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兴业银行:做好「五篇大文章」书写金融高质量发展「兴业答卷」

2024-06-03财经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2024年5月9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出明确要求。

作为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兴业银行始终将「国之大者」化为「行之要务」,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将做好「五篇大文章」与擦亮「三张名片」、布局「五大新赛道」、打造「数字兴业」有机结合、融合推进,当好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以实际行动奋力书写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兴业答卷」。

做强科技金融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加油助力

特种酶,被誉为生物医药产业的上游「芯片」。「前期做研发,几乎零收入,按照传统信贷要求很难贷到款,公司有收入后,申请贷款也多次碰壁。」位于武汉的瀚海新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始人杨广宇介绍说,该公司主要从事体外诊断(IVD)核心原料酶及辅酶的研发、生产。

正在杨广宇茫然之际,兴业银行武汉分行东湖高新科技支行发现,瀚海新酶的融资需求,与兴业银行推出的「技术流」授信评价体系极为匹配。「技术流」从发明专利、科研团队、技术优势等15个维度考察企业,对企业科技创新实力进行「精准画像」,让「技术流」变「资金流」。多次前往企业调研后,兴业银行采用股债联动的方式,为瀚海新酶研发及生产基地建设「输血供氧」。「兴业银行一次性提供长达3年的融资服务,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及时雨’。」杨广宇说。短短几年间,瀚海新酶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高品质蛋白酶K生产线,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兴业银行依托「技术流」授信评价体系,在服务科技创新、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上跑出「加速度」。到2023年末,兴业银行通过「技术流」审批金额超2万亿元,已投放各类融资超过6000亿元。

立足全生命周期服务,兴业银行不断迭代升级优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针对企业不同生命周期差异化金融服务需求,提供「线上+线下」「商行+投行」「金融+非金融」接力式、全方位、多元化服务方案。截至2023年末,兴业银行科技金融客户15.96万户,较年初增长30.61%;科技金融贷款余额8270亿元,较年初增长27.84%,其中「专精特新」企业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贷款余额均位居股份制银行第1位。

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相应地,需要构建完善的科技金融生态圈,厚植金融沃土。兴业银行一方面持续深化与各级政府科技部门协作,构建多方协同机制,利用科技金融风险补偿、专项贴息及政银风险共担等政策,积极联合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开展贷款合作,进一步扩大中小微科创企业融资服务覆盖面;另一方面,积极联动股权投资机构、证券交易所等,与近百家创投机构建立战略合作生态联盟,助力专精特新等优质科创企业走向资本市场。

在体制机制上,兴业银行在总行层面成立「一把手」挂帅的科技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并围绕国家产业布局和区域科创资源禀赋,确定了19家科技金融重点分行,进一步壮大科技支行,实施科创专属审查审批派驻机制,构建前、中、后台协同服务体系,为科技金融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保障。

深耕绿色金融 为建设美丽中国增色添彩

产业园区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打造绿色零碳产业园区,正从星罗棋布的「零碳」单元,构筑形成绿色发展的「零碳经济」新画卷。

「在兴业银行绿色融资支持下,我们光伏电站建设有序推进,实现并网发电,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9800吨。」福州财茂城园区负责人表示,兴业银行全程跟进,提供专业的绿色金融服务方案,积极支持园区分期开展节能改造绿色转型,推动园区成为福州市区首个「零碳产业园区」。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作为绿色金融领先者,兴业银行围绕服务双碳战略,做好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有效衔接,统筹支持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和绿色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为加快形成绿色生产力、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持续贡献兴业力量。截至2023年末,兴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绿色融资余额1.8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14%,其中,清洁能源产业绿色贷款余额1742.3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超30%。

在北方工业重镇长春,当地一家钢铁企业陆续增建了热回收余热发电、烟气脱硫、除尘等一系列绿色升级改造项目,资金压力逐渐增大。为助力企业回收余热发电项目建设,兴业银行第一时间为企业定制绿色金融综合融资方案,提供2.2亿元绿色贷款,项目投入使用后,预计每年减排100万吨工业二氧化碳,助力企业绿色转型发展。截至2023年末,兴业银行累计为石化、钢铁等高碳行业低碳转型提供融资1321亿元。

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需要持续健全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近年来,兴业银行围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深化绿色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了涵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信托、绿色租赁、绿色基金、绿色理财等全方位、多元化绿色金融服务体系。2023年末,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基金余额合计99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89%。

在碳金融领域,兴业银行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持续完善碳金融服务体系,强化兴业碳金融研究院专业融智服务,上线自主研发的「双碳」管理平台,发布了基于企业碳账户的碳金融服务专案。截至2023年末,兴业银行「降碳」领域绿色融资余额1.06万亿元;已为1700多家企业客户创建「碳账户」,个人碳账户开户16万户。

随着我国绿色发展进入新阶段,兴业银行将ESG作为落实双碳战略、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入践行ESG理念,推动将ESG纳入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构建ESG与气候风险管理体系,将领先优势转化为差异化服务能力,帮助客户构建ESG管理体系、强化信息披露、提升ESG绩效,促进银企同向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2023年明晟(MSCI)ESG评级上调至AA,在中国境内银行业中是唯一一家连续5年获得最高评级的银行。

发力普惠金融 让金融活水润泽千企万户

「以前是企业找政策、找产品,现在是金融特派员送政策、送产品到企业,传递的是温度,拉近的是距离。」一位参加完兴业银行银企对接会的企业负责人表示。

今年以来,兴业银行迅速部署、深入开展「普惠金融推进月」活动,依托金融特派员,将普惠金融服务「宣讲走下去」「政策送上门」,致力于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兴业银行已选聘金融特派员超900人。

去年8月,兴业银行借鉴科技特派员制度,出台了【兴业银行金融特派员工作制度】,并在福建实践推广「金融特派员+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通过金融特派员联合科技特派员了解乡村、服务乡村,助力农业,帮扶农户,打造政银企联合业务模式,引金融活水直达乡村。

农批农贸市场一头连着市民的「菜篮子」,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兴业银行发挥金融科技优势,针对农批农贸市场信息化水平低、运营管理模式落后等痛点,打造「非金融系统+金融服务」行业解决方案,于2022年9月推出「兴业普惠·智慧农批系统」,目前已对接320个农批市场,农批业务全场景融资余额超180亿元。

数字时代,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在快速迭代的同时,也为金融服务的「普」与「惠」开辟了新路径。兴业银行全面加快数字化转型,围绕「产品线上化」和「场景数字化」两条主线,连接多元场景,构建数字普惠服务新模式。截至目前,兴业银行线上融资余额近900亿元。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兴业银行秉持「开放共享、连接一切」理念,建设运营「兴业普惠」开放式服务平台,强化科技引领、数据赋能,以融资服务为核心,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非金融」的全方位综合服务。截至目前,兴业普惠平台注册用户数2.49万户,累计解决融资需求金额3015亿元。

「过去要抵押房子、土地经营权证来获得贷款,有了兴业银行的‘活体抵押贷’,奶牛也能用来抵押贷款了。」福建省建瓯市富雅饲草饲料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该业务的落地正是依托于兴业银行打造的「生物资产数字化监管平台」。该平台通过「物联网+区块链+AI技术」实现对不同生物品种、养殖场景的活体存栏情况智能盘点,利用数字化手段赋能银行贷后管理工作,并以此创设生物资产抵押融资产品,破解了养殖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目前,兴业银行已在山东、吉林、山西、福建、湖北等地办理活体抵押贷款超11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不仅在「能贷」「会贷」上做文章,兴业银行还在「敢贷」「愿贷」上下功夫,专门设置普惠金融考核指标,强化专职审查审批队伍建设,落实尽职免责机制,给予普惠贷款专门定价补贴,持续激发内生动力,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截至2023年末,兴业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超过50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3.95%,当年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3.87%。

完善养老金融 深耕银发经济新蓝海

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也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目前兴业银行上海分行辖内59家综合型支行及19家社区支行与周边7个街道、71个居委共建「敬老社区」78个,在上海16个市辖区实现全覆盖;拥有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认证的「敬老服务示范网点」24家。

一组组数据串起的不仅是兴业银行金融服务的温度,更是养老金融服务的触手可及。作为国内养老金融先行者,兴业银行早在2012年就率先推出养老金融综合服务方案「安愉人生」,经十余年深耕,着力构建涵盖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等在内的养老金融综合化服务体系,构建「安愉人生」养老金融生态圈。目前服务老年客户已超2400万户。

个人养老金作为养老保险的「第三支柱」,是养老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首批获得个人养老金业务开办资格的商业银行之一,兴业银行推动个人养老金业务实现从「账户」到「产品」,再到「规划」和「服务」的全生命周期「陪伴」服务,目前服务个人养老金客户数超过430万人,实现个人养老金储蓄、基金、理财、保险全覆盖,个人养老金账户数量、产品数量位居行业前列。

养老服务金融方面,兴业银行搭建了以「养老保障、薪酬规划、增值权益、活动平台」为支撑的「安愉人生」一站式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持续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精心设计老年客户增值服务,积极创建适老化环境,打造老年友好型银行,用心搭建老年客户活动平台,营造孝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在成都,兴业银行成都分行牵手成都市老年大学,联合共建成都市老年大学青羊校区,共建「安愉学堂」,深入社区打造「家门口的老年大学」,解决老年大学一席难求的问题,开创了全国范围内「金融+教育」的办学先河。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与养老服务产业相关的银发经济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兴业银行围绕养老重点产业,制定了养老产业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有效整合集团资源,综合运用信贷、债券、产业基金、并购贷款、REITS等投融资工具,助力养老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夕阳事业」成为「朝阳产业」。

以金融为纽带,兴业银行还积极培育养老金融生态,强化与政府、医养机构、产业企业、金融同业等合作,满足老年群体多方面养老需求,同时,连续九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敬老月」活动,13家分支机构在第二、第三届「全国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荣誉称号,成为获此殊荣最多的商业银行。

探索数字金融 打造数字化转型「兴业样本」

走进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兴业银行展馆,以「数据要素和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科技创新成果让人目不暇接——借助兴业银行卫星遥感应用系统,建立「种植流」模型,不仅可以测算茶园种植面积、估算产量,还能监测长势风险、识别茶叶病虫害,为茶叶收成保驾护航,而且通过精准画像,为茶农提供便捷融资支持。

卫星遥感引入的「新数据」,已经在兴业银行农业、林业、新能源项目建设等场景中得到应用,破解传统涉农融资过程中遇到的缺少抵质押物、资产价值难评估等问题,探索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数字兴业」模式。2023年,在Gartner主办的「2023年金融服务创新奖」评选中,兴业银行「卫星遥感应用赋能金融服务」项目荣获亚太区第二名。

这是创新涌动的数字兴业图景,也是兴业银行全面加快数字化转型积厚成势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兴业银行紧跟数字福建、数字中国建设步伐,秉承「科技兴行」基本方略,将数字化转型作为生死存亡之战,推动全行转理念、促改革、增投入、强人才、夯底座、建平台、搭场景、扩生态,积极「构建连接一切的能力,打造最佳生态赋能银行」,答好高质量发展的「算」「数」题,探索数字金融服务新生态。2023年兴业银行科技投入83.98亿元,较2021年初增长72.73%;科技人才队伍发展至7828人,较2021年初增长235.82%,占全行员工数量比重达13.91%。

在组织架构上,兴业银行从「一委一部一司」发展到现在的「一委四部一院二司(数字化转型委员会、科技管理部、数据管理部、数字运营部、安全保卫部、金融科技研究院、兴业数金公司、兴业普惠科技公司)」。

在运营体系上,加快从「网点兴业」向「数字兴业」转变,目前已初步构建起涵盖「1(手机银行)+5(兴业普惠、兴业管家、兴业生活、钱大掌柜、银银平台)+N(各类场景生态)」的「数字兴业」体系。同时,积极推进场景生态建设,持续融入各类生态场景,深化数字兴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开放银行API接口接近2000个,覆盖机构近9000家;升级数字人民币产品体系,累计开立兴业钱包近700万个,签约服务2.5层中小银行超过120家。

将金融服务融入更多生产生活场景的同时,兴业银行数字化底座也不断夯实——坚持「企业级、标准化」方法论,推动业务架构和企业架构重塑,推进流程、数据、模型、开发、运营「五个标准化」工作,完成「五大企架工程」主体建设;顺应「东数西算」战略,实施上海、福州、贵州三地算力规划,算力供应逐步扩大,基础设施「云化」转型加快;抢占数据先机,初步建成2.1万项企业级数据字典标准,上线大模型产品ChatCIB,切实以科技力量推动转型、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