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一天暴涨2180亿美元,「卖铲子」的英伟达能「躺赢」多久?

2024-05-26财经

5月22日,「地球上最重要的股票」、标普第三大权重股的英伟达发布第一季度财报。

数据显示,英伟达营收同比增长262%至26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净利润同比增长620%至148.8亿美元。

受财报超预期刺激,23日,英伟达总市值一天之内暴增2180亿美元(约合1.56万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市值第三大的科技公司。

但另一方面,「赚麻了」的英伟达恐怕很难不被自己所提出的「黄氏法则」所「绑架」,「卖铲子」的英伟达能「躺赢」多久?

5月22日, 「地球上最重要的股票」、标普第三大权重股的英伟达发布第一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英伟达在第一财季实现营收26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2%,高于此前分析师预期的246.5亿美元;净利润148.8亿美元,同比上升628%,高于预期的129亿美元。

俗话说,「跟风挖金子,不如卖铲子」。如今,AI已然成为炙手可热的「新金矿」,而作为主要芯片供应商英伟达无疑是当下最赚钱的「卖铲王」。

「赚麻了」的英伟达靠什么「发家致富」?在AI浪潮下,「卖铲子」的英伟达还能卖多久?

一天暴涨2180亿美元

英伟达「赚麻了」

英伟达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各项数据全面超越预期。

报告期内,英伟达营收同比增长262%至26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净利润同比增长620%至148.8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为6.12美元,同比增长461%。

英伟达卓越的业绩表现推动其市值在一天之内暴增2180亿美元(约合1.56万亿元人民币),达成华尔街历史上单日第二大市值增长记录。目前英伟达总市值达到2.62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第三大的科技公司。

而历史上最大的单日市值增长也是英伟达在今年2月创下的,在公布2024财年第四财季报告后的第二天,其市值增加了2770亿美元。

目前,英伟达连续第三个季度收入同比增速超过200%,连续四个季度净利润增速超过600%。

在财报发布后,美国各大投行纷纷上调英伟达的目标价。高盛将英伟达目标价从1100美元上调至1200美元,瑞银从1150美元上调至1200美元,花旗则从1030美元上调至1260美元。

根据Factset的数据,62位分析师中有55位给予英伟达「买入」或「超配」评级,其余7人给予「持有」评级。分析师们对英伟达的平均目标价为1056.47美元,最高达1400美元。市场普遍认为,英伟达的发展故事「显然还远未结束」。

英伟达的下一代「吸金」利器

细看英伟达的财报,其最受关注的数据中心业务为业绩增长提供了最大动能,营收226亿美元,占总收入的85.6%,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27%,与上一财季相比增长34%。

英伟达首席财务官科莱特·克雷斯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一季度数据中心业务的增长源自于Hopper架构GPU出货量的增加。

谈及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的增势,黄仁勋认为还有增长空间。「下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企业和国家正在与英伟达合作,将价值数万亿美元的传统数据中心转型为加速计算,并建立新型数据中心,即人工智能工厂,来生产新商品——人工智能。」

黄仁勋说,「除了云服务提供商之外,生成式人工智能还扩展到了消费者互联网公司、各类企业、主权人工智能(Sovereign AI)、汽车及医疗保健领域,从而孕育了多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垂直市场。」

「我们已准备好迎接下一波增长」,黄仁勋所说的英伟达下一代「吸金」利器,正是备受关注的Blackwell。

他表示,Blackwell架构芯片于3月初推出后,至今已「生产了有一段时间」,于2025财年二季度发货,将于三季度增产,有望在四季度安装进客户的数据中心;预计今年Blackwell架构芯片将带来大量收入。

「卖铲子」的英伟达还能卖多久?

在生成式AI这一潮流之下,各大巨头不断加码进行算力竞争。

根据行业分析公司Omedia的数据,作为「卖铲子」的主要芯片供应商,英伟达目前占据AI处理器市场超过八成的市场份额。这意味着,OpenAI、谷歌、亚马逊、Meta等巨头的AI军备竞赛都离不开英伟达的GPU。

但换个角度看,对于这些科技巨头而言,这不太妙。

去年7月,外媒曾曝出英伟达已上市的最高端AI芯片p00 GPU已供不应求。当时英伟达GPU的出货时间长达 11 个月,大多数客户需要等待将近一年的时间才能拿到订购的产品。

这样的「香饽饽」,价格自然也不会低,有报道称,p00的市场价飙升至2.5万到3万美元左右。在生成式AI训练过程中可能需要数万个甚至数十万个芯片协同工作,这对于科技公司而言是极大的支出成本。

特斯拉CEO马斯克曾透露,特斯拉在今年仅在英伟达AI芯片上的投入就高达5亿美元。今年3月,Meta也曾公布其布局AI基础设施的细节和路线图,称计划在今年年底前获得约35万块英伟达p00 GPU,折合成本高达87.5亿美元。

在减少对英伟达的依赖、降低成本和定制化硬件的强烈需求下,科技巨头们纷纷加大自研芯片的投入,以实现更大的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力。

Meta公布了自研AI芯片MTIA的最新版本,谷歌推出了基于Arm架构的数据中心芯片Axion,苹果正在研发代号为ACDC的AI推理类数据中心算力芯片,微软将推出一款参数达5000亿的全新AI模型产品名为MAI-1......

英伟达自然也有自己的应对策略——加速研发迭代。此前,英伟达芯片架构更新周期大约为每两年一次,而在本次业绩说明会上,黄仁勋透露会保持每年发布一款新品的节奏。

长江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教授李伟认为,「‘黄氏法则’因其超高的更新速度,在技术层面扮演了护城河的角色,提高了行业进入门槛,让许多潜在的参与者望而生畏。」

但在追求技术加速研发迭代的同时,英伟达自身也很难不被自己不断抬高的预期所「绑架」。

长期来看,技术的升级是无止境的。在AI这场淘金浪潮中,「卖铲子」的英伟达面临的恐怕不仅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更是永无止境的自我鞭策。

主笔 | 兰薇

编辑 | 兰薇 刘雅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