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行进中国」调研行·品牌吉林|化纤「老大哥」逐「新」碳纤维

2024-06-03财经

你见过这样的「线」吗?直径仅为发丝的1/12,含碳量达90%以上,强度却是钢的7—9倍。

「这就是碳纤维,比钢强度大、比铝重量轻,小到钓鱼竿、羽毛球拍,大到新能源装备、航空航天,都有它的身影。」吉林化纤国兴碳纤维公司生产处处长鲁明说。

吉林化纤碳纤维生产现场。吉林化纤供图

氧化、低温碳化、高温碳化……走进吉林化纤碳纤维车间,400余米长的碳化线上,一束束碳纤维原丝历经数小时「奇妙旅程」,由白变黄、变棕,最终变身为黑色的碳纤维。

从有着60年历史的化纤「老大哥」,到拥有全国最大碳纤维生产基地的「新秀」,吉林化纤紧盯碳纤维全产业链,持续擦亮碳纤维「黑金」品牌。

吉林化纤碳纤维生产车间 人民网记者 李成伟摄

碳纤维技术门槛高,国外长期技术封锁,如何破局?吉林化纤下「笨功」。2008年,吉林化纤成立研发团队,开始全力「破冰」。在无资料、无图纸、无设备的「三无」挑战下,历经无数次试验,终于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工艺路线。

由碳纤维材质制作而成的自行车,重量轻到一只手就可以轻松拎起。人民网 石天蛟摄

「我们就天天琢磨,不停完善。」鲁明介绍,「首创的35K、48K、50K大丝束填补了国内空白。定制化生产模式所生产的1k、3k、12k等多规格、多性能碳纤维,已广泛应用于下游的11个领域。」

碳纤维无人机。人民网记者 李成伟摄

作为做人造丝、腈纶纤维等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吉林化纤既能「无中生有」,在碳纤维原丝领域突破一系列技术屏障,拳头产品T700级强度碳纤维性能不断提升;又能「有中生新」,加快「智改数转」建设,持续推进生产线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在运丝、打包、毛条等高强度岗位都实现了机器代人,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眼下,我们全面布局碳纤维下游制品,规划汽车轻量化、新能源、热场材料、体育休闲等终端制品领域的产业园区。」吉林化纤集团副总经理庄晓东告诉记者,「力争在新兴材料、新能源领域作出更大贡献。」

一丝纤维的背后,是传统产业「新跃迁」。近年来,吉林老工业基地不断向「新」升级,在装备、能源、材料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提升含「新」量,布局抢占新赛道,打造未来产业发展高地培育新质生产力。

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传统制造业「老树发新芽」;创新引领、绿色发展、生态优先,以智慧驱动塑造未来,新兴产业「小苗初露尖尖角」。吉林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越走越宽。(宋丽云、刘凡、谢龙、欧阳易佳、董丝雨、皇甫万里、马俊华、李成伟、李洋、石天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