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欧盟加税背后:揭秘真实意图,中国科技企业面临风险

2024-10-07财经

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征收关税,引发中欧贸易紧张

在欧盟就是否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关税的最终表决中,结果为10票支持、5票反对、12票弃权,未能阻止关税提案。这一决定引发了欧洲内外的广泛关注和担忧,弃权及反对的国家担心这可能引发中欧贸易战。然而,欧盟的实际意图并不仅限于征税。

经过三个多月的不懈努力,中国与欧盟进行了谈判,但最终未能改变欧盟的立场。由于弃权票数过多,征收关税的提案在当地时间4日得以通过。欧盟委员会表示将继续与中国进行对话,寻求替代方案,但这一决定已对中国的电动汽车企业造成了影响,并可能对中欧贸易关系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

欧盟部分国家支持对华加税原因解析

上月,中国与欧盟及部分成员国进行了频繁的讨论,期间西班牙的举动使局势出现了积极转机,欧盟甚至延迟了投票。然而,最终仍有10个国家投了支持票。这10个国家中,波罗的海三国的贸易与欧盟关系密切,其他则与中国有着紧密的贸易联系。这些国家本应避免采取可能损害双边关系且明显得不偿失的行动,但他们为何仍这样做?

央视新闻旗下的「玉渊谭天」报道指出,一些欧盟成员国投票支持对中国加征关税,目的是诱导中国企业在欧洲投资。欧盟提出与中国的「边打边谈」,是因为它不愿错过吸引中国资金和技术的机会。

欧洲吸引中企设厂的双策策略

今年6月,路透社报道了欧洲多国政府竞相提供激励,吸引中国车企在当地设厂,旨在获取投资、创造就业与可能的技术情报。然而,单方面要求中国企业承担此类责任不可行,因此欧盟采用了「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

「大棒」指的是加征关税,而「胡萝卜」则是建厂补贴。欧洲国家意识到,相较于在中国本土生产,中国车企在欧洲建厂成本更高。若企业选择前往欧洲设厂,不仅能降低运输和关税成本,还能提升品牌形象。据称,欧盟计划对中国车企征收的关税最高可达30%以上,这种高额关税促使部分车企寻找其他解决方案。

欧盟引资中国车企意图核心科技

许多汽车制造商已采取行动,匈牙利正与比亚迪和长城洽谈合作,西班牙则与奇瑞和远景科技达成协议,意大利则与东风接洽。虽然建厂是第一步,但欧盟更渴望获取中国企业的核心技术。在近期的反补贴调查中,欧洲委员会要求中国汽车企业提供包括电池配方、发展规划和定价信息在内的敏感资料,上汽集团拒绝并揭露了这一行为,结果遭到了高额关税。回顾这些事件,邀请中国企业投资的国家往往是在酝酿或实施针对中国汽车贸易限制政策。实际上,征收关税只是手段,吸引中国企业投资和获取核心技术才是欧盟的真实意图。

中国车企策略应对欧盟关税威胁

五家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长城、奇瑞等——面临潜在的核心技术泄露风险,但通过在国内制造关键零部件,然后向海外工厂出口组装套件的方式建厂,他们可以保留先进技术,避免关税,并避开欧盟的制裁。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已明确警告欧盟,若执意对中国加征关税,将失去中国投资。这表明中国企业洞察了欧盟的战略意图。我们相信,凭借中国人的智慧,双方能够找到双赢的解决方案。这场中欧间的博弈才刚刚开始,我们期待后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