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危机到来之时,唯有保住中产,才能够留住「火苗」。
2014年,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在接受【朝日新闻】驻纽约记者访问时说:「但我认为中国现在就像美国上世纪20年代后后期或是30年代前期的情况。」
这句话在当时来看,是如此地不合时宜。
但在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回顾这句话,就会发现其中的分量乃至含义有多么深。
在一个经济体的高速发展时期,我们通常有两种方式来看待一个国家:
一个刚刚富起来的消费社会,自信且膨胀;但同时许多人生活在偏见和贫富悬殊带来的不安之中。又或是这两种:一个迫切想要拥抱现代化的社会,以及复古和保守的倾向形成了另一股干预力量。
问题的关键在于,最后是谁能够胜出。
在20世纪末的美国,它是世界超级大国。
一个世界超级大国的具象化本身,就是美国梦照进现实。1927年5月20日,查尔斯·林德柏格,这个年轻小伙子在过去的33个小时里,驾驶着一架飞机从纽约出发,穿过大西洋,最后降落在法国勒布尔机场。
那一年,他仅仅只有25岁,成为「独自完成不着陆飞越大西洋第一人」。这件事的轰动效果仅次于美国梦本身。
当他凯旋而归之时,纽约市民开了一场欢迎会,街道清洁部扫出了1800吨用于欢迎而被撒到街道的碎纸屑。
那是1927年的纽约,那是1800吨的碎纸屑。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欧洲失去了持续几个世纪的荣光,但协约国之一的美国却没有受到一点破坏,还因此大发了一笔战争财。
从1921年短暂衰退,到1929年经济萧条之前,美国迎来了将近7年的富足与繁荣。1923年上台的柯立芝是个典型的自由派,他推行「小政府」,宽松的经济政策和低所得税,并在演讲中指出「美国人的要紧事就是做买卖」。
美国人还相信,穿梭往来的贸易也会减少下一次战争发生的概率,这一点在今天的全球化背景下,秉持着同样的信仰。
我们也很难想象,早在一百年前的纽约,这座800万人口的城市里,就有多达四分之一的外来移民,这比费城的总人口还要多。
1927年,全美一共有5000栋高层建筑,这占了全世界的大部分,而仅仅是纽约,就拥有全美一半的摩天大楼。
但成就来得快,去得也快。
1929年美国大萧条时,面临各大银行破产倒闭,美国人纷纷取出现金,但是美元币值不断贬值,这又促使美国人用贬值的美元抢购黄金,导致市场黄金极度稀缺。
罗斯福新政后,美国需要大量金钱刺激经济,但是美元纸币市场根本不认,于是1933年4月5日,罗斯福颁布了6102号行政命令,即黄金禁令。
该禁令要求所有美国公民都必须在1933年5月1日之前,将其价值超过100美元的金币交给美联储。
这场危机原本没有那么快结束,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亚洲大量黄金廉价涌入美国,美联储才得以抹平兑付差价,且罗斯福也因为领导盟国打赢二战获得了赞誉。
那么美国是如何走出大萧条的呢?
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是当下大热的用来解释经济衰退的重要理论分支之一。包括美国经济最终走出大衰退,也是依靠罗斯福的新政,以及后来二战所产生的大量的战时经济需求。
而战争,是一个国家和政府的最大支出项目,这和辜朝明自己提出的解决资产负债表衰退,必须依靠强大的政府支出建设契合。
当然,强劲的经济支出刺激,还不是美国完全走出大萧条的原因。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大萧条的时候,美国还通过了劳动关系方案和社会保险法案,这保障了工会的权利,使得工人可以通过工会谈判来争取自身权利,建立了面向所有美国人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了老有所养、失业有助。
这也让原来朝不保夕、没有社会地位的工人阶层,变成了有保障、有权利的中产阶级这一新的社会阶层。
中产的出现,重塑了整个社会的生产关系,也为美国新一轮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换句话说,美国大萧条最终能够走出来,并且能够维系此后20世纪的辉煌,很大程度上是靠着中产的壮大来实现的。
从资本主义到修正资本主义,背后就是保障蓝领工人的劳工权益来实现的。
1929年的美国,当时道琼指数下跌22%,次月再腰斩,最低时直接跌到41点,全国5000家银行关门,数万企业倒闭。
当时的美国还是世界工厂,全球70%的汽车都在美国生产,当时一辆汽车大约1500美元,而美国汽车工人的工资,时薪仅仅只有20美分,算下来一个美国工人一天工作八小时收入1.6美元,全年加起来500美元,不吃不喝三年才能买上一辆车。
当金融危机爆发后,财富的泡沫随之破裂,由于缺乏中产群体,普通人买不起汽车,有钱人纷纷破产,整个美国社会随之陷入破灭。
「修正资本主义」其实就是壮大中产,今天美国通用汽车工人的时薪已经从20美分上涨到了40多美元,当大量的普通人拥有消费能力的时候,一个经济体才能够维系更健康的运转。
当工资的增长跟不上生产的时候,商品过剩就成了必然;一个人的收入就是另一个人的消费,只有人们的消费高了起来,钱的流通速度才会高,财富才会增长,消费带动收入,收入又反过来拉动消费,形成一个闭环。
因而,今天的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当经济的再分配过于集中和泡沫化的时候,经济危机爆发,就是财富再分配的一种方式。
当一个经济体,财富过于集中,贫富分化越来越大的时候,这往往就是危机爆发的征兆。美国大萧条时期,当时美国贫富差距达到历史峰值,0.1%的人占据着25%的财富,10%的人则牢牢占据着84%的财富。
但在新自由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财富又会伴随着新的技术加剧向少数群体靠拢。根据【世界不平均报告2018】的数据来看,当年全球0.8%的人已经占据着45%的财富。
财富加速集中,一定会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而在危机过后,财富又会呈现一个再分配的方式,如此周而复始往复循环。
从这个角度来看,危机不可避免。但中产本身不仅仅是财富上的财政,它更是观念、自身权益上的中产。
当一个社会的中产逐渐成为主力军的时候,哪怕危机到来,社会也能够很快度过;反过来,重构中产的过程,则可能需要几代人。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