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海量财经丨「彩电一哥」2024年半年度预亏超9亿元 投资者发问康佳:究竟哪出问题

2024-07-18财经
海报新闻记者 田柳 北京报道
7月8日,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康佳」)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净利润为负值,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9亿元-11.8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93亿元,同比亏损大幅增加。
海报新闻记者注意到,该份报告发出后,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中有投资者留言询问:公司究竟是哪里出问题了?
从「彩电一哥」到十余年扣非利润亏损过百亿
「小时候家里的第一台彩电就是康佳的。」
康佳集团成立于1980年5月21日,前身是「广东光明华侨电子工业公司」,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家中外合资电子企业。
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康佳集团在1991年改组为中外公众股份制公司。1992年,康佳A、B股股票同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1999年,康佳成为深圳第一家产值过百亿的工业企业。2003-2007年,连续五年霸榜国内彩电销量第一,是家电行业当之无愧的「彩电一哥」。
康佳的风光维持到2017年。由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康佳彩电销量占有率为14.09%,位于市场第一位。
但是到2018年,康佳开始大力推动公司跨界转型,拿出了一股「砸锅卖铁」的气势。在当年的财报中这样写到:2018年,本公司制定并推动实施以转型升级为导向的发展新战略……公司已实现转型升级战略的逐步落地。
由群智咨询发布的2018年全球彩电业务的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的彩电出货量排行榜中,康佳只排在第十一位,被挤出国内彩电第一梯队。
到2022年,公司净利润开始了走上亏损之路。据康佳公布的财报显示,2022年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了14.7亿元,2023年亏损21.6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亏损5亿元。如果从扣非利润来看,从2011年起,康佳就开始了连续亏损,截至2023年,已累计亏损额超过130亿元。
「多元化」布局导致康佳陷入低谷期
据了解,2001年,据当时国家信息产业部的统计显示,全国彩电企业2000年1至10月份生产彩电2771万台,销售2902万台,同比分别下降106%和5%,数年累计库存600万台。中国彩电业首次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康佳也没能幸免于难,2001年5月,康佳宣布亏损近7亿元。
2004年,彩电行业开始从显像管(CRT)向液晶(LCD)转型,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在面板行业崛起,中国大陆彩电行业开始面临「缺芯少屏」等状况,行业内各大公司开始自救,为彩电产业的破局寻找方向。
但康佳「另辟蹊径」,放弃钻研新技术,转而开始房地产投资。2007年,康佳集团决定正式涉足房地产开发,并于当年审议通过了【关于成立康佳房地产开发投资公司从事房地产开发投资业务的议案】,开展了一系列房地产投资,但效果并不理想,反而在2015年引发了公司的股东纷争。
此前就有媒体总结,近十年来,康佳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新的发展战略。2014年,康佳表示要做「中国第一个智能电视互联网运营平台」;2016年,为了切入更多软件服务,提出「软件+硬件」的口号;2017年,增加「投控+金融」,同时还提到「科技+产业+城镇化」等概念;2018年,为了进军半导体,提出「1234」发展战略。记者在2023年年报中看到,围绕新发展战略,公司聚焦消费电子和半导体两大主业。
从公司财报来看,不断改变的「多元化」布局并没有挽救康佳扣非利润亏损的情况。到2023年,康佳的彩电业务占营业收入比重已不足3成,曾经的业绩「顶梁柱」现在已经失去了它的作用。
预亏公告暴露公司状况
2024年半年度预亏公告发出后,投资者询问康佳:公司究竟是哪里出问题了?
在公告中,康佳给出了三个主要原因:内销彩电市场规模下滑,受到刚性费用压降空间有限以及行业竞争持续加剧等因素影响,公司彩电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价格变动,导致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约为-1.71亿元;半导体业务仍处于产业化初期,尚未实现规模化及效益化产出。
2023年,康佳宣布将聚焦消费电子和半导体两大主业,但根据预亏公告来看,旧业没有重燃战火,新业也暂时没能顶住压力。
记者注意到,根据洛图科技在今年3月发布的【全球电视品牌市场出货季度追踪】报告,2023年全年,全球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达到2.01亿台,同比2022年下降1.6%,创下近十年来的新低点。洛图科技关于2024年上半年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电视市场的品牌整机出货总量为1639万台,同比2023年下降4.2%。
行业不景气,公司战略不断变化,康佳究竟是哪里出问题?是否有退市风险?面对诸多网友的疑问,康佳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表示:本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情况正常,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修订)】「退市与风险警示」的相关条款规定。公司未触及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标准。本公司将继续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监管要求,切实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促进公司健康、稳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