趋势情况如下:

1)投资、运营公司投融资及运营方式趋同

由于资本投资、运营两类功能本身很难却截然分开,很少有投资者资本投入后却不管运营,也很少有运营资本者不理会投资方的目标和关切随意运营,加之多种金融工具的普遍运用,因此,各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实际企业日常运作过程中,投融资及运营方式有越来越趋同的倾向,如都较为关注资产证券化、基金等金融手段运用,都更关注资本投入风险和退出机制等。

地方上多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均进行或参与了持股企业混改,如上海国盛、上海国际、湖北宏泰、浙江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等企业已推动多起混改。此外,一些大型的产业型公司集团出于本身发展和转型的需要,也积极推进产融结合,越来越多地采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经营模式。

2)运营业务向区域外延展

由于资本投资运营需要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其运营过程中始终将面临两个基本的决策: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即需要寻求更低成本和充裕的资金来源与更高效率、高回报的资金运用。一些发达地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完成本地区发展的一些政策性任务的同时,必然将眼光投向区域外,寻求更为广泛和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和回报更高的资源项目。

3)金融、类金融属性趋强

由于多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运营过程中进行的产权转让、资产证券化、重组整合、清理退出等业务中多采取基金、托管等融资和投资方式,特别是产权转让和资产证券化成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的优选方式,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金融、类金融特性越来越明显。从收益水平看,各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拥有金融股权占比较高、市场化业务较多的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一般较高,而以政策性和功能性业务为主的公司,收益率相对较低。

(3)行业政策

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有企业改革重要命题。2018 年,经过近五年的探索,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国发〔2018〕23 号),明确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功能定位、组建方式等具体内容。2019 年,国务院印发【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国发〔2019〕9 号),明确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授权放权内容。

(4)竞争格局

改革开放 40 年来,国有企业的集团化产业运营取得长足进步,在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多个领域都形成了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大型产业集团。但对于资本运营,国有企业目前还存在短板。一方面,国有资产证券化率较低;另一方面,就已上市股票情况看,尽管大部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资产业绩良好,但市场估值水平普遍偏低。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就是要打造专业平台开展资本运作,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

其中,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以对战略性核心业务控股为主,通过开展投资融资、产业培育和资本运作等,推动产业集聚、化解过剩产能和转型升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财务性持股为主,通过股权运作、基金投资等方式,盘活国有资产存量。两种企业的运营模式都不同于传统国企,特别是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财务性持股为主的运营模式,决定了企业主要专注于资本运作,发挥财务投资助力产业发展「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目前,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升级成为政策导向,科技创新则是主要驱动力。科技创新是主要驱动力,2019 年股权投资所投行业主要集中于 IT、互联网和生物技术/医疗健康行业以及半导体及电子设备行业。2021 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快速回暖,投资案例数 12,327 起,同比上升 63.1%;总投资金额 14,228.70 亿元,同比上升 60.40%。

其中,大型产业投资与并购频发,集中在先进制造、新能源、半导体、医疗健康和物流等行业。行业分布来看,IT、生物技术/医疗健康、半导体及电子设备、互联网四大行业位居前四,投资案例均超过 1,000 例,在整个市场的占比超过 70%;投资规模也均超过 1500 亿元,与其他行业拉开较大差距。

2022 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外部承压、内部求变,各市场在优化调整中延续高质量发展态势。其中,募资总量维持稳定,新募基金数量达 7,061 支,同比小幅提升;在国有资本股权投资参与度加深、新基建加速布局的背景下,大型政策性基金、基础设施投资基金集中设立,推动市场募资规模维持高位。

投资节奏趋缓,2022 年共发生 10,650 起投资案例,涉及金额 9,076.79 亿元,同比分别下滑 13.6%、36.2%;硬科技投资成为市场主导,半导体、新能源和汽车等行业投资总量逆势上涨。退出案例数为 4,365 笔,同比小幅下降 3.7%,被投企业 IPO 数量及占比同步减少,并购、股转和回购的交易热度明显提升;随着 IPO 项目溢价逐步降低和上市不确定性持续增加,相关机构也开始调整退出策略,积极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退出方式以获取现金收益。而随着股权投资市场的不断调整,市场环境的优化、投资机构的进化、投资策略的细化等也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要发展趋势。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