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向「新」而行,激发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2024-06-06财经
图为G60科创云廊的壮观景象。陈海汶团队/摄
李谆谆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邱爱荃
产业因「新」而活,城市向「新」而进,新质生产力成势处,高质量发展动力十足。
「十三五」以来,上海市松江区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始终锚定「三先走廊」战略目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催生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6.79%,排名位居上海市前列;获上海市级以上各类科技奖励139项;全球最先进的450毫米集成电路用晶体生长系统、ALD光伏工作母机、国际首例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模型、同联制药1类抗生素新药可利霉素等众多原创性重大成果持续涌现……
星光不问赶路人,历史属于奋斗者。8年来,在改革发展的历史洪流中,松江区从未停下唯实唯干、拼搏奋进的脚步。在这里,国际一流科创生态涵养硬核技术创新沃土,各类创新要素纷至沓来、聚拢而至,众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转化落地,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成链、集群发展;在这里,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重大研发平台加速搭建、产学研融合不断走深走实、科创企业风生水起,其间所激发的澎湃动能,既映照出观大势、谋大局的战略判断,又生动诠释了「全局」与「一域」的空间辩证,不断为这座城市绽放着新的生机,创造着新的机遇。
涵养国际一流创新生态,加快搭建重大研发平台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加强。如何在大局中找准定位,在共性中寻找个性?松江区坚持涵养国际一流科创生态,加快搭建重大研发平台。
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导向下,松江区携手兄弟城市共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卓越科创生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加速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近年来,G60脑智科创基地、低碳技术创新功能型平台等重大研发平台在此集聚就是一大缩影。它们既面向基础研究领域开展前沿技术攻关,也「揭榜」企业研发需求,在推进「产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上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成立于松江区的上海低碳技术创新功能型平台,是上海市首批15个创新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之一。在这里,由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低碳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孙予罕领衔,24位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院所、大型能源集团的成员组成的专家库,正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致力于碳的高效化和循环化利用,以及储能氢能技术开发和服务。
作为一家新型研发机构,上海低碳技术创新功能型平台除了开展引领性的科技攻关,也让技术从「高阁」走向市场,其中氢甲酰化、锌空储能、无机材料3项技术已进入市场化运用,并先后孵化睿碳能源、高潞空气、岚泽能源3家亿元科技企业。同时,该平台还吸引上海陕煤高新技术研究院投资20亿元在松江区建立研发中心,促进松江区相关产业链的完善。研究中心致力于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装备及生命健康等高新技术的科技成果转化,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目前已立项80余项基础研究类项目,并建立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领域研发平台,布局新能源、先进材料等领域研发平台。
「自2016年推进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以来,松江区加强了重大研发平台的引进培育工作。」松江区科委主任肖扬介绍,包括企业技术中心、高校实验室在内,松江区共引进培育科研机构492家,有像上海低碳技术创新功能型平台这样的公共性研究平台,还有G60脑智科创基地、上海分析技术产业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辰山园区等。
值得一提的是,松江区引进承接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和脑图谱大科学计划的G60脑智科创基地,聚焦国家战略不断推进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高端科研资源的集聚、整合和优化,目前已取得多项脑科学重大基础研究成果——构建全球首例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和高比例胚胎干细胞嵌合体猴模型,发布全球首个猕猴大脑皮层单细胞空间分布图谱,并组织开展「全脑介观图谱国际大科学计划」等。
同时,上海分析技术产业研究院则致力于引入分析技术产业尖端项目、研发团队及龙头企业,目前已集聚近80家分析技术领域大中小企业,形成了包括国际跨国企业、上市公司、国有支柱企业在内的近10家领军企业的分析技术产业集群,年产值超30亿元。
此外,全球第一学术管理内容平台Wiley在松江区成立伟力吉六零科技发展中心,成功引入国内领先的X射线分析仪器和高比能低成本锌空气电池两个优质项目;还有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辰山园区、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等高水平科研机构;同时,推动腾讯科恩实验室、优图实验室等全球顶尖数字研究室云集松江区。
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赋能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本质是科技创新资源与产业创新资源有效衔接和优化组合,它一头激活科研院所的实验室成果,另一头为企业技术创新助上一臂之力。作为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松江区累计创建「院士专家工作站」数量达97家,引进院士专家426名,总数排名上海市前列,为松江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了高端智力资源。
主营电站设备的昱章电气是松江区拥有「院士工作站」的企业之一。凭借在核电关键仪控系统领域的技术优势,昱章电气先后参与国家、省部级重大相关课题13项,研制的核电关键电气仪控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
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吸纳高端智力和人才资源,在前期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团队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昱章电气与叶奇蓁团队的产学研合作进一步「绑定」,建立叶奇蓁院士工作站,并接标了昱章电气的核心研发项目——堆芯核测及核安全级就地盘箱柜技术开发。「堆芯中子注量率测量系统是关乎核电站安全可靠启动和运行的关键系统,以往全部靠国外进口。」公司董事长许颖介绍,项目为期3年,完成后将突破行业技术瓶颈难题,为企业发展拓展新领域、新方向。
让高校院所的「专家学者队」加盟地方经济的发展,8所核心高校组成的松江大学城是松江区开展产学研合作的重要禀赋。近年来,松江区以大学城为创新动力源,加快推进「松江大学城双创集聚区」建设。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继东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松江分园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松江园区分别落户松江大学城后,依托中国科学院、中电科等科技力量和中国科大海内外校友资源,集聚区内又成立了上海松江长三角产业技术研究院。据了解,研究院自成立以来,有效发挥了其在科研领域前瞻性的研判优势,积极与产业头部企业、上市公司开展技术合作。截至目前,技术服务合同约3000万元,聚焦前沿技术,探索实现松江区与长三角九城市高校产学研转化之间的「合纵连横」。
「近年来,松江区积极致力于高校、研究院与企业科研要素对接,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研发基地、研发平台。目前,大学城内已集聚科研平台130多家。」肖扬介绍,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市级重点实验室2家——东华大学上海市轻质结构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脑机协同信息行为重点实验室;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
强化创新主体地位,催生科创企业风生水起
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主体,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科技领军企业创新主导地位,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是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加快建设面向未来的世界科技强国的核心基础。近年来,随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的落地,松江区持续优化支持企业创新的制度安排,使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凸显。截至目前,松江区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650家,总量位居上海市前列。
如涓流汇成巨涛,如星火点燃原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力的充分激发,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2005年,一段与跨国供应商之间的插曲,让当时代理进口无线通信仪器仪表的创远信科,选择转战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那一年,做贸易顺风顺水的创远信科受牵头推进中国3G标准的大唐电信委托,计划请一家老牌跨国公司开发测试仪表,但因种种原因遭到拒绝。痛定思痛,其创始人冯跃军决心带领创远信科走上自主创新之路,成为一家科技型企业。两年间,企业首款无线扫频仪研发成功,后成为中国自主3G标准网络建设不可或缺的工具。2019年开始,创远信科又持续在3G、4G、5G时代实现相关技术科技「突围」。目前,创远信科已成为国产无线通信和微波测试仪器仪表细分行业市场龙头企业,承担国家「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开发任务,并参与国家5G/6G测试规范及标准制定。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发挥,还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松江区不断完善支持「硬科技」的制度安排,先后开展高新技术企业3年倍增行动计划、「专利清零」行动和「小升高」工程,建立起「科技创业团队—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创板上市企业」的全周期创新主体梯度培育链,在上海市范围内首家发布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区级专项政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松江模式」被上海市科委作为可复制的经验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以全生命周期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从初创、发展、初具规模到目前高端功能助剂行业的重点企业,朗亿功能材料十余年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政策的支持。2010年,其创始人唐晓峰从复旦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毕业后,凭借其研发的高分子材料抗水解剂,一举获得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基金会松江分基金会30万元的创业基金。创业起步后,朗亿没有停止创新的脚步。松江区科委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高新成果转化等政策也持续为朗亿的创新发展护航。
此外,针对科技产业领域成长过程中的多元化融资需求,松江区加速创投资本与科创策源的深度对接,制定上海市首个区级知识产权金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联合九城市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推出G60科创贷、园区贷、质量贷、标准贷、人才贷等创新科技信贷产品。其中,2023年,松江区科委科技信贷服务科技企业超过1000家,科技信贷总额超过10亿元,在上海市排名第二位,并通过「智投科创」系列活动为初创型科技企业搭建直接融资平台,广邀投资机构投早投小,深化科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