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绿色金融行业专题报告:绿金深化发展,转型金融促电力行业降碳

2024-10-21财经

【一、2022年中国绿色金融蓬勃发展】

1.1、绿色信贷

中国的绿色贷款余额规模一直在增长,市场空间挺广阔的。2022年,中国绿色贷款余额规模持续扩大,绿色信贷的市场空间较大。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2022年末,全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22.03万亿元,同比增长38.5%,这个增速跟上一年末比提高了5.5个百分点,全年新增6.13万亿元,存量规模在全球处于前列。其中,直接减排和间接减排贷款分别是8.62万亿元和6.08万亿元,加起来占绿色贷款的66.7%,「两高一剩」(高能耗、高排放、产能过剩)的绿色贷款余额在所有绿色贷款里所占的比例同比上升了。2022年国内绿色信贷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很好地满足了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融资需求,金融机构服务绿色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变强了。

股份制银行表现突出,商业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在稳步增加。

到2022年年底的时候,国内21家主要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已经达到20.6万亿元了,和上一年相比增长了33.8%。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中国银行,这几家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都超过了3000亿元;华夏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呢,它们的绿色贷款余额也都超过了1000亿元。从中国人民银行【2022年第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资统计报告】的数据能看出来,股份制银行在绿色贷款业务里占的比重比较大,业务规模增长得也快。2021年之后,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的各个金融机构就陆续出台了像绿色贷款指引、绿色金融评估方案这类文件,这就给促进绿色信贷提供了制度方面的保障。中国人民银行先后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融资货币政策工具,对加快银行业绿色信贷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中国,绿色信贷增长比较快的行业有三个,分别是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清洁能源以及节能环保产业。

从用途方面来讲,2022年的时候,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的贷款余额是9.82万亿元,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为5.68万亿元,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是3.08万亿元,它们同比分别增长了32.8%、34.9%和59.1%。按照行业来看呢,2022年,电力、热力、燃气还有水生产和供应业的绿色贷款余额达到了5.62万亿元,同比增长27.4%;交通、仓储、邮政业的绿色贷款余额达到4.58万亿元,同比增长10.8%。中国的绿色信贷大多集中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绿色信贷对环境效益的贡献一直在增加,在支持碳达峰和碳中和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双碳」目标让绿色资金的需求增多了,不过绿色信贷在中国的发展还只是刚开始,尤其是在支持低碳转型方面压力比较大,还需要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一起支撑才行。

1.2、绿色债券

2022年下半年,绿色债券的平均规模相比上半年有显著增长。到2022年年底的时候,中国境内总共发行了525只绿色债券,规模达到8701.91亿元。从数量方面来说,3月和9月上市的债券数量是最多的,都超过了60只。从规模来讲,12月和8月新上市的绿色债券规模最大,12月的发行规模超过了1000亿元。2022年下半年绿色债券的平均规模较上半年明显增多,每个月平均规模增加了大概32.25亿元。

绿债发行占比远超全球平均水平,大多投向清洁能源领域。

到2022年底的时候,绿色债券市场总共积累下来的存量规模有17657.6亿元,国内新发行了525只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到8675.91亿元。和2021财年比起来,绿色债券发行的数量增加了8.92%,上市规模增加了45.18%,发行人的数量增长了7.9%。按照SP Global和「气候债券倡议」的数据来看,2022年全球债务已经达到300万亿美元,绿色债券有4437.2亿美元,大概占总债券市场的0.15%。中国债券市场总的上市规模是236877.31亿元,在这当中,绿色债券市场总的上市规模占比是3.66%,差不多是全球绿债占比的23.4倍,中国绿债的发展水平在全球都是排在前面的。这里面呢,中国绿色金融债有3389.57亿元,占比39.1%,达到了最高水平,和2021年相比大概增长了2倍。其次是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分别占23.9%和23.3%。2022年上市绿色债券募集到的资金里,清洁能源占的比例最高,是50.8%,绿色交通和可持续建筑领域分别以19.45%和19.6%排在第2位和第3位。

金融业里绿债的数量挺多的,北京发行的规模排在前面。

2022年上市的525只绿债里,246家发行人是金融业的,占了差不多五成,在绿色债券发行人所属行业规模占比中排第一。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占比是21.86%,排第二,剩下的行业占比都不到10%。2022年国内新上市的525只绿债是314家发行人发行的。发行人分布在各个区域,2022年上市的绿债里,北京发行的绿债规模占41%,大概是其他省份的4到6倍。广东和上海发行规模分别占12%和10%,其他地区都不到10%。另外,北京、广东和上海的发行数量占比分别是19%、13%和10%,和其他省份的占比差距比发行规模的差距小,这可能是因为发行城市绿债金额的基数不一样,超一线城市绿债发行金额的规模更大。

从主体性质来看,国有企业发行的绿债数量是最多的。在2022年上市的525只绿债里,就发行规模而言,央企达到了5220.92亿元,排在第一位,占比是60.18%;地方国企占比为24.35%;公众企业占8.29%;民营企业占6.29%。从发行数量来讲,2022年地方国有企业发行了233只绿色债券,占比最高,达到44.38%;央企占比42.86%,和地方国企基本差不多;民营企业占比为7.05%。

在债券期限这块儿,3到5年(5年不算在内)期限的绿色债券,规模占了将近七成。2022年上市的525只绿债里,不算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的话,有405只绿债。3到5年期限(不包含5年)的绿债,数量和规模在新上市绿债总数里分别占51.85%和69.14%,平均期限大概是3.83年。再就是5年及5年以上的绿色债券了,它的发行数量和规模占比分别是25.68%和19.0%。

1.3、绿色基金。

绿色基金是绿色金融体系里的重要部分,能对绿色产业的资金需求起到重要补充作用。这些年,绿色基金在咱们国家发展得挺不错的。2010年的时候,中国绿色基金相关企业的注册量是6家,到了2021年就增长到52家了,差不多是2010年的5倍呢。2021年,广东有49家绿色基金相关企业注册,在全国排第一,北京、山东、湖北紧跟在后面。另外,截至2022年4月初,按照【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里提出的「基金管理人及其托管人管理的资金规模不低于200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不低于2000亿元人民币」这个标准,还有将近50%的绿色基金相关企业没达到这些条件,这就意味着绿色基金以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新成立绿色基金的数量增长得很快,其中还是以股权投资基金占多数。到2020年的时候,中国新增的绿色基金有126只,和2019年比起来增长了16%,这个增长速度是很快的。这里面股权投资基金有77只,在新成立的绿色基金里占比达到61%;创业投资基金是17只,证券投资基金有32只,它们在新成立的绿色基金里分别占14%和25%。

绿色基金差不多有七成投向了低碳节能领域。这对我国实现低碳发展目标很有促进作用。绿色基金投向低碳节能领域的比例还在进一步增加呢,2020年我国新备案成立的绿色基金里,投向低碳节能领域的有86只,占比68%,是最多的;投向生态环保领域的有38只,占比30%;投向循环经济领域的有2只,占比2%。中国绿色基金发展得挺快,体系也比较完善了。以后,中国绿色基金投资的领域会更集中,投资机构和投资的对象也很可能会越来越多。

【二、绿金政策日趋完善,转型金融或成发展新焦点】

2.1、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变得越来越完善了。

中国的绿色信贷制度在2012年就有了。2012年到2016年呢,重点是对绿色信贷进行具体的划分和布局,还做了细致的优化工作,这就给绿色金融的发展找了新路子。2016年8月,中央银行、财政部等七个部门一块儿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这意见给出了绿色信贷发展的基本想法,让绿色金融规划后来发展得更快了。2018年9月,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绿色金融标准工作组正式成立了,开始从六个方面建立咱们国家的绿色金融标准框架体系。

2021年2月的时候,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这其中就提到要大力对绿色金融和绿色交易市场机制进行改革,把绿金标准给完善一下。到了2022年2月,在【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里又提出,要进一步让绿色金融标准更健全,对绿色债券标准加以规范,使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标准变得更丰富,加快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标准的制定,构建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评价标准体系等。

在这个过程里,为了推动我国绿色信贷市场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了【绿色信贷指引】和【中国银行业绿色银行评价实施方案(试行)】。以【绿色债券发行指引】和【中国绿色债券原则】为依据,清晰地阐述并规范了我国绿色债券的四个核心要素。在绿色保险方面,各个部门制定了【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的通知】,这让我国的绿色保险概念更加明确。随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碳金融产品】,全国碳交易金融产品的产业规范也慢慢整合起来了。

2.2、2022年,中国绿色金融政策不断深入推进,特别注重针对性和可落地性。

2022年4月,证监会出台了【碳金融产品】金融行业标准。这个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对碳金融产品做了划分,也有详细规定。在我国发展进程里,各种创新的碳汇金融工具不断出现。【碳金融产品】这一金融产业标准,能给金融机构开发、制定、实施以及规范碳金融产品提供助力,让各类碳金融产品健康发展,促使社会对碳金融有更多理解,还能帮机构识别、运用和管理碳金融产品,引导金融资源投入环保领域,支持绿色低碳发展。这个金融产业标准是针对碳排放金融工具进行分级和执行的。它界定了30个专门的技术名词,并且把这些名词分成三大类:碳市场融资工具、碳市场交易工具、碳市场支持工具。

2022年5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出台了【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这个方案以丰富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为依托,着力发展新型能源建设。方案提出,得科学界定绿色金融项目的信用评级标准和评估准入条件,并且加大对新能源建设的绿色债券与绿色信贷的支持力度。探讨在基建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里开展新能源项目试点支持的研究,同时鼓励把合格新能源企业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纳入国家碳排放交易市场用来进行配额清缴抵销。

2022年5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保险业标准化「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动绿色保险建设相关规范,让保险业为碳达峰、碳中和服务。推动保险业在环保、气候等领域研发绿色保险产品,加速研究服务新能源发展、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业务领域的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标准,和各类环境权益市场相关标准有效衔接。确立绿色保险统计、绿色资金运用、绿色保险评估等指标标准,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

2022年7月,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发布的【中国绿色债券原则】确定了我国绿色债券在募集资金使用、项目评估与遴选、募集资金管理和存续期信息披露这四方面的基本内容,是符合【绿色债券原则】(GBP)要求的。和我国以前对环保债的规定比起来,【原则】在募集资金使用、项目评估与选择、存续期信息公开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规定,还对绿色债券品种进行了分类。其一,明确发行绿色国债的资金得全部投到环保工程里。其二,界定了环保工程的评价和选择流程。其三,整合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规范了披露内容。其四,确定了我国绿色债券的分类。以后,中国债券市场会朝着统一方向发展,保障我国绿色债券的长远发展。

2022年10月,九部委出台了【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这方案是全国碳达峰碳中和「1+N」制度保障计划里的一个,能给相关行业、领域、地方还有企业搞碳达峰碳中和计量系统建设提供依据。方案提出得赶紧制定绿色、可持续金融相关术语这类基础通用标准,还要加快完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绿色征信体系、绿色债券信用评级体系、碳中和债券评级体系、绿色金融信息披露体系和绿色金融统计体系的标准建设。

2022年11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的通知】。这个通知头一回给绿色保险下了明确的定义,就是「在环境资源保护与社会治理、绿色产业运行以及绿色生活消费等方面,保险业提供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等经济行为的统称」。【通知】还把「绿色保险」的内涵分成「负债」和「资产」两块。按照重点突出、急用优先的原则,只对绿色保险的债务端进行核算。【统计制度】包含三大类,一共有14个一级类和30个子类项目,从「保单数量」「原保保费」「保险金额」「赔付件数」「赔款支出」等方面做了数据分析,用这个办法统计绿色保险业务的承保和理赔情况。

2022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实施方案(2023—2025年)】。这个方案从九个方面提出要推进市场主导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其中,重点内容包括加强绿色技术的财税金融扶持。在财政扶持方面,关键是引导各类股权投资去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扩大绿色技术领域创投基金管理银行的范围,综合运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来支持绿色技术创新。而在财税政策保障上,重点是支持有能力的地方加大对绿色科技创新的扶持,并且实行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2.3、转型金融可能会是绿色金融深入发展的新方向。

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在【气候转型金融手册】里提到,转型金融就是给市场实体、经济活动以及项目提供资金帮助,好达成低碳、零碳减排的目标,尤其是针对那些传统的高污染项目、经济活动或者市场组织来说的。转型金融的目标是给高碳化产业提供资金,让它们通过采取和气候有关的绿色行动来高效减排,给那些得不到绿色债券的高碳产业提供低碳和零碳转换的机会,这样就能给投资者更广泛的投资范围来支持气候目标。从应用领域来讲,转变的概念和标记能用在实体、项目或者措施上。投资者通过股权融资、可持续关联借贷、普通债券等方式支持企业的实体结构转变,或者用限定募集资金用途的债券、资产支持证券以及绿色信贷等支持项目或者其他手段来实现转变。现在,像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这类转型债务工具是最主要的转型金融产品类型。

在国际上,发达经济体都在积极谋划制定转型金融有关的政策。

2020年3月的时候,欧盟委员会技术专家组弄出了个【欧盟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案】。这个方案呢,是拿气候环境政策和六大环境目标当指导原则的,还明确了要是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经济活动得符合啥标准。这方案里包含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它觉得转型活动就是那种能达到减排目标,在还没有低碳替代物的行业里有重要贡献的活动。

同年9月,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发布了【「为可信赖的低碳转型活动提供金融支持」白皮书】,明确转型金融就是「气候减缓转型」,这针对的是那些当前正在进行的、【巴黎协定】起不了长期作用的活动,或者是能起长期作用但净零路径还不明确的活动。香港绿色金融协会制定的【气候转型融资指南】、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颁布的【气候转型融资手册】,还有日本金融厅、经济、贸易和工业部、环境部颁布的【气候转型融资基本指南】,都提升了气候转型战略披露相关要求的重要性,也进一步推动了气候转型融资的进程。2022年11月,【G20可持续金融报告】制定了【G20转型金融框架】,这进一步明确了转型金融的框架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向,促使金融业助力高碳排放行业朝着低碳和零碳转型。

电企要降低碳排放,就得探索转型融资的可行办法。2022年1月,在第八届中国债券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宣称,2023年要加快对转换金融标准的研究,还要积极推动转型债券的发展。到2022年7月底,我国电力企业已经发行了总额为70亿元的转型债券。以后呢,得依据【巴黎协定】里的转型策略和筹资方案,给高温室气体产业指出明确的转变方向,不断完善跟转型金融相关的指南和架构。把有关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就能给电力企业向低碳经济转型提供可靠的融资支持。

【三、绿金从全面发展到聚焦突破,转型金融促电力行业降碳】

这近两年来,全球的主要国家都在积极探索转型金融。2021年的时候,中国人民银行就推出了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专项再贷款。打这以后,中国的转型金融产品变得越来越丰富,像转型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这种创新产品不断地冒出来。这对促使更多的金融资源分配到碳减排效益明显的领域很有帮助,也能满足市场的投资需求。到了2023年,市场可能会重点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怎样有效衔接,把绿色金融的成功经验推广到支持转型经济活动的领域当中去。

3.1、转型金融在电力行业的实践开始有了初步成效。

电力企业低碳转型不容易,对「转型金融」的需求很明显。电力企业是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是「双碳」战略里重点任务的承担者,有大量资金方面的需要,所以电力企业已经开始尝试使用绿色金融工具了。就拿绿色债券来说吧,2021 - 2022年能源行业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总额在全行业里占比达到22.9%,能源行业已经是发行绿色债券的重点行业了。在此情况下,市场积极尝试创新转型金融工具,把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LB)和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SLL)进行完善,让债券或者贷款的融资条件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实际成果挂钩起来,这样能更好地促使企业朝着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方向努力。其中,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LB)已经是电力行业转型金融里重要的产品之一了。

SLB是电力行业转型融资的重要支撑。电力行业是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LB)的重点发行行业,其发行总额占比很大。2021 - 2022年,电力行业的SLB发行总额在全行业发行额里占了30%,这是得益于政策引导和资金帮扶。在全行业市场中,电力行业的SLB发行规模比较大,超过73.7%的SLB发行金额在10亿到50亿元之间,发行总额达到245亿元,有5.3%的SLB发行规模达到50亿元。电力行业的技术壁垒比较高,不少企业靠开发新型可再生能源、推动产业升级等方式得到SLB的支持。从发行期限看,2021 - 2022年电力行业SLB的发行年限主要是3 - 5年期,这和全行业市场的趋势一样。电力行业的SLB更偏爱期限短的产品,在电力行业SLB里,0 - 3年期占11%,3 - 5年期占89%,10年以上期限的在电力行业不受欢迎。

电力SLB的发行主体偿债能力比较强,它的票面利率比全行业市场低不少。从票面利率来看,2021 - 2022年全行业市场SLB票面利率在3% - 4%这个区间的占比达到54%,这个比例比电力行业略高。电力行业SLB票面利率在0 - 3%和3% - 4%这两个区间的占比一样,都是47%,其中0 - 3%这个利率区间的占比大约是全行业的1.96倍。总的来说,电力行业票面利率比全行业更低,大部分都在4%以下。电力行业盈利有很强的周期性,央企和国企经营范围广、经营架构稳定,再加上监督严格,所以电力行业募资主要投向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违约的可能性小,信用风险低,票面利率就比其他行业低。

电力的SLB评级里,AAA占比挺多的,债券和主体评级差不多都接近九成。从债项评级方面说,电力行业SLB发行债项评级以及发行主体评级大多都是AAA,各自占87%和89%。在发行债项评级里,大概有1/7被评为AA +,这比发行主体评级债券占比要稍微高一点。我国的电力行业主要是由国有资本管控运营的,受到比较强的监管,这对提升电力行业的稳定性很有效果,对让电力行业保持比较高的信用空间也非常重要。

发行主体在区域上的集中度比较高,北京占了近六成。2021到2022年期间,北京地区电力行业的公司一共发行了12只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占比达到63.2%,排在第一位。不过呢,2022年比2021年的占比下降了大概16%。云南、河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也都有公司发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这也是在进一步响应国家绿色金融的号召。

3.2、转型金融让国资电力企业受益,这类企业成为转型相关债券发行的重点。

电力的SLB发行主体企业大多是国资平台,竞争比较分散。从SLB发行主体企业性质来说,在全行业发行主体里,国资平台发行的占了超93.2%,央企占的比例最大,大概是47.3%。在电力行业,央企以84.2%的比例把全行业远远甩在后面;有大概5.3%的SLB是投融资平台发行的,剩下10.5%的SLB是一般国有经营性企业发行的,这主要是因为国资平台经营架构稳定,信用度高。华能集团旗下发布了7只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占比是36.84%,在电力行业排第一,长电集团和电网集团占比都是10.53%,排在后面,竞争比较分散。

电力行业的低碳转型挂钩债券和转型债券,规模挺有潜力的,大多在10亿以上。在转型金融里,除了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LB),低碳转型挂钩债券和转型债券也很重要。2022年,电力行业的低碳转型挂钩债券主要集中在10亿 - 20亿、20亿及以上这两个规模区间,占比超过88%。在20亿及以上的低碳转型挂钩债券发行规模中,电力行业的发行总额占到全行业发行总额的50%,比其他行业多很多。低碳转型融资挂钩债券是通过和低碳转型目标挂钩的办法,给企业低碳转型提供更灵活的融资选择。2022年全行业转型债券发行规模不大,大多在10亿以下,数量占比大概是50%。电力行业在20亿及以上转型债券里占比约35.7%,比全行业的平均规模占比要大,主要是针对清洁燃烧、燃机自主化、智能供热这些领域,目的是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攻关。

3.3、2023年电力行业转型金融发展的展望

在「双碳」背景下,国内电力行业受碳配额交易和碳关税限制,向低碳转型是必然趋势。电力行业低碳转型融资需求不断增加。电力体制改革时,要提高清洁发电能源的占比、建设电网和储能设施、发展低碳技术,这些都得有大量资金支持。在这个过程中,煤炭发电公司要从主力电源转型为调节性电源和备用电源,转型压力大,得有充足资金用于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和退役相关事务。

转型工具的标准和监管得到完善后,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务规划会更合理,这样就能保证投资被有效地用在发电企业脱碳的资产、项目和实体上。现在,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对于电力企业降碳的路径都还没有统一的指导。在不同的市场环境里,债务主体的减碳目标和主要业绩评价指标是有差别的,这还得进一步研究和衡量。电力行业运用转型金融工具来支持向低碳经济转变的时候,应该把温室气体排放当作核心业绩评价标准,在转型金融产品发行期间和存续期间提高信息披露水平,从而向投资机构和监管机构证明自己科学有效的脱碳转型成果。

探索国际合作与公私合营体系。建立公私合营机制,既能扩大可持续金融总量,又能给高碳产业向低碳经济转变提供启动资金,为经济转型中的金融体系筑牢根基。此外,在全球范围内强化国际合作,可以削减可持续发展的成本,推动低成本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所以,在电力企业转型资金需求大的情况下,创新的合作模式有望继续进一步发展。

(这篇文章只是用来参考的,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方面的建议。要是想要使用相关的信息,那就去看报告的原文吧。)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链接」