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欧盟投票掀波澜,27国分歧加剧,加税撤资成焦点对决

2024-10-06财经

关于欧盟各国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是否应该征收额外关税的问题,它们进行了很久的讨论。

最近,欧盟各国对此进行了投票表决,结果已经揭晓。

赞成的有10个国家,反对的有5个国家,另外还有12个国家选择了弃权。

因此,最终的结论是,欧盟已决定对中国电动车征收高达36.3%的关税。

然而,这个结果并未让欧盟感到满意,因为它们之间的分歧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大,不再像从前那样团结一致。

欧盟史上最尴尬的投票。

自2023年10月起,欧盟开始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2024年6月,欧盟初步决定对不同新能源汽车厂商征收不同比例的关税;2024年10月4日,欧盟终于通过全体会员国投票的方式做出了最终裁决。

在投票开始之前,欧盟各国的意见就出现了显著的分歧。

德国认为,征收关税不会提升欧洲汽车的竞争力;西班牙则认为欧盟不应征收这类关税;而匈牙利总理则表示,这将会摧毁欧盟经济。

在极度分化的背景下,欧盟27个成员国创造了迄今最为尴尬的纪录,弃权国家数量超过同意国家;弃权国家的数量远超反对国家。

按理来说,即使有12个成员国选择弃权,但有10个国家支持,该提案仍被视为无效。

然而,由于有10个国家赞成,而反对的国家只有5个,因此可以认为该提案已获得通过。

因此,这个结果为中欧之间增添了一些谈判的筹码。

然而,欧盟委员会仍然宣布了提案的通过。

这是为什么呢?

根据欧盟规定,若要阻止加征关税的决定,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至少有15个成员国明确投票反对;第二,投反对票的国家人口总数需达到欧盟总人口的65%。

本次投反对票的国家包括德国、匈牙利、马耳他、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

无论从第一个还是第二个标准来看,这五个国家都不符合要求,因此欧盟认定该关税提案已获通过。

三个立场。

站在欧盟的立场上,它们为什么要实施加征关税的措施呢?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

因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欧盟无法追赶其步伐,因此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中国市场被中国各大新能源汽车企业逐渐占领。

因此,欧盟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很自然地将目光投向了关税。

而最先提出这个议案并始终坚定支持加征关税的,正是法国。

德国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且在汽车市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两国在汽车市场上的矛盾一目了然。

在全球汽车市场上,显而易见的是德系车和法系车的发展前景。

我们熟知的BBA都是德系车,在中国市场上广受欢迎。

倘若德国对华加征关税,无异于将自己推向绝境。

法国车企如雪铁龙和标致等,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一直在下滑,自从国产新能源车问世以来,法系车的生存空间变得更加艰难。

退一步讲,法系车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

因此,法国毫不在乎。

然而,若中国向法国出口新能源汽车,必将对其产生一定影响。

在这一必然趋势下,法国极力争取最大利益也就不难理解了。

然而,最引人关注的并非赞成国或反对国,而是那些选择弃权的国家。

它们之所以弃权,是因为无法明确表明立场,换句话说,就是处于两难境地。

以西班牙为例,早在七月份时,其倾向于赞成。

然而,在九月,西班牙首相访华后,十月的投票中,他们直接选择了弃权。

由此可见,它们希望继续与中国合作,同时试图站在欧盟反华一边。

为了避免得罪两边,因此选择了弃权。

还有一些摇摆不定的国家正在密切观察形势,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它们就能够立即作出决定。

在弃权的12个国家中,它们作为中欧之间继续进行谈判的资本之一,从这个角度来看,它们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欧盟内部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三个极端立场的27个国家直接凸显了这一点。

英国脱欧的情形依然清晰可见,如果欧盟继续这样下去,难免不会出现类似于英国的情况。

然而,我们最关心的并非欧盟将如何发展,而是需要明白,欧盟国家作出这样的决定,就势必需要准备好承担相应的后果。

既要又要不可取。

这项关税表面上声称旨在增强本土产业的竞争力,实际上却等同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在欧盟的提议中,仅针对来自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征收关税,而不包括汽车零部件和在欧盟境内生产的车辆。

欧盟的目的已经十分明显,他们想要「既要又要」。

因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池技术是关键所在。

而中国新能源之所以能够强大,就是因为掌握了电池技术,并且相关产业已经高度发达。

若欧盟真有意转型,就必须与中国合作,不可或缺的便是技术与资金。

然而,欧盟当前的所作所为却是企图获取中国的技术和资金,却不愿让中国进入欧盟市场。

欧盟能提出如此离谱的要求,中国却不能答应。

对于此,我国商务部表明态度,敦促欧方重返通过协商解决贸易摩擦的正确道路上来。

欧盟的举动可谓愚蠢至极,他们为了眼前的一点点利益,打着保护主义的旗号,却干扰了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还将中国彻底排除出欧洲市场,阻碍了自身向绿色产业转型的进程。

我们完全可以明确地说,只要欧盟敢加征关税,我们就能撤资,让欧盟自行处理,我们不会干涉。

对于这种行为,我们是不会容忍的。

很显然,中欧双方都不愿意面对最糟糕的局面,因此谈判仍然是目前解决争端的关键途径。

中国已经展现出足够的诚意,包括积极配合调查、作出价格承诺等措施。

至于欧盟将如何发展,将取决于它们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