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要买蒙古煤矿,莫迪却不想给中国过路费,但要绕过中国代价还不低

2024-07-15财经

印度,这个世界第二大钢铁生产大国,正在面临一场能源版的 「斗智斗勇」。

这次的主角是 蒙古国的炼焦煤, 一种关乎印度钢铁业命脉的宝贵资源。

然而,当印度总理莫迪决定绕过中国,开辟新的运输线路时,一场复杂的国际能源版「三国杀」悄然上演。

视频加载中...

从蒙古到印度,一条不平坦的煤炭之路

话说回来,印度与蒙古国的煤炭贸易谈判可是费了好一番周折。

自2020年起,两国就你来我往,如今终于开花结果。

京德勒西南钢铁公司和印度钢铁管理公司成了这场交易的主角,准备迎接来自蒙古的炼焦煤。

可当一切看似顺风顺水时, 印度政府对于运输路线需要过路中国表示反对, 却让局面陡生变数。

不走寻常路,代价几何?

印度政府的理由简单直接: 不想让中国从中赚取「过路费」, 更不愿在能源安全上受制于人。

于是,印度企业不得不另辟蹊径,考虑两条看似不太靠谱的路线——远东走廊和国际南北运输走廊。

远东走廊,就像是一条蜿蜒曲折的长龙,煤炭要 从蒙古翻山越岭到俄罗斯海参崴,再漂洋过海到印度。

而国际南北运输走廊,则是一场跨越多国的接力赛, 从蒙古经俄罗斯,穿越中亚,再到伊朗,最后抵达印度。

两条路,一条远,一条复杂,都不轻松。

商人的眼泪,政府的豪赌

对于企业来说,成本才是王道。

走中国,近便又省钱;走新路,代价高昂。

但政府的坚持,让企业只能捏着鼻子接受。

印度的钢铁巨头们或许正暗自叹气: 「这世界,真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偏偏这条路最花钱。」

莫迪的俄式问号

就在不久前,莫迪访问了俄罗斯,是否向普京求助,至今仍是个谜。

毕竟,普京也许会问: 「绕那么远,图啥呢?」 印度的这盘棋,走得可谓步步惊心,每一步都伴随着经济与政治的双重考量。

中印关系的阴影与国家的安全感

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印关系的微妙变化。

自从两国边境冲突以来,两国关系也陷入了低迷。

印度担心,一旦冲突升级,中国可能会利用其在能源供应链中的地位施加压力。

于是,即使付出巨大代价,也要摆脱对中国基础设施的依赖, 这是莫迪政府的决心。

是安全还是负担?

印度的这场能源转型,无疑是一场赌博。

绕行的路线可能让煤炭的成本翻倍, 但这笔账,印度政府似乎更愿意算在国家安全的账本上。

问题是,这样的选择,真的是印度经济长远发展的明智之举吗?在追求能源独立的同时,是否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当经济利益与国家安全发生冲突时,该如何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