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沪上金融机构五篇大文章做得怎么样 新闻晨报将对银行保险机构全扫描

2024-06-03财经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金融监管总局近期印发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对银行保险机构如何落地落细「五篇大文章」,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提出了具体要求。

那么沪上各家银行保险机构,「五篇大文章」做得怎么样?各家机构哪篇文章做的最精彩?新闻晨报将于7月上旬推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特刊,遴选「五篇大文章」优秀案例和业内典型代表,为各家银行保险机构提供一个舞台,展示各家机构「五篇大文章」的成绩与硕果。

提升科技金融质效

【指导意见】要求,针对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进一步增强,对研发活动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资金和保险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持续优化,努力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科技型企业研发风险高、投入大、周期长,发展各阶段的风险特征也不尽相同,传统的信贷保险产品难以满足其需求。为此,【指导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银行保险机构结合科技型企业发展规律和特点先行先试,研发专属金融产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晨报记者此前采访了解到,对多家银行已建立单独的科技企业信用评价模型,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能够做到更加科学精准地评估贷款及投资风险。

绿色金融业务发展迅速

发展好绿色金融,是支持实体经济绿色转型、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聚焦「双碳」目标,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其中,要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支持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减污、降碳、增绿、防灾,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近年来,沪上银行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健全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供给,在促进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节能降碳增效、做强做优绿色低碳产业、建立健全绿色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打响了沪上银行业绿色金融品牌。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上海辖内银行业绿色融资余额合计15666.15亿元,较年初增长9.58%。其中,绿色信贷余额15191.96亿元,较年初增长10.04%;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投资余额178.41亿元,较年初增长9.15%,绿色金融业务发展迅速。

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持续优化

【指导意见】提出,基本建成高质量普惠金融体系,助力共同富裕迈上新台阶。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持续优化。普惠信贷体系巩固完善。普惠保险体系逐步健全。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普惠金融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优化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方面,要健全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普惠金融机构体系,形成分工明确、各具特色、有序竞争的普惠金融机构体系。

截至2023年末,上海市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超过了万亿元大关,普惠贷款客户数超过了80万户,「普」及率提升明显;同时贷款平均利率为4.21%,较2023年初下降0.52个百分点、为客户节约融资成本近60亿元,而上海银行界对于无缝续贷操作的普及也为客户节约融资成本超过100亿元,让广大客户感受到了实」惠」。

养老金融聚焦现实需求

【指导意见】提出,未来5年,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规范发展,养老金融产品更加丰富,对银发经济、健康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更好满足养老金融需求。

作为养老服务的重要一环,养老金融服务是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从2016年开始,长期护理保险在多个城市试点,由当地医疗保障局主导,保险公司具体执行经办,各地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参保人不同需求,采用从医保基金、企业、个人渠道进行多元化筹资的模式推进。

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

【指导意见】在数字金融领域提出明确目标,要求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数字化经营管理体系基本建成,数字化服务广泛普及,对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助力。数字化监管架构流程基本建成,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

不只是银行机构,国内不少保险机构近年来也在加快「保险+科技」改革步伐,借助新兴科技力量,实现高质量发展。业内人士表示,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保险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